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昉奕 耿爽爽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8)
2019年5月,教育部發文《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標志著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正式在全國進行推廣和應用。我校電子商務技術專業于2018年8月獲批成為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首批學徒制招生招工完成單獨編班(電商學徒制班)、配置班主任、職業導師和企業導師。建立學生(學徒)活頁式跟蹤檔案,實現全員全程精細化學生管理。在學徒班的學生管理初始時期,將該批次學生(徒)編為四個工作小組,之后的教學活動和企業跟崗輪訓工作皆以小組為單位組織開展。其中,如何拉近電子商務技術畢業生職業技能與企業生產崗位實際需求之間的距離,實現“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順利過渡這一問題,是擺在項目執行團隊面前的首要問題。
在針對專業內部展開的教學效果診斷調研中,我們發現現有的教學評價模式中,采用頻率最多的為下述兩種情況:(1)傳通教學評價手段的使用,如“期末考試+平時成績”的評價模式一直沿用至今,這類傳統評價模式在知識性較強的課程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以學生課程參與程度和知識點的掌握為評教目標。(2)“項目化”教學評價,此類教學評價更多應用于現有的實操型課程設計中,但其項目的選定相對較為落后,一般來源為教材設置。項目內容更新較為緩慢,不能與行業前言技能需求進行有效銜接。
在試點建設初期,經過多輪行業企業調研、專家座談分析,發現畢業生不能很好的適應企業生產崗位的實際需要。針對此問題的深入剖析過程中,我們發現其主要原因有三:(1)學校培養模式更新遲滯,面對電子商務這一新興行業,舊有的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并不能與行業前沿進行很好的銜接,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更新發展速度很快,電子商務平臺和營銷模式的迭代速度更是不斷被刷新記錄,而該行業的崗位發展與行業平臺有莫大的聯系,這就意味著電商行業的崗位需求變化極快,高職學校現行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尚無法跟上電商行業內崗位需求變化的速度;(2)畢業生生的職業意識尚無法滿足崗位需求,其主要表現為學生對電商行業和企業的理解不到位,無法達到專業和崗位技能的要求。與此同時,該行業的應屆畢業生離職率較高也是一種側面的體現;(3)企業對畢業生的技能需求較高,現階段電子商務技術崗位需求變化較快,容易形成畢業生掌握的職業技能和實際崗位技能需求的脫節,而企業面對應屆生離職率這一現象,更不愿意花費大量的資源來培養其初始入職的高職畢業生。
為了保障學生(徒)在公司的跟崗實訓效果,校方和公司共同制定了“實訓時間分段,任務難度分層,逐級提升職業技能”的總方針。其具體出發點和安排如下。
大一階段為學生(徒)的工作崗位初識階段,職業技能尚且不足,這個階段的跟崗實訓內容安排主要以工作認識和鍛煉初級實訓能力為主,具體安排崗位為以國內電商店鋪運營綜合崗位為中心,以客服、美工等崗位作為輔助。其主要目的為讓學生(徒)在工作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和改進方向,帶著問題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過程;同時該階段也是企業師傅初始考查學徒的過程,為下一階段學徒進行定崗實訓做準備。
大二階段為學生(徒)的熟悉崗位和定崗階段。這個階段學徒具備了初始的崗位技能素質,因此在實訓內容中偏向于更加專業化的實訓技能訓練,具體安排崗位為以跨境電商運營為中心,完成電商行業適用高職學生的輪崗工作,同時針對每名學徒的特長、技能強項、興趣點和性格特點等差異化特征,分批次安排定崗實訓。學徒在此階段可以根據崗位需求,對應強化專業課程的掌握程度和培養核心職業素養。
大三階段為學生(徒)全員進入企業進行全崗實訓。部分已經定崗的學徒繼續加強加深自己核心職業技能的訓練。未定崗學徒在此階段需完成崗位適應訓練,并最終定崗。在此階段,學生(徒)需要結合自己所在崗位,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并在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最終的論文撰寫和論文答辯環節。
