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娜
(盤錦市圖書館,遼寧 盤錦124010)
隨著各種新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全媒體”的概念應運而生。所謂“全”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全”,也包括傳播技術手段和終端覆蓋的“全”[1]。這樣的全媒體,讓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對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使傳統的閱讀推廣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利用全媒體技術,采用全新的閱讀推廣模式,滿足新環境下人們的閱讀需求,是公共圖書館當前必須深入研究的問題。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對“全媒體”概念進行了深刻詮釋,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學術界廣泛關注,“全媒體”成為繼“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媒體”出現后,當前最具前沿性、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主體維度、效能維度來觀察,全媒體有4個基本特征: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2]。“全程”突破了時空尺度,使信息傳播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全息”突破了物理尺度,各類信息的呈現形態也更為立體,用戶體驗更加豐富;“全員”突破了主體尺度,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的參與者,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全效”突破了功能尺度,集成了內容、信息、社交、服務等各種功能,媒體功效呈全面化特點。因此,在全媒體時代的變革下,公共圖書館的傳統閱讀推廣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創新。由此看來,研究全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策略具有很強的學術前沿性和實踐性,是十分必要的。
全民閱讀活動一直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對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公共圖書館作為開展全民閱讀工作的重要陣地,憑借其豐富的資源,在推動全民閱讀中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隨著數字化閱讀的興起及快餐式、碎片化閱讀習慣日益普及,公共圖書館利用全媒體技術優勢,研究采用閱讀推廣的全新模式,對促進全民閱讀深入發展顯得至關重要。
目前,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中仍以傳統的閱讀推廣模式為主。在該模式下,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通常是利用名人效應,邀請社會各界著名的專家和學者在館內會議室舉辦各類講座,推薦優秀書籍作品;或者舉辦讀者座談會和各種圖書推薦會,了解讀者的閱讀所需及讀書心得,更新館藏資源;還有的會舉辦與閱讀間接相關的各類文化推廣活動,如名人名家的書法展、畫展等等,目的也是為了吸引更多讀者的興趣和關注。而推廣手段通常是海報發布、宣傳專欄或是電子屏字幕等這些最傳統的宣傳方式。
這種傳統閱讀推廣模式反映出來的問題如下:
服務范圍狹窄,服務群體受限。由于傳統的閱讀推廣模式有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因此,參加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人群也會受到局限。大部分圖書館就會把目光鎖定在某一固定人群,所制定出的推廣計劃、推廣內容等都是結合這個人群的閱讀習慣所設立的,并沒有過多地考慮不同層次人群的閱讀需求。這直接導致閱讀推廣的覆蓋人群狹窄,甚至固定于某一類閱讀群體,而這樣的閱讀推廣活動也勢必會造成公共資源分配不公平等一系列問題。在全媒體發展的今天,大眾的閱讀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改變,閱讀行為也變得廣泛化,圖書館管理者要能夠認清這個發展狀況,重新進行閱讀群體定位,這樣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3]。
服務渠道單一。在傳統的閱讀推廣工作中,無論是傳統的圖書借閱活動,還是講座活動,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仍舊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下,并沒有主動結合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開展工作,具有很強的被動性,服務也沒有人性化,導致用戶從圖書館方面獲取文獻的途徑比較單一化,只能進入圖書館去查閱資源。
活動缺乏創新。公共圖書館在傳統的閱讀推廣模式下,很少能夠結合自身的館藏實際優勢開展特色化的活動。多數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模式、推廣內容以及推廣方式都是大同小異,彼此之間相互借鑒經驗,有的甚至直接“照搬照抄”,缺乏特色和創新,導致閱讀推廣的質量和效率難以提升。
覆蓋人群更廣。新型閱讀推廣模式可以充分將全媒體時代下新媒介信息傳播快速便捷、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等優勢特點與閱讀推廣相結合,以更低的投人獲得更為良好的閱讀推廣效果,使閱讀活動覆蓋更為廣泛的讀者群體。
推廣效果更加高效。全媒體下的閱讀推廣模式可以帶來多元化的閱讀載體,讓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渠道變得更加寬泛,閱讀推廣活動也更加多樣;同時可以利用全媒體技術,研究現代社會主流閱讀群體的閱讀特點,設計出更加符合主流閱讀群體的閱讀習慣和需求的模式進行閱讀推廣。這種模式所產生的閱讀推廣效果將更加理想。
