艾進偉 張燕平 姚鵬博
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研究骨關節及其周圍筋肉損傷與疾病的課程,是中醫臨床專業核心課程,其基礎理論內容豐富,包含筋傷、骨病、內傷、病因病機等,同時具有直觀性、實踐性、操作性強的知識分布特點,如手法復位、骨折固定、牽引、專科檢查、功能鍛煉等[1],不僅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需要與實踐緊密結合,掌握基本的專業操作技能。傳統的以說教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灌輸式理論教學,學生缺乏對骨折、脫位的形象化認知,無法高效學習[2];另外由于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們往往是走馬觀花,對抽象的技能操作難以深入理解,只會說不會做,臨床實踐能力差。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及社會的高速發展,單一說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臨床對于復合型骨傷科人才的培養需求,因此,探索一種合適的骨傷科學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本課程的特點,在骨傷科學教學中積極開展在線視頻課程,以優化中醫骨傷科學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現將其應用情況總結如下。
《中醫骨傷科學》分為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闡述中醫骨傷科發展簡史、損傷分類與病因病機、臨床診查、治療方法及創傷急救等內容;各論為第六章至第十章,著重介紹骨折、脫位、筋傷、內傷及骨病等骨傷科常見疾患的診治要領。不僅具有豐富的基礎理論內容,而且手法復位、骨折固定、牽引、專科檢查、功能鍛煉等技能操作在課程中占有重要比重。傳統的教學方式多以“教師為中心”,著重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式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講,缺乏實踐與思考;另一方面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固定,缺乏延展性與靈活性,而骨傷學科專業性突出,對骨骼、肌肉、血管、神經等解剖知識具有很高的要求,單一的說教難以使學生進行深入理解。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解剖標本、X 線片、CT、MRI、幻燈片、掛圖、實物、錄像及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啟發性教學,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例如,膝關節脫位,我們首先通過解剖標本對膝關節結構進行形象化實物講解,同時借助于現代化影像技術,通過PPT 對膝關節脫位進行直觀性演示,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骨傷科疾病,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互聯網與微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多樣化的視頻教學也日臻完善和成熟,人們越來越熱衷于利用平板、手機等智能微終端APP 隨時獲得所需要的信息,進行“碎片化學習”。它形式新穎、可重復性強,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3]。在線視頻教學則是根據本課程知識結構特點,將課程內容分給經驗豐富的教師,由學校提供的專業錄制團隊運用信息化技術對主要章節及相關操作流程進行標準化的視頻錄制與編輯;對于重點病種,增加專家講座內容,同樣是視頻形式;補充部分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治療視頻等。目前共錄制視頻59 個,并投放到互聯網及微終端APP 上線運行。此外,我們積極開展線上答疑解惑,形式分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回答兩種,豐富教學交流,可隨時在師生間進行互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每章節后附有相關課堂討論、每單元后又附有測試題、答案、解析。單元測試會根據每個章節的知識點分布情況靈活設置題量及題型,目前嘗試的有單選、多選、填空、判斷、簡答,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驗,查漏補缺。教學評價則通過在線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的學分認定、學分轉換和學習過程認定。學習者通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獲得課程學分,與課堂教學的學分結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目標是以線上考核為主,全方位地提高臨床教學質量。
經過前期認真準備,在線視頻的運行以在線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實訓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其中線上20 學時、線下課堂面授28 學時,實訓8 學時。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微終端APP 隨時隨地進行在線視頻學習,同時可對重點難點章節及復雜操作有針對性地進行反復觀看,強化記憶,既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又可通過新穎形象的視頻呈現讓學生看到教材中所描述的病程變化,使學生既能看到治療技術的操作過程,同時又能體會操作技術的動作要領,化抽象為具體,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線下提供教師課堂提問和輔導,采用小組式教學法、模擬查體及臨床技能操作,使學生掌握本門課程學習的思路和方法,著重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參與度,讓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線上視頻學習中提出的問題,在線下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
此外,在線上視頻的運行中穿插實訓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線上、線下教學已對相關的理論基礎及技能操作進行過系統化講解與闡釋,在實訓課堂中我們多引入解剖標本、實物、模型等,由教師對手法復位、石膏固定、夾板固定、專科檢查手法、急救手法等進行演示,然后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組間練習、操作,同時老師在實訓課中對學生練習進行輔導、指正,以強調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如單純口頭講解屈曲型橈骨遠端骨折,手法復位、夾板固定時比較抽象,學生靠想象進行理解很容易忘記,而在實訓課中我們可以通過模型或學生進行手法復位、夾板放置、繃帶包扎等一系列實物操作,在實踐中進行學習檢驗,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加深記憶,鞏固學習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
中醫骨傷科學具有其獨特的專業性、實踐性、操作性等特點,簡單地依靠某種固定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較高的教學效率,且無法滿足臨床對于復合型實用人才的培養需求。根據本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和知識結構分布特點開展線上視頻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實訓教學相結合的在線視頻教學,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優化骨傷科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全方位地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為教學改革的深入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