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海
(貴州財經大學 貴州·貴陽 550001)
校園文化對一所學校的學生非常重要,一方面影響著學生在校園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包含著學校的聲譽以及影響力。如今新媒體正在急速的發展,涉及到社會的各行各業,而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應該與傳統的文化建設有所不同,新媒體有信息分享方便,傳遞信息較快等特點,所以校園文化在融入新媒體過程中會凸顯出發展更快,建設多樣性等優勢,而一些高校對于新媒體環境下的校園文化建設并不能夠很好的應對,本文就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化建設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新媒體給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優勢進行相關研究,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議。
(1)傳播的信息內容龐雜。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非常快,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有相當龐大數量的信息進行分享與傳遞,所以在這種信息高速發展的條件下,信息傳播的內容就無法受到人為因素的控制。如今高科技的逐漸發展,使得信息傳遞也不需要一些固定的條件,這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學生們可以在校園內隨時隨地接受到一些信息,也可以分享傳播一些信息,而對于信息的監控,學校沒有辦法做到非常有力度。此時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年紀,一些負面不良的信息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智發展,一些大學生則由于自身的毅力不足就會走上不軌的道路,而如今信息傳遞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負面思想,比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都會影響著大學生日后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嚴重的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心理疾病,這非常影響學生的日后發展。
(2)學生的價值觀受到考驗。高校文化的建設所要給學生傳達的是一種精神力量,一所學校會有自身獨特的文化,比如學校的校訓就是彰顯學校文化的特色之一,而大多學校對于文化建設都遵循著我國古代的一些優良傳統來對學校文化進行延續性建設,無論學校文化建設的形式以及內容如何的多樣與復雜,其想傳達出的核心精神大多是相同的。在現在這種信息開放的時代中,網絡上的許多負面思想會對這種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沖擊,多種思想的碰撞會令大學生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非常容易走向錯誤的道路。[1]
(3)大學生沉迷網絡。現在高校課堂中非常常見的現象就是學生大多都在低頭玩手機,對教師課堂上的內容無暇關注。大學時代是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在這個時間段中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影響著學生日后的生活質量。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可以說是給學生進行互聯網活動的另一個途徑,一方面如今的大學生本身就對網絡有過度的依賴,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更是需要互聯網的支持,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會更加沉迷于網絡,學生也會選擇網絡來瀏覽一些信息。其中網絡中信息的一些刺激性與多樣性也能夠滿足大學生的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這樣過度沉迷于網絡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沒有任何的好處,非常影響學習成績。[2]
(1)增加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可能只是通過教師的一些宣講和在校園中進行一些宣傳,這樣才能使校園精神能夠傳達到每一位學生的腦海中。而如今的新媒體時代信息傳遞非常快速,節省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許多人力物力財力,能夠使校園文化建設的效率更高,通過這樣一個大平臺也能讓社會上的其他高校和人群了解到高校文化的獨特性,也能給高校提高更好的聲譽。而在新媒體下的互聯網技術能夠使校園文化建設有更多的途徑,可以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手段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校園文化的優勢,而一些多樣的活動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開展。
(2)提高了學生參與文化建設的自主性。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的運用使得現今新時代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這種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所以大大增強了學生對于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學校的文化建設本身就不應該由學校管理層和教師單方面進行努力,學生應該極力參與學校的文化建設,學生才是學校的主體,這樣的文化建設才是有意義的。學生對互聯網非常了解,這也能夠使文化建設工作的效率更高,由學生來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這與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效果會更好,能夠把新時代的思想融入在校園文化中,使校園文化建設也能跟得上社會發展的腳步,這樣才能夠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高校文化建設的與時俱進。[3]
(1)文化建設活動內容不新穎。如今高校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問題已經非常重視,但是在實施上仍存在許多問題,文化建設活動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效果的很好辦法,但是校園中所開展的文化建設活動內容卻不能使學生有更好的積極性,由于活動內容非常不新穎而使學生并不愿意參與到學校的文化建設中。如今的文化建設活動大多還是延續著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在新媒體環境下應該有更多新穎的方式出現,校園文化不但包含著學校的傳統校風以及學生教師的精神,也應該包含著技術文化、科技文化、學術文化等,才能讓學校的文化建設有更全面的發展,能夠使高校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2)校園文化宣傳制度不健全。雖然高校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有一定的重視,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并不能使建設工作有一定的效率,其中校園文化宣傳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是非常影響建設效果的。盡管校園開設的文化建設活動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其宣傳機制不健全直接影響著文化建設的效果,宣傳工作應該放在首位,沒有良好的宣傳,校園文化就得不到良好的傳播。這樣無論多新穎的活動、多健康的理念都不能傳遞給每一位學生和老師,沒有號召力的校園活動也是沒有靈魂的,所以校園的文化制度應該全面建設起來,這是文化建設的重點。[4]
(1)豐富高校文化建設內容。想要有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效果,就要從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內容上著手,應該使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能夠得到學生和教師認可。首先要明確文化建設的主要核心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基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把握住十九大報告的各項要求,堅定我們應該追尋的社會主義制度,讓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下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有正確的政治思想基礎之上來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安排。在活動形式上要更加使文化建設主體——學生滿意,多收集學生的意見,使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更加貼切學生的生活,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學校可以開展相應的文化寢室、文化教室活動,讓學生來通過自己的方式裝扮學校,一方面能夠增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從細小的生活入手,這樣才能使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在學校內部更要抓住各個節日來增加學校的文化建設活動,比如在五四青年節就非常有利于學校開展相應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師節、重陽節等就可以開設相應的感恩教師、感恩老人的活動,讓學生有一定的責任心,有更多的愛心,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向上,豐富學校的文化建設活動。[5]
(2)加強新媒體管理隊伍建設。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還是需要由學生來開展,這樣才能使工作效率更高。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需要有一支良好的隊伍,進行文化建設工作的學生需要有良好的新媒體專業技能,對現今的各種互聯網技術都有全面的了解,同時還要求這些學生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選出的學生盡量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心理素質和工作能力,這樣才能使校園文化建設在新媒體環境下有更好的發展。同時針對這些優秀的專業人才,學校需要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一方面要擴展這些學生的互聯網知識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對學生開展相應的思想政治工作,告訴學生在學校應該如何開展相應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使學生的科技技術、綜合能力以及思想政治都有全面的提升。
(3)線上、線下聯動并進。要想在校園內部建設好校園文化,就要通過各種途徑讓教師和學生有相應的意識。如今有了新媒體,首先可以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并進的方式來增強文化校園建設,在互聯網上要更加注重運用互聯網技術,使文化建設融合現代思想,融合時尚元素,更加吸引學生和教師們的眼光。其次,格外重視宣傳工作,建立好相應的宣傳制度。最后,要求社團和組織間對學校的文化建設工作做出一份貢獻,在各種活動中,融入學校的文化建設,使文化建設工作可以在學校中全面展開。
在未來高校建設中,文化問題會格外突出,我國現今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所以對社會的素質也會格外的看重,而高校的文化也是社會素質的體現之一,對于高校文化建設問題應該結合當今時代的環境融入新媒體技術,讓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有全新的發展,跟上時代的腳步,創新建設形式,使每一所中國高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