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李志芳 王妤 陳慶蘭
“算法與數據結構”課程是軟件專業的核心課程,對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及專業能力的進階有著重要的作用。課程被定性為基礎理論類課程,往往采用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以理論知識為內容的傳統教學模式,網絡課程的建設也僅僅是知識結構搬家,沒有打破成型的可被借鑒的教學改革模式,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差,教學效果不理想,探索一種全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迫在眉睫。
OBE 這一理念最早由美國學者提出,《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爭議與答案》一書中對“成果導向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定義和說明:要使學生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必須先明確合適的培養目標,其他的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必須圍繞培養目標來進行[1]。
OBE“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核心的部分是成果導向,也是一切活動的出發點。所以行動的第一步就是先確定課程目標,圍繞目標整理序化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活動,構建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教學設計以產出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采用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學習,教師由教學的主導者轉換為教學的監管者,創新課程的教學模式。
“算法與數據結構”課程的目標:(1)從知識體系結構上,增強問題分析、數據抽象能力,提高解決問題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2)能夠對接算法相關的大賽,課程中做到真題真練。(3)能體驗企業校招的關于算法、數據結構方面的面試活動。根據課程目標設計并完成以下幾方面的實施:
“算法與數據結構”課程依托“職教云”系統平臺進行網絡課程建設,通過對專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總結出課程在專業能力進階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上述目標結果對教學活動及內容進行分析和設計,打破書本中固化的知識內容體系結構,按照“提出問題→知識準備→解決問題→擴展提高”的思路對內容進行重新整理和序化,將“典型任務+大賽真題+面試真題”等實踐內容融入其中,以“開口講話+動手做事+用腦思考”為主線設計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化知識,通過實踐活動提高“表達+實踐”等基本能力。
在以OBE 理念的指導下設計的教學過程,教師由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變為監管者,不是弱化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輔導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并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問題。同時聘請合作企業中高級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主要負責指導課程建設、組織課程實踐活動,例如組織真實的面試場景,讓學生的對接崗位能力大幅提高。教師隊伍堅持通過“引進來、派出去”等方式,在算法相關大賽的推動下,開展培訓、專題講座及企業實踐,積極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
構建全方位的評價體系,促成“智慧課堂”的良性循環。依托網絡課程平臺采用“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學習模式,學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所以實行過程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種及時反饋,可以讓學生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同時及時修正學生的學習內容,加快學習進度,并能利用數據分析將結果反饋到課程建設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通過把OBE 理念全方位引入“算法與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明確課程目標,以結果為導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培養學生專業基本能力、創新能力、崗位競聘競爭能力以及對接大賽開展課程建設,以“開口講話、動手做事、用腦思考”為主線設計教學實踐活動,依托課程建設的網絡平臺,學生在開放式教學環境中開展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以評價為手段及動力,促進課程深層次的改革,大大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為“算法與數據結構”的教學改革貢獻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