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黎
(新疆師范大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0)
家庭作業是教師布置的在非教學時間內完成的任務,[1]研究表明,當作業具有一定特點(例如,任務短、目標明確、任務頻繁、質量高)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2][3]家庭作業因其所處的特殊時空,其中所涉及的影響因素相較于課堂教學更為錯綜復雜,如作業質量、家長參與、學生情感價值判斷、作業時間、努力程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家庭作業最終的成效。因此,雖然該領域的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者也提出了多種家庭作業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如互動作業,學習者中心作業等,但是在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家庭作業實踐中教師依然苦于缺乏改善當前作業學習效率低以及負擔重等問題的切實可行對策。為此,筆者借鑒丹麥克努茲·伊列雷斯教授的全視角學習理論對家庭作業設計提出建議,也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作業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作業負擔重、效率低。目前基礎教育階段作業以機械重復性練習為主要特征,存在重“量”輕“質”的問題。[4]重“量”表現為大量的機械練習和應試操練。作業的主要形式有抄寫、背誦、做教輔或各類試卷,[5][6][7]而很少出現能帶給學生豐富體驗的高質量作業類型。這類機械性的作業往往占用學生大量課余時間,如此長時間的學習侵占了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探究、自主學習以及身心平衡全面發展的機會,從學生的長久發展來看是低效甚至負效的。
(2)作業布置一刀切、缺乏個性化。作業布置一刀切,作業數量和難度無差異,[8]完成方式也無選擇性。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在每道題上所花的時間存在很大差異,甚至相差懸殊。[9]也就是說同樣的題對于不同的學生意味著不同的負擔量。這樣的統一作業缺乏基于學生個性差異的多樣化,又缺乏基于知識學習水平的層次性,從而既犧牲了高水平學生的發展需求,也忽略了低水平學生的學習困難,更不利于學生學習動機的保持。
(3)作業任務零散、缺乏設計。作業任務缺乏系統性,表現為學習水平和內容缺乏系統的結構化。首先,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克服遺忘為主要功能的作業,其學習水平集中于積累和同化,對于更高水平的學習缺乏考慮。其次,當前的作業主要集中于課時任務和階段性教學目標達成,其內容主要是教學重難點知識,對于其它需要長期發展的素養缺乏系統性規劃。
總之,在家庭作業的學習過程中,作業的質量決定著作業的實施效果,也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目前的家庭作業因缺乏一種綜合全局的考慮,在內容、形式和系統性上都存在局限,抑制了各類型學習發生的機會,使作業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作業設計亟需尋找新的設計突破口。
全視角學習理論是丹麥學習實驗室的克努茲·伊列雷斯教授于2002 年提出的一個涵蓋整個學習領域的結構性理論框架。他“以一種更寬廣、更綜合、更多樣化的視角來考察學習”,[10]將一切可能的因素都納入學習定義中,認為學習即“發生于生命有機體中的任何導向持久性能力改變的過程,而且,這些過程的發生并不是單純歸于生理性成熟或衰老機制的原因”,并綜合以往的學習分類理論將學習分為累積、同化、順應和轉換四種類型。他認為所有的學習都包括個體和環境互動以及內部心智獲得與加工兩個過程,而獲得過程,即學習“都包含三個維度”:內容、動機和互動,“如果要做到充分理解和分析一個學習情境,這三個維度必須始終被顧及到”。[11]這三個維度分別回答了“學什么”“學習的驅力是什么”以及“環境如何影響學習”三個問題。內容維度關注的是知識、理解和技能;動機維度包含動力、情緒和意志?;泳S度包含活動、對話和合作。在各個維度的不同處理則會帶來個體發展、能力以及身份認同等方面不同的學習結果。
家庭作業依據功能可分為鞏固、拓展、綜合、創新四個類型,分別代表不同水平的學習。這些學習任務以不同的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為呈現形式。依據Trautwein[12]的作業努力預測模型,教師提供的家庭作業在啟動這一學習過程后,家庭作業質量、班級氛圍以及家長參與方式等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對作業的情感價值判斷,進而影響到學生的時間投入、專注和努力程度并最終作用于學業成績。其中家庭作業的質量包含內容、形式以及對互動的規定。綜合來看,家庭作業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正是內容、動機和互動三維度互相作用的結果。家庭作業內容的選擇、完成作業動機的激發、師生、生生或者親子互動方式的規定,通過學生情緒的調節帶來最終學習投入和效果的差異,為我們理解家庭作業學習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家庭作業設計帶來了新的啟示。為此,筆者聯系基礎教育階段的作業現狀,嘗試性地討論和闡釋全視角學習理論是如何為其服務的。
(1)豐富家庭作業內容,構建作業學習的多元目標。伊列雷斯認為學習的內容維度在如今的知識社會和信息時代已不再簡單地局限于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還包括理解和聯系所處世界的文化獲得,這是遷移所學到未知情境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包括對自身的知識以及對自身的管理。這也正好契合了當下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研究表明家庭作業具有培養學生社會調節學習能力的功能,[13]也能促進學生的責任心和自覺性[14]的發展。作業更是為學生提供了在教師不在場時進行自我管理學習的機會,[15]而這些學習機會可補全課堂教學的局限。可見,家庭作業除了為實現常規的認知目標提供學習機會外,還為學會學習能力發展提供了學習機會。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制定多元的目標,同時關注兩方面的學習內容,使作業能夠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促進學生的素養發展。這可以從兩方面來實現。第一,訓練自我反思,通過對自身完成作業過程中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監控、對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以及應對困難挫折時的心理調整,使學生學會學習。當然這些能力是在很長時間內持續進行才能獲得的,需要有意識的進行設計,與課時作業相結合,并使其成為檢測的內容。第二,教師還需要安排共同體之間的互動,使學生通過觀察他人的反映、傾聽他人評價,獲取有關自己的自我理解的洞察。
