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迪
(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宜昌 443002)
當今社會青少年盲目追求“網紅”主要原因概括地說就是“趕時髦、求大利、圖享受”等“九字”。
(1)趕時髦。如今“網紅”的渠道多樣化,如現在流行的玩抖音、搞自拍、開網站等渠道展示自我、推銷自我,在網上刷存在感。分析這些人的結構層次,女性居多,多數屬于45 歲以下,這些人有的是下崗者,有的是生意人,有的是婚姻失敗者,有的是寂寞者,有的是社會的淘汰者,有的是無專長的社會游子,有的是在校學生等等,這些人中有很大部分追求趕時髦的虛榮心和刷存在感,以博取觀眾的好評來獲取社會地位及自我安慰。
(2)求大利。有些網絡人為了尋求捷徑賺錢,由于自身的地位和交際圈受限,只好依靠網絡推銷自己,當自己的推銷一時間不被觀眾關注時,就借助于網絡平臺搞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來推銷自己的產品,虛假宣傳、色誘觀眾獲取更多的粉絲為其撐腰壯膽,以達到利益更大化,目前的網紅粉絲經濟大多都是在某些團體支持下進行的,媒介推手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網紅”迎合大眾心理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網紅粉絲經濟爆漲,粉絲經濟給“網紅”帶來巨大利益。[1]
(3)圖享受。社會上有些人,價值觀扭曲,忘記了初心、忘記了使命、忘記了自我,忘記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圖享受,不愿動腦創業、不愿吃苦耐勞,于是想通過“網紅”實現自我經濟價值。這些都是不腳踏實地努力的享樂主義思想,必將走入深淵。馬克思曾經指出:“享樂哲學一直只是享有享樂特權的社會知名人士的巧妙說法。至于他們的享樂方式和內容始終是由社會的整個制度決定的,而且要受社會的一切矛盾的影響,則已經不用說了;一旦享樂哲學開始妄圖具有普遍意義并且宣布自己是整個社會的人生觀,它就變成了空話。”[2]
(1)健康向上的“網紅”有利于引領青少年開動腦靜,提升克難創新意識。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是多元化經濟并存的社會,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要想萬馬奔騰,一馬當先的在市場中取得優勝,就必須像馬云和華為那樣克難創新,在網絡信息上取得突破,依靠科技手段占領市場的制高點,只有這樣才會引導青少年向馬云、華為學習,成為引領社會的“網紅”。馬云、馬化騰等有名的企業家由于開動腦筋、克難創新成為“網紅”,這些企業家“網紅”不是靠賣弄風騷和投機倒把成為當今的“網紅”,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是網紅對社會、對人類有積極的貢獻,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宗旨,從他們的身上品味了人生最有價值的夢想。他們的“網紅”效益才是當今青少年追捧和熱捧的升級版。
(2)健康向上的“網紅”有利于青少年率先垂范,傳播正能量。現實生活中有政治、經濟、文化、娛樂等“網紅人”,他們借助于自身身價高、地位高、知識面廣等優勢宣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為民做好事、為人類做貢獻,出現了久經戰場數百次,英勇殺敵、不忘初心的92 歲戰斗英雄網紅退役軍人張富清;出現了一生追求事業、克難攻堅為全球作出重大貢獻的糧食專家袁隆平;在現實文化娛樂屆涌現出一大批熱愛祖國,愛崗敬業的教師和有正義感的演員明星、作家等,他們處處身先垂范成為青少年網紅的榜樣,他們的身上傳播的是正能量,播下的是愛國的種子。
(1)沒有價值的“網紅”誘導青少年盲目攀比。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網紅”,他們為了一己私利,為了貪圖享受,抓住少數人陰暗的心理特點,在網上招搖撞騙,賣弄風騷,吸引觀眾眼球,其目的就是追求經濟最大化,好吃懶做換取一時的利益,盲目攀比,愛慕虛榮,最后走向深淵。如有的青少年價值觀扭曲,在進行網絡直播時給大眾灌輸低級的流行元素,抓住了青少年的欲望和對流行時尚的追求,忽視家庭的承擔能力,缺乏理性、大手大腳、你追我趕地消費,形成恣意跟風、盲目攀比的現象,他們追求的不是一般意義的時尚,而是一種自不量力的消費觀。
(2)扭曲價值、導向歪曲的“網紅”會讓青少年誤入歧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青少年被價值觀扭曲的“網紅”所侵蝕,把那些低級趣味當做自己追求的完美人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拋到九霄云外,大搞抖音風騷、大肆在網絡上放大社會陰暗面,以社會上不成功的人們好奇心和痛恨心獲取粉絲,提高身價,得到利益。有些青少年不知道有些“網紅”傳遞的價值觀也是片面的,僅僅通過短視頻或直播平臺傳遞的思想和行為是有局限性的,缺乏真假實質分辨能力,因此就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來左右自己,更談不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取向,因此誤入歧途。[3]
