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麗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江蘇·南通 226011)
閱讀推廣活動不但可以提升國民的綜合素養,對于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其中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高校閱讀推廣動的順利進行。
(1)具有明顯的互動性。和傳統單一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相比,新時期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是以社交網絡平臺來展開的,不但可以提升圖書館和讀者間的互動、交流頻率,而且還能夠及時了解到讀者反饋的問題與建議,對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所謂的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就是在閱讀推廣的過程中把傳統媒介和社交網絡相互融合,運用多視角、全方位的方式進行推廣和宣傳,以此來提高閱讀推廣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較為常用的方式有: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分發宣傳單、張貼宣傳海報、利用校園廣播,再配合社交網絡和各類平臺進行配合宣傳(例如QQ群、圖書館公眾號、微博等等)。
(1)閱讀推廣力度不足。在社交網絡平臺應用普及的大環境下,雖然國內的許多高校圖書館有意識到社交網絡會給閱讀推廣帶來良好的促進作用,并且也積極、主動地運用社交網絡的方式來迎合廣大讀者,但是實際收到的效果和預期存在較大差異性。許多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力不足,在閱讀推廣中只是運用最基本的方式(例如向學生定期發布一些新聞和校園動態、推送圖書館內新到的書籍信息或者推送一些作家的介紹等等),未能夠給讀者帶來更多個性化的服務內容(例如咨詢、互動、社交等服務內容),導致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無法順利地進行。
(2) 閱讀推廣模式陳舊。在對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之后,發現許多高校的圖書館把重心放在自身的立場和發展上,對于校內師生的閱讀行為和實際閱讀需求并不關心。例如許多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負責人,在沒有對閱讀群體進行深入調查的情況下就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對讀者的閱讀心理、閱讀體驗并不了解,只是沿用固定式的推廣策劃按部就班地進行,導致整個閱讀推廣計劃缺乏新意,無法滿足新時期廣大讀者的個性化閱讀需求,閱讀推廣的效果差強人意。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活動中也沒有設置相應的“定點”和“對點”服務。許多高校的學生宿舍內都加裝了零食販賣機,卻沒有一個商家設置書籍售賣機,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商家的利益驅使,圖書售賣機的利潤空間遠比不上零食售賣機;其次是由于當代大學生對于閱讀的需求并不強烈,他們更加熱衷于電影電視節目、游戲、社交等等,而且當前的社會環境也使得人們對知識的尊重仍保留在一個基礎階段。
高校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對用戶群體、技術、用戶的喜好和人力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在擺脫傳統高校閱讀推廣模式的同時,選擇最為科學的方式來構建高校圖書館網絡閱讀平臺。
(1)選擇現有的社交網絡平臺進駐。首先要對當前高校學生最為常用、用戶基數多的網絡社交平臺進行了解,再與平臺方協商進駐。按照現階段高校的流行現狀,高校圖書館可以優先考慮和微信合作,其次就是微博或者QQ。部分高校的校園BBS 較為活躍,高校圖書館也可以在該平臺上設置相應的專欄。除此之外,在一些QQ 群、或者主流的媒體平臺(優酷、愛奇藝、樂視等等),高校圖書館也可以按照閱讀推廣中的要求進行操作,例如組成“閱書協會”QQ群,在愛奇藝、優酷、樂視等平臺加入高校圖書館相關的廣告宣傳,或者加入閱讀教育的微視頻等等。依據近年來調查的結果顯示,許多高校圖書館都有進駐到人人網以及豆瓣閱讀小組中,但是其中的內容已經停更許久,整體處于冬眠狀態。而這些流失的用戶群體開始流入微信和微博中。
