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我國教育部提出:“金課”標準為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所謂“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所謂“創新性”是指課程內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所謂“挑戰度”是指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美國獨立研究機構布魯金斯學會報告中指出:大數據背景下的課程建設查探學生表現和學習途徑的信息成為可能,而不用再過度依賴于階段測驗,教師可以分析學生學習的軌跡,懂了什么以及每個學生最有效的技術是什么。因此,通過聚焦大數據的分析,教師可以更有效地發現學習者的研究、學習狀況,從而進一步提升課程的改革與建設。
我國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中國制造2025”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建設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金課”——在線開放課程。該課程之所以受到在校生和社會學習者的青睞,其原因主要在于通過互聯網+,采用開放、靈活的教育教學形式,為學習者提供了課件、視頻、動畫、圖片、習題和案例等豐富的課程學習資源,通過交互式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習者、授課者建立了學習環境,任何學習者都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需求的知識點進行學習、研究和討論。“金課”——在線開放課程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模式都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習過程并有效地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從而提升了該課程學習的效果。
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金課”——在線開放課程的使用,會產生諸多與學習者行為相關的數據,當這些學習數據累計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表現出任何一個學習者對哪些課程、利用何種教學資源、對哪些知識點感興趣,什么時間學的習,采用了什么學習方式,都被一一記錄下來,為學習情況分析與教學模式設計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依據。授課者針對數據的分析,進行優化課程內容、調整授課模式,做到教學相長、達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逐漸弱化,各種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互聯網上隨處可查。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點與技能點,更主要的是如何將與該課程相關的優質學習資源系統地整合在一起,同時引導學生掌握最正確的學習方法。“金課”——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主動適應大數據時代下教學要求,從不單單是要成為教授知識的教師而是轉變成為引導學生學習成長的導師。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有兩塊: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高等職業院校的目的還是人才培養,尤其在服務社會能力上嚴重欠缺,因此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參與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職院校開設的課程是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而制定的。企業員工崗前培訓、在崗學習、資格證考試可以通過高職院校開設的在線課程完成。這樣,開設的在線課程可以與有需求的企業和人員共同建設并與之應用共享。從而更好地促進校企合作。現今,對于企業減產、轉型過程中造成的下崗職工問題,相關企業可以和高職院校聯合起來,學習高職院校的“金課”,獲得一技之長,提升再就業能力,高職院校之間也可以互幫互助,資源共享。總之,在現今大數據時代下,建設、應用并共享在線開放課程能有效的提高高職院校的社會貢獻力。
通過利用大數據對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進行分析,促進優質課程資源建設、共享,課程除了要面向本校學生使用,同時也要滿足各層次兄弟高職院校學生需求以及行業領域內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需求和社會大眾自身學習的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完善課程資源建設并與職業標準對接。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電氣控制系統與PLC》在線開放課程于2018年9月被黑龍江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通過“數字校園學習平臺”在多個學期的使用,匯集了大量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以及諸多的數據,目前已有全國多所高職院校在“數字校園學習平臺”(微知庫)登錄學習該課程,平臺注冊在籍學生3000余人,通過互聯網對該平臺大數據的分析,為今后教學資源進一步的完善及應用共享上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通過借助“數字校園學習平臺”(微知庫)數據分析,將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電氣控制系統與PLC》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完善,在應用共享性上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校際層面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合作機制,強強聯合共建“金課”——在線開放課程。
在保證課程改革成果先進性、實用性的基礎上,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院校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課程開發與應用中。與其他高校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整體設計與優化,隨時引入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構建完整、系統化的對接崗位能力的課程建設資源。采用項目驅動、建以致用,集成課程優質資源與信息技術資源,從而實現課程多種形式應用與共享。
首先,在大數據時代下,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發生了改變,教育教學理念也發生了變化。此時,應充分利用好數據分析、網絡平臺,探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合作機制,突破難關,與其他兄弟院校聯手共同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并形成課程體系;其次是為社會人員每年定期開放在線課程,提升再就業能力;再次是通過“金課”——在線開放課程,有效地實現對幫扶院校的資源共享和智力支持。四是在教育大數據技術的驅動下,通過挖掘、篩選、分析教育大數據,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量化學習情況,通過分析的數據,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制定出干預策略,發現真實的教學新規律,大大拓展探索教育規律的廣度。五是教師能夠便捷獲取每一個學習者在學校中的真實信息,這樣教師在教學資源上、方法和過程都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狀況來進行定制,比如說精細刻畫學生特點、洞察學生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學習結果等等,通過對學習者大數據的追蹤與收集,然后從海量學習者相關的數據中歸納分析各自的學習風格與行為,使得每個學習者獲得適合最大程度的需求發展。這樣做不僅能夠更好地建設精品的在線課程,同時提高了學習者的效率,實現因材施教,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個性化、創新型應用人才。
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打造高職院校“金課”,淘汰“水課”,就需要對課程的建設與實踐進行歸納、總結和提升,從而形成本校特色的“金課”品牌,全面構建起具有高等職業院校特色的“金課”體系,達到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