所謂常態化跟崗輪訓,學生(徒)需要在每學期中完成不少于200課時的企業跟崗實訓課時。根據電商行業的特性和企業具體生產運營情況,具體在學期中的學生(徒)企業跟崗實訓安排為以工作小組為單位,進入企業進行為期1-2個月的企業跟崗實訓,并在月末完成小組間工作交接和總結工作。由企業導師在此期間完成針對小組內每名學徒的跟崗實訓考核。
為了解決跟崗實訓跟崗工作小組所落下的課程,在學期初每個工作小組皆指定每門課程的學習組長。當一個小組完成企業輪崗實訓后,回到學校,會保證每門課程至少兩名其他小組的課程學習組長為其進行集中的幫扶學習,同時由授課老師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途徑進行課程疑難點解答。
暑假是學生(徒)相對能夠集中進行跟崗輪訓的一個時間段,因此相較于學期中的實訓安排,暑假期間實訓內容更加側重于綜合性強的崗位實訓內容,并借此檢驗學生(徒)的綜合職業技能和工作意識。目前,我校電子商務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已開展一年,正值學生(徒)暑期在公司全員全崗輪訓期間,其實際輪訓效果有待檢驗。
學生(徒)在進入常態化企業跟崗輪訓模式后,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合作,構建一套科學的評價模式。其目的一是對學生(徒)的跟崗輪訓反饋,讓學生(徒)意識到其在此前一個階段中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以便于后期矯正和彌補;其二是對校企雙方導師的教學帶徒反饋,優化教學手段,促進試點工作的正向發展;其三是針對學生(徒)的差異化評價結果,為后期定崗做參考。
學生在跟崗輪訓過程中,其展現出的企業綜合素養和職業核心技能考核由校企雙方組成的雙導師來完成。學生(徒)進入企業后,師傅根據企業制定的相應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對學徒的職業素養,職業態度和職業核心能力進行考核,其主要量化數據為:主營店鋪業績量化考核、工作量數據考核、工作記錄評價、出勤考核等。
第一步的舉措為學校合作企業導師作為部分專業拓展課程的任課教師,將企業傳幫帶實習生中遇到的崗位技能短缺問題,具象為課程,經過與學校教師的反復溝通,共同打磨出具備教學體系、同時兼具課程實踐意義的專業拓展課。在這部分工作中,以企業導師為主導,主動發起課程建設任務,學校教師作為教學輔助的角色,參與到課程建設中,充分發揮各自擅長領域的技能,提高合作效率。在第二步中,企業專家進入到傳統教學課程中利用自身在行業實踐中的優勢,收集行業前沿案例,幫助學校教師補充、更新教學內容。在這部分工作中,案例的使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類為專業基礎課中知識性較強的課程,如電商營銷、電商法律法規等,及時更新行業案例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另一類為項目驅動型的專業核心課程,企業專家提供相關的技能訓練項目,幫助學校教師完成此類教學過程中的項目更新。從行業實踐中總結凝練出來的項目,能夠增加課程的驅動力,同時有效降低學生進入企業后帶來的不適感,弱化技能斷層現象。
電子商務行業是一個極具變數,更新迭代速度較快的行業。而目前建立的學生(徒)常態化企業跟崗輪訓機制,迄今為止實行不到一年,我們在校企雙方共同認定的方針基礎上,靈活掌握跟崗輪訓機制的小范圍變動,以便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面對電商行業的快速迭代變化而帶動的崗位技能需求變化,目前有效的應對方式是將學生放在一線崗位中進行培養,從而倒逼培養模式的建立和課程內容的變化。
現代學徒制作為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實踐性課題,其成功亦需要為學校學科建設帶來一定的反哺作用。通過電子商務專業現代學徒制項目的實施,有效拉進了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師與行業之間的距離,專業教師能夠將企業導師的實踐經驗通過教學手段反應在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中,從而影響到更多的學生,提高職業技能契合度,帶動有效就業。通過項目的實施由點及面影響到更多電商專業學生,不失為現代學徒制在我校實施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