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鄭天恩
關鍵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源泉。高校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更應該積極展現我國優秀的文化,突出自身特有的文化,讓每個學生在校園里都能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讓師生以擁有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而自豪,增強文化自信。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別的群體,思想比較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很多學校由于沒有重視學生的文化教育,導致很多學生迷失在網絡、游戲、網貸、高消費等歧途上,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正常學習,更不利于學校的安全穩定。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有著很多優秀的思想文化遺產,高校之所以要將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是因為實踐證明,傳統文化可以提供學生成長所需的養分。[1]高校作為思想傳播的重要陣地,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是高校必須承擔的責任,同時高校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也需要傳承下去,校園文化作為最直接的展現形式,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文化,每時每刻接受文化的熏陶。
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始終彰顯著高校個性和高校精神,具有政治性、導向性特點。[2]首先,校園文化具有思想引領作用,很多學校會定期開展文化教育宣傳周、宣傳月,在一定的時期集中宣傳相關的文化,對產生的好人好事、先進事跡、先進榜樣做一個系列展示,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先進,更是對大學生思想的引領。其次,校園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及時宣傳新的思想和方針,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家的發展變化。最后,校園文化具有提升思想境界的作用,新時代的特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國家的歷史,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更要有吸引力,讓學生容易接受教育和熏陶。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有制度作為保障,建立關于學生活動、宣傳展示、創新創業等的相關制度,讓校園的文化宣傳、組織有章可依,規范校園文化活動。把傳統文化與學校具體情況相結合,重點突出精神文化的傳播,融入創新和特色文化,讓學校文化建設豐富多彩、規范有序。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很多學校在文化建設上會存在一定的誤區,輕視制度文化的建設。例如,學校雖然開展了很多文化宣傳周,當時也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宣傳周結束一段時間后,學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會有所松懈,不利于學生好習慣的養成。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校園禁煙限酒,對于禁煙限酒各個學校有著統一的認識,也會開展專門的活動進行宣傳,當時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當活動結束后又恢復了原樣,活動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結合國家對禁煙的相關要求,制定校園禁煙限酒制度,在校園里形成人人遵守的制度,就是制度文化建設的目的,也是制度文化建設產生的功效。
傳統文化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源泉,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每個學校的責任。改革開放以來,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響,很多人把過外來節日作為時尚,圣誕節、情人節等舶來品甚至比自己的傳統節日還隆重,這就是西方文化的影響。同時很多高校有來自不同民族和地區的同學,也要了解他們的傳統文化,在他們的重要節日營造氛圍,讓來自不同地域的同學加深了解。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通過節日的宣傳讓他們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增強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總之高校要把傳統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融入學生生活中,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同時人們也進一步提高了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大學校園里出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的情況,部分學生一味地追求物質享受,導致網貸、校園貸等事件屢屢發生,這就是在追求物質享受時忽視了精神文化的追求,畢淑敏在《精神的三間小屋》中寫到要為自己的精神建設三間小屋,一間放對別人的愛與恨,一間放事業,一間放自己。有些學生就是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學校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通過展示、宣傳開展主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校園貸、網貸、毒品等的危害,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戀愛觀、生活觀。
大學生因為缺少創業資金、人脈、經驗等創業條件,創業成功率相對較低,學校應該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特點,引導大學生進入低成本、低風險的領域進行創業實踐,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風險。營造創意創新創業的氛圍,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大學生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展覽、大學生創業講座等活動,并對獲獎者給予一定的政策、資金的扶持,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建立大學生創業學院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大學生提供孵化場所,組織有經驗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和評估,優化好的創意創業項目,淘汰不符合實際的創業項目,對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宣傳。高校校園創業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對學生的創業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防止學生形成錯誤的創業意識和思想,對于一些道德問題進行糾正,促進人文素養與創業文化的緊密結合,促使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受到良好的熏陶,培養其謙虛、謹慎等創業所必備的品質。[3]在校園里營造創新創業文化,讓創新、創意、創業成為校園的流行文化。
特色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特色,對學校充分展現自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學校能根據自身特點,建立自己的校史館,其中一些優秀的校史館不僅是圖片和視頻的展示,更是在給參觀者講一段故事,以故事的形式生動地展現學校的產生和發展歷程,讓參觀者耳目一新、記憶深刻。還有一些特色專業展示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參觀者的體驗。充分利用走廊、道路、餐廳、教室、宿舍等場所,把它們變成文化符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各個場所的設計和布置,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學校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學校文化的氣息,把學校變成一本故事書。講好學校故事就是最好的文化宣傳,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