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盛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我國的武術散打項目已經開展了30多年,經歷了多次的嘗試和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和突破,逐漸有了符合自身情況的發展模式,在技術訓練和賽事組織方面也積累了一些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經驗[1]。如今,我國的武術散打運動在賽事開展、規則制定、專業培養等方面都不斷取得成績,但是散打商業化賽事這方面一直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和價值[2]。其原因之一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個規范完善的、滿足新時代要求的散打商業賽事的運營模式。因此,需要學者對該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水平發展迅速,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內的體育項目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很多國外體育項目開始在國內受到歡迎,例如日本的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美國的拳擊術等等[3]。國內的搏擊市場被不斷地挖掘,催生出很多較為專業的搏擊類賽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國體育文化生活。搏擊市場項目的多元化必然會給武術散打項目帶來挑戰。起步較晚的散打項目想要在多元化的搏擊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就更需要借力繁榮的搏擊市場,不斷向其他更為成熟的搏擊項目吸取發展的經驗,來探究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和商業運營途徑。目前,我國搏擊市場項目的多元化新形勢對散打商業化發展是把雙刃劍。
如今,經濟發展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各類成熟的大型體育賽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開展,這也促進了各類體育項目運營模式的國際化。國際化賽事成熟的運營模式、包裝宣傳、賽制規則、營銷策略、比賽理念等都為我國的體育賽事運營發展提供了參考價值[4]。但是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其他國家的成熟體系和成功經驗并不能照搬,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項目本身的特點和國內發展的規律,探究出符合自身特點的散打商業化運營模式。
計劃體制由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是我國社會主義體制的產物,也是早期的體育賽事開展時所采取的一種模式。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南北散打爭霸賽,整個賽事的組織、人力、財力、場地、營銷等各個部分都沒有社會力量的參與,全部都由國家體育總局以及各地方體育總局合力承擔[5]。
在1999年,我國舉辦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這次賽事是我國散打體育商業化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因為這是第一場由政府主導,社會組織承辦的散打賽事。賽事由我國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辦,北京國武體育傳播公司來承辦,其中體育總局只是將承辦權轉讓給社會專業公司,由該公司來解決賽事的資金問題,而在賽事的利潤分成方面,體育總局還是占大比例的部分[6]。這種出讓承辦權來解決資金問題和降低整體風險的賽事運營模式可以稱作“借錢模式”。該模式的嘗試是散打賽事發展的一次創舉。
賽事運營有政府主導的“借錢模式”,也有市場主導的“借權模式”。對于市場而言,資金往往不是最大的問題,“權”和“人”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權”指舉辦大型散打賽事的資格,這需要向我國體育管理部門申請;“人”指舉辦散打賽事所需要的大量散打運動員,我國目前的體育優秀運動員大多是在競技體育學校,這些運動員參賽也需要得到國家體育相關部門的同意[7]。所以,社會組織想主辦大型的散打商業賽事,就必須要向政府借“權”,這種由社會主辦、政府批準的模式便可稱為“借權模式”。該模式的出現是散打商業化賽事發展的創造性革新。
大型體育賽事所耗費的資金數額巨大,所以即便獲取到政府體育部門的賽事舉辦批準,社會組織還是需要考慮資金問題。為了緩解資金問題,產生出一種單純設置高獎金來吸引其他機構或個體的散打運動員參賽的模式,這樣的模式可以被稱為“筑巢引鳳模式”。該模式的優點是極大地減輕了賽事運營的資金壓力,弊端就是只有獲得名次的運動員才有一定獎金,比賽甚至還會收參賽報名費。所以采用該模式的賽事對專業的散打運動員吸引力不足,參賽的主要是民間選手,不過這樣的模式也比較“接地氣”[8]。
“人”是散打商業化比賽運營的關鍵問題之一,武館武校在運動員資源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就衍生出一種基于自身所具備的運動員資源優勢來開展一系列散打商業賽事的模式,即為“自給自足”模式[9]。該模式和前文所介紹的商業賽事主辦組織自己培養運動員的方式還是有所區別的,前者是為了培養高水平散打運動員而舉辦商業賽事,后者是為了舉辦散打商業賽事而進行散打運動員培養。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會通過舉辦賽事獲取到一些利益來促進自身的發展。
散打商業賽事是一種對散打進行包裝、宣傳、推廣的市場化方式,可以突出散打項目的激烈性、趣味性和觀賞性,給人更強的視覺沖擊,提高各個方面的效益[10]。為了更好更持久地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學者對散打商業賽事的運營模式進行研究,建立一種以制度為保障能夠不斷更新、與時俱進的運營模式。
政府的相關體育部門在散打商業賽事的舉辦過程中具有關鍵的作用,行政主體可以憑借自身的指導對散打賽事所需要的各方面資源進行有效的調配。這樣能提高經辦人員的執行效率,對初期散打商業化的賽事發展階段有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為了使散打商業賽事能更好地市場化,實行自我更新進步完善,就需要提高賽事中市場力量的影響作用,逐漸建立以市場導向為主的運營模式。政府應當更多地充當監督者和服務者的角色,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3.1.1 簡政放權
簡政放權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政府在體育賽事中應將自身的角色從指導者轉變為服務者,放寬政策、精簡流程,給予社會體育組織更多自主舉辦賽事的權利,擴大我國散打運動商業賽事的發展空間,實現從“項目驅動市場”到“市場開發項目”的轉變。
3.1.2 體制改革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便推行“舉國體制”,該體制使競技體育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如今我國的經濟水平大增,市場化趨勢不斷加強,這種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市場化經濟下體育事業的發展。因此,要完善我國散打商業化賽事運營模式就需要與時俱進對體制進行改革,具體來說,就是要完善散打職業化培養模式、打破政府壟斷、積極引進社會力量,鼓勵社會力量開展各類散打職業聯賽,以市場利益來吸引社會各方面資源為散打商業賽事助力。
3.1.3 法規建設
賽事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各方面法規制度的保障。各類法規制度可以明確責任主體、權利義務,減少責任不清、互相推諉等問題的出現;同時,也可以對各類產權進行明晰,減少體育資源的浪費,提高體育資源的配置效率。法制建設是為了散打商業賽事能夠更好地在市場環境中健康發展,避免被不法分子破壞。
3.2.1 以人為本——嚴格賽事參與主體,保障賽事健康持續發展
應對賽事的參與主體進行規范篩選,建立完善的商業賽事選手的準入機制、退出機制和問責機制;為散打俱樂部制定相應的制度,促進其發展;積極推行散打運動員經紀人制度,保障運動員的權益。
3.2.2 多元經營——拓寬商業賽事的資金渠道
資金對散打商業賽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應在門票收入的基礎上多引入社會企業的投資,可以出售電視直播權和互聯網直播權。總而言之,一是需要提高資金利用率,減少消耗;二是轉變盈利模式,擴大盈利途徑,積極增加賽事收益,具體方式有風險投資、股權融資等。
3.2.3 明確分工、博采眾長——運作主體專業化發展
大型的散打商業賽事的運營過程中一般少不了主辦方、承辦方、協辦方等組織,為了更好提高各方的積極性,就需要明確各方的職責。和賽事關系最為緊密的就是承辦方,為了提高承辦方的積極性,應建立一種可以將賽事運營和承辦方利益緊密聯系的運營方式:一是主辦方可以引用招投標制度,通過競爭來選擇最優的公司作為賽事承辦方;二是可以將賽事的全部或預期之外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給予承辦方。如此在確保承辦方積極性的同時還能確保承辦方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