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網站7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夏威夷舉行的美國天文學年會上宣布發現一顆與地球大小類似的宜居行星。這也是美國“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TESS)”發現的首顆類地宜居行星。
報道稱,“苔絲”的任務是在太空中找出和地球大小相當、繞行宿主恒星的類地行星。在它觀測到的40萬顆明亮恒星中,科學家們已選出1822顆最可能存在與我們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
這次發現的類地行星名為TOI700d,圍繞著一顆距離地球100光年的恒星(TOI700)運轉。不過NASA科學家們開始時錯誤地把TOI700判定為一顆與太陽大小接近的恒星,這意味著它的行星們會比實際情況更大,溫度也更高。但多名業余天文學家發現這個錯誤,其中還包括一名高中生史賓塞。芝加哥大學研究生吉伯特表示:“我們修正恒星的體積后,行星的大小也跟著下調,最終我們發現最遠的一顆行星體積和地球相當,并且恰好位于可居住區域。”
根據調整后的數據,TOI700的質量和大小只有太陽的40%,表面溫度只有太陽的一半。行星TOI700d是圍繞這顆恒星運轉的3顆行星之一,它的距離剛好能在恒星的宜居帶中支持液態水的存在。它是3顆行星中最外層的一顆,每37個地球日繞恒星運行一圈。TOI700d從恒星那里接收的能量,大約是地球從太陽接收能量的86%。天文學家們認為,該行星存在“潮汐鎖定”現象,也就是說它的某一面總是白天。▲ (陳山)
環球時報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