(2)和其他社交網絡平臺合作。一些主流的社交平臺上都設有開放的接口,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依靠自身龐大學生群體的優勢與這些平臺深度合作,利用第三方應用程序,或者加入把高校圖書館的圖書檢索插件、借閱情況查詢等服務內容植入到合作方平臺,而且經過實踐表明運用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成功率。較具代表性的有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醫科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近二十所高校圖書館開發出了直連豆瓣API 的圖書館館藏查詢插件。用戶在正常瀏覽豆瓣網頁時,這些插件就會把圖書館的館藏內容顯示于屏幕上,為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再以上海圖書館為例,上海圖書館在最近幾年和大申公司(騰訊旗下的知名企業)、支付寶在微信端口和支付寶平臺中的“綜合服務”中加入了“圖書借閱”服務、“信用外辦證”、“微閱讀”等多元化閱讀服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3)自主開發社交平臺。想要自主開發社交網絡平臺,除了要投入大量的運營成本外,而且高校圖書館還要具備強大的軟件開發能力。當前國內采用這種方式的圖書館屈指可數。重慶大學圖書館于2018 年開發了一款圖書館2.0 知識服務社會——“我的書房”,為不同需求的讀者提供“書評”“藏書閣”“文檔中心”“交流互動”等多元化模塊。讀者完成了該平臺借閱圖書或者發表書評等任務之后,可以累積不同的積分,當積分達到一定數額時可以兌換禮品。而且圖書館也會按照積分高低評選出“閱讀達人”“優秀讀者”。該平臺把服務、激勵以及活動進行系統化整合于社交平臺中,獲得了閱讀推廣效果,因此也成為了高校自主開發社交網絡平臺的典型案例。
要擴大閱讀推廣的影響力,就需要有龐大的受眾與關注者作為基礎,這樣才可以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結合實際情況改變營銷策略,以此來吸引更多的用戶。
(1)利用多渠道推廣。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新生入學推行“圈粉”活動。首先,在高校圖書館的出、入口、閱覽室門口等一些人流進出量大的位置張貼相關的海報、宣傳單,新生可以用手機掃碼關注。其次,可以開展入館體驗獎勵活動,把關注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納入活動中。最后,也可以在新生入館教育現場進行介紹平臺的功能。或者也可以運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抽取在線抽獎活動來進行“圈粉”。
(2)營銷策略的運用。吸引大量的讀者關注只是圖書館社交網絡平臺推廣的前提條件,要如何留住用戶并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才是關鍵。因此高校圖書館要按照當前用戶群體的閱讀需要,制定出最為科學、合理的營銷策略,首先要把內涵營銷作為起點,內涵營銷策略主要是由兩個部分構成,即服務功能與內容質量。圖書館除了在平臺中植入館藏查詢以及微閱讀等基礎服務功能,還要加入一些實用性的內容;其次就是在社交網絡平臺的推廣上要成立一個專業能力強的團隊來進行運作,把握好流行趨勢并把圖書館的內容進行深入發掘、整合,進行定期的更新以保障內容的優質量,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2]
3.3.1 解決閱讀的“痛點”
解決閱讀“痛點”就是找到讀者切實需要,卻在實體圖書館內無法獲取的服務內容,再按照讀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新的社交網絡平臺上進行實現。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痛點”主要有館藏和書籍借閱的查詢、移動資源的獲取、各類活動報名、續借或者借閱逾期罰款等等。當前有一些高校在自已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內設置了相關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OPAC檢索(聯機公用檢索目錄),把OPAC檢索功能植入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內,為廣大手機用戶給予借閱查詢和館藏預約提供便利;(2)借閱信息查詢。讀者可以在公眾微信號內完成個人借閱信息查詢、續借手續辦理等業務。(3)各項活動預定。利用公眾號可提前預定講座入場券、報名各類閱讀活動等等。
3.3.2 開發新應用,迎合讀者“興趣點”
只有把閱讀推廣和讀者的興趣進行關聯,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加入到平臺中。除了各類獎勵、活動、排名等興趣點外,高校圖書館還有廣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可以設置閱讀積分制,讀者在登錄、留言、書評、分享到各類平臺都可以自動轉化成積分或者等級,再按照積分或者等級的高低給予不同的獎勵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可以結合當前大學生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圖書館可以設置一些線上的游戲來進行閱讀推廣,把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戲與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對接。例如開發一個“閱讀闖關”的小游戲,讓學生通過在線游戲的方式完成入館的基礎教育,這樣既能夠提高讀者的閱讀熱情,還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多得。[3]
綜上所述,在社交網絡背景下想要順利推廣高校圖書館閱讀活動,除了要把握好時代發展的變化之外,還要對現有的閱讀推廣思維進行創新和改變,這樣才能夠發揮出社交網絡的優勢,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