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復雜多變的2019 年已經過去,更難以預測的2020年已經到來。眼下,中美貿易摩擦暫時緩解,日韓貿易摩擦前景仍不明朗。為了解企業家對三國的經濟預期,以及三國企業家對雙邊關系的感知與評價情況,《環球時報》社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聯合韓國《每日經濟新聞》、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在中日韓三個國家的企業管理者之間進行“2020年中日韓企業家經濟預期調查”。結果顯示,三國受訪者對中國經濟樂觀度最高,中美貿易摩擦成為三國企業經營者面臨的主要不確定因素之 一。
對中國經濟樂觀度最高
本次調查歷時近一個月,調查對象限定于中日韓三國對本公司的所有重大決策(包括合并收購、海外投資等)具有決策權的企業家或企業高管。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受訪者表現出比日韓受訪者更為樂觀積極的態度,無論對全球經濟在2019年以及2020年的表現上,還是對三國經濟的各自發展上,中國受訪者的樂觀情緒表現明顯高于日韓。此外,三國受訪者對中國經濟形勢樂觀度預期最高(如圖)。中國受訪者對中國經濟形勢預期樂觀度為90.5%,韓日受訪者分別為84.4%和82.6%。
對于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近半數中國受訪者認為仍在緩慢發展,而韓日受訪者認為當前國際經濟處于停滯狀態的比例分別高達47.5%和39.5%;對于2020年國際經濟發展的預測,中日韓三國受訪者的看法與上述調查結果相似,不過,韓日受訪者表現得比對2019年更為悲觀,認為全球經濟在2020年處于停滯的均超過40%。
中美貿易關系成為主要不穩定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中日韓受訪者均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是企業經營將要面臨的主要不穩定因素之一。其中,中國受訪者選擇將“中美貿易摩擦”作為影響企業經營主要不確定因素的比例有41.0%,在所有的選項中居第二。韓國受訪者選擇“中美貿易摩擦”的有51.2%,日本受訪者選擇“中美貿易摩擦”占比最高,達到82.6%,且明顯高于其他選項。
三國受訪者為什么如此重視中美貿易摩擦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理事北川浩伸認為,這表明兩個大國經貿關系的影響日益廣泛。遼寧社科院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呂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目前仍然保持著不低于6%的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然名列前茅。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國所蘊含著的廣闊市場,是日本和韓國都非常看重的。因此,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對日韓兩國都非常重要。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則對《環球時報》表示,日韓兩國都以中國為重要的出口國家,對中國有非常大的依賴性,尤其是韓國。三國經濟會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三國關系對企業發展影響不大
得益于三國經濟長期緊密的合作,在調查中,受訪者皆認為三國關系對于三國企業的影響不大。超六成中國受訪者認為目前中韓關系“一般”。韓國受訪者認為“比較緊張”的比例為37.4%,明顯高于中國受訪者(10.5%)。對于中韓關系的走勢預測上,大部分三國受訪者認為發展形勢“一般”。但中國受訪者認同“比較良好”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兩國。超八成中國受訪者認為當前中韓關系對公司業務沒影響,近八成認為對其未來也沒有影響。
中國受訪者對當前中日關系持“一般”態度,日本受訪者樂觀情緒顯著,但中國受訪者對未來兩國關系態度較為積極。對2020年中日關系發展預測,韓日受訪者傾向持“一般”態度,而中國受訪者則更傾向“比較良好”。中國受訪者認為,中日關系對公司業務影響較小。
日韓受訪者均認為,當下和未來日韓關系趨向緊張。韓國受訪者認為“緊張”的比例為93.4%,日本受訪者認為“緊張”的比例為93.2%,其中“非常緊張”為69.9%。未來日韓兩國關系的發展趨勢調查中,三國受訪者均傾向于日韓關系仍會趨向緊張,但三國受訪者認為日韓關系對本公司的業務影響不大。
“一衣帶水”的中日韓三國經濟相互滲透,未來三國加強經貿合作意義重大。陳言稱,2018年中日韓共占全球經濟總量23.6%,高于歐盟的22%,構成當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極。“中日韓三國貿易規模比中美貿易規模要大很多。如果中日韓FTA(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后,消除關稅壁壘,資金和人力資源流動更為自由,那么三國貿易規模沖擊1萬億美元會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呂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三國經濟在2020年會面臨著共同的外部環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產業合作比較緊密的三國加強合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三國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簽署和中日韓FTA的談判上正在積極推進,那么三國更趨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對三國經濟將產生更大的促進作用。”▲
環球時報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