(2)確立孩子的主體地位,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的動機維度涵蓋了有關心智能量的范疇和特性,是學習的驅動力。伊列雷斯認為,與學習有關的挑戰要與學習者的興趣和資質相一致,或至少與它們在本質上并不沖突,相互平衡,不太大也不太小。[16]因此,家庭作業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能力水平以及興趣傾向設計學習任務。
為此,首先教師需要制定差異性作業目標,布置分層任務對難度和數量進行差異調節以適應不同學生因學習速度和發展途徑差異二形成的不同的最近發展區。如理解尚存問題者,當先布置以增進理解為目的探究類任務,使其通過查閱筆記、尋求幫助、收看微課、實踐體驗等途徑對相關內容進行再學習;已理解者則需精熟練習,進而需要遷移和綜合為目標的作業。以鞏固為主要目標時,要考慮部分學生已不需要此類練習,而是需要對知識在新情境的拓展遷移,還有部分學生仍需要概念理解類任務。為此,教師一方面可以布置分層作業,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作業,也可以給予學生選擇權,讓學生選擇符合自己情況的任務,布置選做作業。
其次,教師需要提供選擇性,使學生發揮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生自編題目、選擇喜愛的完成方式或呈現方式等都能為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以預習古詩作業為例,除了常規的讀三遍、劃出新詞的預習方式,還可以設計根據詩意繪畫的作業,[17]當然此外還可以讓愛朗讀的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作者的感情,若曾有譜曲,可讓愛唱歌的同學學唱歌曲,還可以上網查找有關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信息等等。選擇性還可以體現在媒介和合作方式上,例如抓住母親節的契機安排學生用40 天每天寫一段文字最后匯總為一份母親節禮物(一本畫冊或詩集)的作業。該作業的媒介可有手寫或電腦兩種選擇,合作有獨自或與父親一起完成兩種方式。[18]
(3)營造良好的任務環境,創設多維的互動機會。伊列雷斯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情境性的,學習的互動則可能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如感知、傳遞、經驗、模仿、活動或參與,學習者在互動中投入更多的活動和責任,學習的可能性就會越大,更有可能發生順應和轉換等高水平的學習。[19]因此他認為,更為直接的互動形式以及更具一般性的實踐和學習環境的共同體框架,積極參與和共同決定的可能性,與問題有關的主題卷入、批判反思和自反性以及社會責任等因素對于學習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問題驅動的實踐性任務有更多的互動形式和機會,更有利于高水平學習的發生。而家庭作業因其完成的時空使其更具有實現實踐性任務的便利性,因此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需要增強作業任務的實踐性、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
當然作業的效果可以通過作品的多樣化處理方式(如郵件、展示和發表等途徑)更加優化。以習作的傳閱和發表為例,一旦有讀者介入,學生的作業就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寫作練習功能,而成為了真正進行意義交流的方式。例如,結合語文學習內容布置的設計QQ 簽名[20]以及以甄嬛體寫自我介紹等作業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文字的藝術美;看新聞進行每日早讀“五分鐘新聞發布會”;[21]回家搜集各種標有容器的生活用品并總結升與毫升的使用情況;[22]制作包裝箱的實踐性預習任務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包裝箱用多少紙板的計算方法。[23]這樣的作業充分發揮了家庭作業跨越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優勢以及實踐的可能性,從而補全知識在實踐中的適用性和條件信息。這樣學生在感知、經驗和參與中更容易投入,在生活中通過問題解決所獲得的實踐性知識直接將書本上的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的直接經驗,一方面相較于題海戰術,更有利于知識鞏固和內化,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意義,調動積極性。
綜上所述,全視角學習理論認為任何學習過程都包含內容、動機和互動三個維度,因此作為學習活動的作業,在三個方面的設計也是缺一不可。在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豐富家庭作業內容,構建作業學習的多元目標;確立孩子的主體地位,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營造良好的任務環境,創設多維的互動機會。這些措施有利于平衡作業在促學效果和減負之間的雙重要求,彌補教學因時空限制而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不足,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實踐證明高質量的作業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改善,也為學生學會學習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機會。伊列雷斯的全視角學習理論具有極高的時代價值,對于提高家庭作業設計和實施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