降低成本。一方面,全媒體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讓讀者快速獲取公共圖書館的最新資源信息,避免了傳統閱讀推廣模式下讀者必須往返奔波的麻煩,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另一方面,各種新型媒介平臺可以為讀者快速提供其真正感興趣,想要獲得的圖書館資源信息,降低讀者的閱讀成本。
3.2.1 轉變閱讀推廣形式
全媒體時代下,多種媒體技術有效整合,信息推廣及傳播形式不再以文字為主,而更多的是圖文、動畫及各種長短視頻。圖片、視頻、音頻等與文字相比,能更加豐富信息的表達方式,感染力、傳播力也更勝一籌,其傳播效果及影響力也更為明顯。因此,公共圖書館要轉變閱讀推廣形式,適時應用最新的媒體推廣形式,如H5、VR等等,才能達到理想的閱讀推廣模式。
3.2.2 創新閱讀推廣活動
在全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模式不能再以線下的在館閱讀推廣為主,而是應更多地轉移到線上的閱讀推廣陣地上,創新閱讀推廣活動,打造新型閱讀推廣平臺。公共圖書館應以其海量的資源儲備信息為優勢,探索全方位、立體化、寬領域的全新閱讀推廣模式,如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作為與讀者的交互平臺,一方面發布推介新書、推介圖書館讀書活動等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實時與讀者進行在線交流互動,及時獲取讀者對活動及相關書籍的反饋意見。這樣既使閱讀推廣更加自由,也能拉近公共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產生共鳴。
3.2.3 為讀者量身定制閱讀推廣方案
在當今的全媒體時代,網絡的飛速發展、信息的海量增加、快餐文化的迅速傳播催生了淺閱讀時代的到來[4]。在圖書館這一知識服務機構所關注的閱讀、知識服務領域,在鼓勵分享、提倡自由表達、崇尚便利與快捷的互聯網時代背景影響下,人們自覺改變了傳統的媒介接觸方式,進而在信息獲取上也表現出了閱讀內容、載體、時空上的碎片化閱讀趨勢,這種變化對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5]。因此,公共圖書館要轉變服務方式,借助各種新型媒介平臺,根據其所搜集到的數據信息來分析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喜好,并結合其性別、年齡等基本個人信息快速生成讀者的“個性畫像”;然后借助大數據技術從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篩選其感興趣的內容;最后為讀者量身定制最個性化的閱讀推廣方案,推送其感興趣的閱讀內容,促使其形成常態化的閱讀模式。
對于新模式踐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公共圖書館應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及時做好興利除弊的工作。“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公共圖書館要順應時代發展變化,不斷發展新模式。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傳播手段層出不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日益融合互通。新媒體時代,閱讀應該不是簡單的去紙質化,而是一種信息時代資源多元化存取與擁有的模式。數字閱讀滿足了人們對信息及時獲取的需求,而傳統閱讀帶給人們更多的是真實的、凝結了人類智慧結晶的成果[6]。公共圖書館應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入融合,將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傳播方式更多元化等優勢特點與傳統媒體權威的公信力、強大的生產力及內容的深度、廣度、高度等方面的優勢特點相結合,創造出更強大的閱讀推廣效果。
閱讀推廣活動一定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短期的閱讀推廣活動只能維持短暫的影響力和效果且不能留住固定的閱讀群體;而創新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再解決……如此循環往復,才能達到最優的預期效果。所以,公共圖書館唯有保持閱讀推廣活動的持續性,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才能留住和吸引愈來愈多的閱讀群體,閱讀推廣的影響力才能長久維持,這也是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公共圖書館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要在短期內實現“普遍均等,惠及全民”這一目標,與社會力量合作辦館則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其意義不僅僅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獲得外部財力物力支持,加快圖書館網群的建設,更重要的是圖書館在與社會力量合作時,能夠各取所需、雙贏互利,同時讓自身融入社區、在延伸服務中獲得創新能力[7]。合作是提高服務水平的重要條件,也是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有力保障和資金來源,也唯有加強合作,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才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也更能維持有效的長期發展。
傳統閱讀推廣模式已滯后于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公共圖書館必須借助全媒體時代優勢,制定全新的閱讀推廣策略。一是要轉變閱讀推廣形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字,而是綜合利用多種新媒介技術和更加豐富的信息表達方式;二是要創新閱讀推廣活動,線上線下聯動推廣,同時注重雙向性,打造公共圖書館與讀者的交互式模式;三是要為讀者量身定制閱讀推廣方案,降低讀者的閱讀成本,促使其形成常態化的閱讀習慣。同時公共圖書館要注意創新模式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不斷變革創新,保持可持續發展,這才是其最佳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