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進芳劉亮君
(1.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體育系 甘肅 合作 747000;2.新疆阿克蘇新和縣實驗中學 新疆 阿克蘇 842100)
隨著我國加大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各地區體育運動氛圍得到明顯提升,然而對于農村或者經濟發展薄弱地區的群眾而言,受場地因素限制,體育運動發展緩慢。廣場舞是近幾年迅速興起的運動形式,其對場地沒有過大的要求,在農村地區開展廣場舞能夠彌補場地、器材等不完善的問題。因此,對利橋鄉廣場舞運動開展現狀進行研究能夠為加快利橋鄉體育運動的普及,激發利橋鄉全民運動的興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以麥積區利橋鄉進行廣場舞運動的群眾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本文主要通過圖書館、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檢索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與研究成果了解目前廣場舞開展現狀,為進一步的調查研究本題目打下堅實的基礎。
(2)訪談調查法。
通過對隨機抽取到的廣場舞參與者進行交談,了解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的開展現實、進展情況以及現實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們對廣場舞的看法和建議。
(3)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隨機抽選到人員發放問卷,最終抽樣250名廣場舞參與者進行調查問卷的發放,從廣場舞參與者手中收回調查問卷247份,收回率98.8%;其中有效問卷240份,有效率96%。
(4)數據統計法。
對所回收的有效問卷利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得到最后的準確結果,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數理上的依據。
(5)邏輯分析法。
結合文獻資料,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得出結論。
(1)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的年齡狀況分析。

表1 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年齡狀況統計表 (N=240)
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年齡跨度較廣,從而驗證了廣場舞老少皆宜的特征。從表1中看,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56-65歲之間,有94人,占39.1%,一方面因為利橋鄉所屬天水市發展相對落后,經濟來源主要以農牧產業為主,相對單一,一些年輕人選擇去蘭州、西安以及東南沿海務工,中老年人數居多;另一方面,56-65歲之間已經或者快要邁進老年階段,他們渴望通過鍛煉獲取健康;而65歲以上人群應當是更渴望健康的群體,而這一個階段人數相對較少,僅44人,占18.3%,與城市廣場舞隊伍年齡架構相比,這個階段的群體明顯較少,經過與多人交談溝通,從而得知很多65歲老年人缺乏進行廣場舞的意識,他們不會主動或難以融入廣場舞隊伍當中去,從而說明利橋鄉對廣場舞運動的組織與推廣存在著些許問題;46-55歲之間有53人,占22.1%,他們當中農民居多,有時間并有精力進行廣場舞運動。利橋鄉35-45歲之間以及35歲以下進行廣場舞運動的分布有33人和16人,占比13.8%和6.7,這兩個階段人群參與比例較小,他們正值青壯年,對增強健康的需求較小,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或通過其他競技體育項目進行鍛煉,同時他們也處于事業發展階段,為生計致使他們缺乏時間進行鍛煉。
(2)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的性別狀況分析。
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中,男女比例差距較大,男性有43人,占比17.9%,女性有197人,占比 82.1%,這一現象的產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利橋鄉很多男性平時在城市務工,女性在家人數較多;其次廣場舞屬于舞蹈類型,女性更能適應廣場舞運動,最后通過大量訪談得知,利橋鄉女性鍛煉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氛圍,他們比男性更具有鍛煉的意識,更多的業余時間用于打牌、喝酒等。
(3)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鍛煉頻率分析。

表2 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鍛煉頻率統計表 (N=240)
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每天能夠堅持連段的有42人,占17.5%,每周進行5-6次廣場舞鍛煉的人數最多,有112人,占46.7%,每周3-4次的有74人,占30.8%。從結果中看,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的頻率相對較好,能夠將時間用于廣場舞運動當中,對廣場舞運動的重視程度較高,態度認真。基本能夠保持在每周3次以上;每周進行1-2次廣場舞運動的僅12人,占5%。
(1)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的組織情況分析。

表3 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的組織情況(N=240)
從數據分析得出,選擇參加自行組織進行廣場舞鍛煉的有157人,占65.4%;村、鄉政府組織主要是相關部分為豐富群眾業余生活,相比于自行組織,村、鄉政府更具有一定的權利優勢,更有助于廣場舞運動開展過程中的協調工作,選擇此選項的有39人,占16.3%;參加社會一些民間協會、企業等組織的有33人,占13.8%。
(2)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活動場地分布。

表4 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活動場地分布表 (N=240)
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提高農民精神文明建設,美化農民生活居住環境,麥積區加大了農村文化廣場的建設,要求每個行政村擁有一個文化廣場。正式文化廣場的建設,為利橋鄉廣場舞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在調查中可以看出,選擇在文化廣場上進行廣場舞運動的有177人,占73.8%,文化廣場的價值提到了充分的體現。而一些自然村因居住地點與文化廣場相對較遠,或文化廣場已經被其他體育運動項目占用等原因,有41名參與者選擇在村、鄉上車流量較少的街道上進行廣場舞運動,還有13人選擇在公園,其主要是在鄉上居住的人;而選擇其他的有9人,占3.7%,為在自家的大院子里。
(3)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經費情況分析。
廣場舞所花費費用主要花費在音響設備更換、電費、服裝以及一些舞蹈所需的扇子、手絹等。利橋鄉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參與者自湊而來,有的是每月交一定的團費,有的是一次交50或者100用于廣場舞的開展當中,等用完再交。自湊經費的有12人,占52.9%;其次是企業贊助,在調查中得知,利橋鄉一些大型的廣場舞團隊,會經常參加天水市以及甘肅省等級別的比賽,天水農村合作企業以及一些規模企業起營銷目的會給這些團隊進行資金或者服裝、器材上的贊助;政府為廣場舞開展出資較少,一方面由于政府對此方面組織力度有限,廣場舞開展費用來源于政府的有38人,占15.8%。

表5 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經費情況 (N=240)
麥積區利橋鄉廣場舞參與者性別分布較為集中,主要以女性為主,橋鄉廣場舞參與者具有堅持進行廣場舞運動的良好習慣,麥積區利橋鄉體育運動場地能夠滿足廣場舞開展的需求,但是鄉政府在組織、經費上給予的扶持不足,限制了利橋鄉廣場舞的更好發展。
利橋鄉鄉政府統籌各村委做好對廣場舞運動的推廣工作,拉網式宣傳廣場舞運動的重要性,利橋鄉以及麥積區政府部門加強對廣場舞開展的扶持力度,在組織、經費、指導員以及各村體育運動場所上給予政策、財政扶持,推進利橋鄉廣場舞團隊建設,加快利橋鄉廣場舞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