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斐,劉佩,黃雯,蒲嘉澤
南京市浦口醫院腫瘤科,江蘇 南京 210031
胃癌是指起源于機體內胃黏膜上皮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病原因通常與地域環境、飲食生活、癌前病變、遺傳與基因、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緊密相關,且由于該病病情發展較為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因此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處于晚期,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預后及生活質量較差[1]。通常對晚期胃癌患者常行放化療治療,但單純性放化療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且副作用較多,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靶向治療(如甲磺酸阿帕替尼)因其對機體損傷小等優點逐漸應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療中[2]。故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對晚期胃癌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的影響。具體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28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14例。觀察組男10例,女4例;年齡28-68歲,平均年齡(42.65±4.36)歲;組織高分化2例,組織中分化5例,組織低分化7例。對照組男9例,女5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3.26±5.12)歲;組織高分化1例,組織中分化4例,組織低分化9例。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已獲院內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胃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3]中晚期胃癌相關診斷標準;均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肝腎等重要器官受損或功能不全者;存活期≤3個月者;對治療藥物過敏者;伴有全身性慢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或嚴重溝通障礙者;其他拒絕參與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治療,即第1 d應用奧沙利鉑(山東羅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347),規格100 mg,用量130 mg/m2,于2 h內靜滴完畢,1次/d;替吉奧(商品名:維康達,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802),規格20 mg,口服,用量:體表面積<1.25 m2者,40 mg/次,體表面積1.25-1.5 m2者,50 mg/次,體表面積>1.5 m2者,60 mg/次,持續治療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商品名:艾坦,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105)治療,規格0.425 g(以阿帕替尼計),用量0.85 g/次,1次/d,飯后30 min口服。1個療程為3周,兩組均進行4個療程的治療,隨訪。
1.4 評價指標 ①臨床療效:患者臨床相關指標顯著改善且病灶基本消失,癥狀消失時間在4周及以上為完全緩解;患者臨床相關指標和癥狀均有一定改善,腫瘤體積有所縮小為部分緩解;患者腫瘤體積無變化為穩定;患者體內發現新的病灶為進展。總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②預后:記錄兩組生存時間(開始治療至失訪或死亡的時間)和無進展生存時間(開始治療至腫瘤進展、死亡或失訪的時間)。③不良反應:包括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85.71%)高于對照組(42.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預后 治療4個療程后,觀察組的無進展生存時間與生存時間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出現白細胞減少1例,惡心嘔吐1例,血小板減少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21.43%(3/14);觀察組出現血小板減少1例,白細胞減少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4.29%(2/1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使得胃癌患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顯示,惡性腫瘤的出現和發展通常與機體血液的不間斷供給密切關聯,故如何抗血管生成是其治療的關鍵[4]。而甲磺酸阿帕替尼屬于一種小分子的抗血管生成類靶向治療藥物,可顯著改善患者在臨床二線治療失敗后的生存結局[5]。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治療4個療程后的無進展生存時間與生存時間均較高,且兩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別,表明應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對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臨床療效和預后的效果較好。分析原因在于奧沙利鉑是第三代鉑類抗癌藥物,可通過靶向作用于機體內腫瘤DNA,進而通過鉑原子與腫瘤DNA產生交叉聯結,從而拮抗其復制和轉錄達到抗腫瘤目的;替吉奧是由吉美嘧啶、替加氟、奧替拉西鉀所組成的復方制劑,其中替加氟可在體內緩慢轉為5-氟尿嘧啶(5-FU),而吉美嘧啶可對5-FU分解代謝酶即二氫嘧啶脫氫酶產生選擇性拮抗作用,進而增加替加氟轉變成5-FU的濃度并促使腫瘤內5-FU的磷酸化代謝產物5-FUMP持續保持高濃度,從而增強其抗腫瘤作用;而奧替拉西鉀可通過對體內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轉移酶產生選擇性拮抗作用,進而選擇性地抑制5-FU轉化為5-FUMP,從而提高抗腫瘤作用[6,7]。而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作用機制在于通過選擇性競爭機體細胞內的受體三磷酸腺苷結合位點,進而阻斷其下游信號傳導,并通過阻礙機體生成絡氨酸激酶繼而抑制機體內腫瘤組織生成新生血管,進一步加快病灶內細胞凋亡速度,發揮較好的抗腫瘤作用,該藥雖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如白細胞減少等,但均可行甲地孕酮、維生素等藥物予以改善[8-10]。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治療4個療程后的預后情況對比(Mean±SD,年)
綜上所述,應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胃癌患者可有效改善其預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臨床療效較高,安全性較可靠,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