(1)結合青少年自身的特點研究對策。首先,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的階段,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和不安相互交織,處于好奇和尋求安慰的風險期。伴隨手機電腦的普及,青少年不由自主的關注“網紅”、了解“網紅”、走進“網紅”的世界。其次,青少年處于成長階段,知識不多,是非模糊,可塑性大。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精神生活上的,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們就會想起“網紅”,利用“網紅”安慰自己,尋求快樂。最后,青少年時期,情緒不穩定,情感豐富、強烈,但欠缺成熟穩定,容易沖動失衡,缺乏判斷力。特別是缺乏判斷力,青少年對于選擇哪種“網紅”,是否能選“網紅”缺乏自我判斷的能力,導致最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2)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社會、學校、家青少年個人都要深刻認識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要求,即“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總要求與對“網紅”現象的認識相結合。學校、社會、家長要無縫對接,經常性的對青少年開展傳統美德、社會公德的教育,借助于健康媒體,讓他們把心思用在追求事業上。學校要與時俱進的開設思想政治課,深化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多安排一些涉及傳統美德的課題研究,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典型教育、紅色教育;社會要多關愛青少年,為他們多提供接觸社會的平臺,多了解一些先進典型,用發生在身邊的典型啟發引導他們健康向上,不忘初心。
(3)依法打擊,規范網紅行為。國家要對那些低級趣味的網紅嚴厲打擊,采取懲處一批、取締一批、規范一批的方式端正行業不正之風,制定關于懲戒“負面網紅”的相關法律法規,對涉及國家利益、觸碰國家底線的“網紅”要堅決打擊、嚴懲不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4]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從嚴執法,依法行政,從網絡源頭管理,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與治理,突出重點,抓住要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網絡空間,凈化網絡平臺,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網絡生態環境。
(4)拓展就業渠道,引導青少年克難創業。面對經濟新常態,我國的就業形勢發生新變化。國家要制定優惠政策,采取多渠道的鼓勵青少年積極創業,在政策上扶持,在精神上關心關愛,讓青少年有良好的就業渠道,依靠勤勞致富,依靠政策就業,打消靠盲目追求“網紅”不切實際幻想。高校應該加強就業指導的力度,豐富課程形式,包括課堂講座、公司實習、精英演講、就業培訓等,強化青少年就業意識,提供就業信息,豐富就業渠道。青少年個人要樹立未來就業目標,堅定理想信念,投入精力與時間,努力刻苦學習,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拓展興趣愛好,煉就個人專長,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積累社會經驗。
(5)依靠科技發展,敦促青少年轉變價值觀念。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紅現象對青少年價值觀產生影響成為可能,而且,“網紅”現象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要解決好這個龐大群體扭轉盲目追求網紅的觀念,必須依靠科技的發展,讓更多的健康的科學技術替代品出現并取代不健康的網紅占據市場,讓青少年美麗的心靈占據制高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科學技術技的發展。我們可以借助科學技術發展優勢,大力加強網絡監管,豐富監管形式和內容,讓青少年網民參與網絡治理,提高網絡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讓青少年網民在參與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綜合上述,網紅對青少年價值觀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負面影響,對于正面的作用,我們要善于啟用“拿來主義”,對于落后時代和不健康的網紅,我們要學會辨別是非,學會拋棄。對于網紅在當今社會中依然存在的熱捧問題,我們要科學對待,對那些負面的網紅,雖然本文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上述辦法不是唯一辦法,要想解決上述問題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方法,但總的來說,萬變不離其宗,健康向上的網紅才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才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網紅,更是青少年長期追求和熱捧的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