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縣農業農村局 張建學
我國的農業耕種歷史悠久,傳統的秸稈處理方式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對農作物秸稈加以機械化綜合利用,可增強土地的肥度,使農業創造更大的收益,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應當加大農作物機械化綜合利用的程度,推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快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
農作物秸稈在諸多方面都可加以利用,將農作物秸稈加工后可作為飼料;將秸稈還田后可以作為肥料增加土地的肥度。因此,農作物秸稈是一種有利于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由于傳統的農耕模式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造成了秸稈資源的浪費,甚至對農業的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近幾年,我國農業得以迅速發展,農作物產量逐年增加,與此同時,也產生了數量巨大的農作物秸稈,在傳統的耕種模式中,對農作物秸稈的處理方式通常為焚燒、丟棄等。但焚燒的處理方式不僅會污染空氣,而且會降低土壤肥度,不利于農作物的生產。對農作物秸稈丟棄,影響了農村的生活環境,不利于我國鄉村的建設。對此,相關部門加大了對農作物秸稈處理的監管力度,推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生產更加機械化,產量也逐年增加,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農作物秸稈。由于人們受長期傳統農耕思維的影響,造成了農作物秸稈類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大量的浪費。除此之外,由于農作物產量增加,對農作物秸稈的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不夠發達,造成了剩余的農作物秸稈不能得以合理利用。并且,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生活條件得以改善,對飼養更加傾向于飼料等,對農作物秸稈需求減小。作物的復種指數有所提高,秸稈的留茬過高。滅茬技術沒有跟上,農時緊張,所以農民采用簡單省事的方法,將秸稈的留茬就地燃燒,不僅造成了秸稈資源的浪費還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在農作物秸稈利用的問題上,首先應當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進行考察,因地制宜,制定科學有效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方案,并結合當地農作物的收獲時節,確保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得到有效的成果。其次可以對農作物秸稈進行加工,將其加工成有機肥料,增加土地的肥度,提高農業的產量。如果當地的條件不能滿足加工肥料的需求,可以直接采用過腹還田的方式以及將農作物秸稈直接粉碎進行還田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加工成飼料喂養家畜等,玉米、稻草的秸稈可以不用加工直接喂養,如果飼養的要求較高,可以對秸稈進行加工再進行喂養。農作物秸稈同時也是一種較好的燃料,可以用農作物秸稈進行發電、供暖等,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最后農作物秸稈也是造紙行業以及編織行業需求的原料,將造紙行業以及編織行業進行轉型升級,提高造紙行業以及編織行業的技術,對農作物秸稈加以充分利用,減少農作物秸稈的剩余。
在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的技術中,主要有農作物秸稈收獲還田機械化技術、飼料加工機械化技術、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農作物秸稈氣化技術、農作物秸稈顆粒飼料加工成套技術、農作物秸稈有機肥生產技術、農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技術、農作物秸稈工業用品加工技術等。
在推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時,首先,讓農民充分了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的有利方面,調動農民對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的積極性,使推廣有較好的成果。與此同時,應當積極開展咨詢服務以解答農民在農作物綜合利用方面的問題。其次,當地鄉鎮政府應當起到帶頭的作用,并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進行扶持以及提供相關的補助。同時當地鄉鎮政府可以引進相關企業,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并對農作物秸稈加以回收,使農作物秸稈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并且應當改變傳統的農作物秸稈處理方式,推廣機械化對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設立試驗基地,對農作物秸稈機械化處理進行試驗,以免在推廣之后不能產生較好的效果,打擊了農民對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的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加大監督力度,減少農作物秸稈的浪費現象以及焚燒現象,維護好生態環境。
要發展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首先,應當加大高校對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其次,加大對研發資金的投入,吸引更多的人才。對從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工作人員,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工作能力。
綜上所述,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不僅有利于我國的農業發展以及經濟建設,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應當加大對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