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琳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廣東·廣州 510225)
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來,“雙創”開始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在2015 年6 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了設立支持眾創空間等機構的創業基金、給予“雙創”孵化機構的稅收支持、創新“雙創”融資方式等,“雙創”再次引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而2018 年的全國“兩會”上更是提出了打造“雙創”升級版,升級“雙創”的信息技術等共享平臺,“雙創”的熱度空前高漲,國家推行的“雙創”政策十分值得重視。“創造、創新、創業”三詞在二十一世紀的時代熱詞里的排行居高不下。在知識經濟遙遙領先的大背景下,學生創新創業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勃勃生機,這種畢業生就業的發展新趨勢引起了一系列教育觀念、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變化,長久開展的傳統教育不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中國教育也在“雙創”的大機遇下開始了深刻變革。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源于20 世紀初的美國,教育界的多名著名學者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直到70年代初,政府和高校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完善工作,并在英國等發達國家普遍傳播和進一步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始在國際社會上普及應用。緊接80 年代的各種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紛紛涌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當代教育中不可或缺。
在20 世紀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主導作用下,企業和學校聯合開展了一種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計劃。在不同的國家,培養形式和學徒的學習方式也各具特色。雖然各國落實現代學徒制時采取的具體措施不盡相同,但總體上是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協同合作,為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盡心盡力。近十年來,我國高校的現代學徒制模式也得到了大力推廣。
“雙創”給我國教育史的發展帶來了一場深刻變革,推動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創新創業,引導各行各業重視創新創業的轉型發展,全面從動力、路徑、方式上調整中國的經濟發展。“雙創”模式下激勵高校大學生積極創新創業被視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緩解就業壓力以及實現大學生自我價值的重要推力,是助益經濟增長和社會創新的發動機。于社會而言,“雙創”為許多的大學生、大學畢業生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平臺,有效的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于高校而言,開展學生融合了“雙創”教育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利于在教育系統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于各大高校的學生而言,“雙創”是一個機遇,是他們開創未來新世界的一把鑰匙。同時,這也是一個挑戰,對新興事物的挑戰。可知對高校學生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1)學生缺乏自主的職業生涯規劃,創新思想不活躍。據相關調研資料顯示,大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屬面子工程,對日常的學習生活無實際用處,以致學生嚴重曠課。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微乎其微,對自身的職業指導活動率幾乎為零,造成許多在校學生的學習生活目標模糊而虛度年華。傳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多數是照本宣科,在這種教育下成長的學生或多或少地缺乏生機,不管是處于在校內學習階段還是社會工作階段,多數學生會跟著老一輩的路子走,長期以往會讓更多的學生產生懶人思想,甚至思想困頓。“雙創”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融合的過程中,在思想理念上產生了許多分歧,多數人仍然認為創新創業是創業者的專利,多數人仍然不敢大膽地去想、去做,而且“雙創”教育缺乏充分的實踐指導,在起步階段的工作只是簡單參考前車之鑒。
(2)自我了解不足,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目標實踐脫軌。大部分學生對自我并沒有進行充分了解,缺乏科學地分析自我。不僅沒有參加專業的MBTI 性格類型分析,也不能良好控制自身的性格素養,造成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自我定位不能適應職業環境。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包括了對個性的測定分析和對目標的行動進程,兩者的執行效果對整個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和查驗都影響重大。很多學生花費大部分時間來考取各種證書,但是證書并不能代替實踐能力。個人的實踐能力能夠重大影響就業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甚至是職業前途發展,然而許多人都是“本本族”,光有華麗的證書裝備,當真正動起手來卻是不知從何下手。在規劃職業生涯和實現就業目標兩者的實踐過程中,許多學生容易忽視積累經驗,缺少自我檢視,和大好的工作經驗擦肩而過,沒有趁機及時補齊短板,錯失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最佳時機。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宣傳力度,強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雙創”意識;鼓勵學生普遍涉獵就業信息,結合自身求職需求,主動積極地參與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家庭共同引導和支持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校適當提前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等就業指導課程,避免學生在畢業就業階段臨時抱佛腳;政府加強高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鼓勵開辦創新就業的相關講座與活動。第二個需要關注的教育事項就是培養學生創業就業的創新思維。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成果,因此學校教育需要注重培養創新思維和正確引導創新創業。因此,必須注重聯系“雙創”時代背景,多角度思考和認識事物,準確及時地獲取信息,樹立獨立自主的規劃意識,拒絕從眾心理。學校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過程中也要注意推陳出新,結合“雙創”教育理念,注重“雙創”精神的耳濡目染。
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的“雙創”觀念教育后,大學生要注重腳踏實地的行動,努力實現職業目標。首先,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樹立不同的階段性目標。很多同學剛剛畢業出來社會,覺得職業目標非常遙遠。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將大的職業目標細細劃分并設立階段性的小目標,從完成一個小目標開始積累,最終的職業目標也就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其次,加強對信息的敏感度。密切關注學校的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跟進實踐崗位的公布信息,從各種招聘信息中選擇與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相匹配的實踐崗位鍛煉自己。接著,在實踐崗位的實習過程中不斷積累行業經驗,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適時的調整和修正。最后,利用專業的職業測評進行自我分析,在學校普及應用,不僅可以讓就業指導中心掌握學生的就業動向,還可以讓學生從自身情況出發制定契合的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