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超 楊秋霞
1、德州學院能源與機械學院 2、德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科技創新的關鍵是如何培養出創新型人才。目前我國大力提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如何將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做到實處,應該從以下兩個轉變做起:
傳統的教育觀念是阻礙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根本原因。幾千年的傳統教育一直是以給學生灌輸知識為主的填鴨式教育,不是以培養創新能力為主的創新型教育。傳統教育的形式是教師講授知識,并掌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不能對所學知識產生質疑。目前,縱然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我們教學方式的主流,但很多時候我們仍然無法扭轉傳統的教學觀念;我們會花很多的時間準備課件,把課件做得內容充實、條理清晰,概念、原理、分析、結論等都放到課件上,盡量不遺漏任何知識點;課堂上分析課件、解釋課件是我們的主要教學工作;教師盡最大努力把教學內容給學生分晰透徹,讓學生理解掌握,其實這還是變相的填鴨式教學。這種采用了先進教學方式的教學過程可以培養出知識豐富的知識型人才,但培養不出有創造力的創新型人才。
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從思想上改變這種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觀念,將知識型教育變為創新型教育。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先有創新型教育的觀念,才有創新型教育的行為;沒有創新型教育觀念的支持,創新型行為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創新型教學觀念的支持,就算有創新型教學行為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創新型教育觀念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教師觀念的轉變主要體現在教師在主觀上要從單純知識傳授型教育者向知識傳授、分析、研究、引導等綜合型教育者轉變;教師思想上要有開拓創新的意識,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因循守舊,要改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不斷探求培養學生創新型能力的教學新模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現為學生要有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不斷探索知識、增長能力的強烈欲望。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動腦,樂于分析;要由單純的知識接受型向學習型、分析型、研究型、創新型轉變;由被動知識接受型向主動學習型轉變;主動學習知識、探究科學真理。
創新型教育行為的轉變具體表現在采用合理的課堂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恰當處理,選擇合適的考核方式,實驗、實踐等多個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把知識講授型的課堂變成能力培養型的課堂。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在講授新課之前,要提前安排學生預習,以便發現并記錄教材中難以理解的內容;另外,上課后的前幾分鐘,讓學生把教材內容再做快速瀏覽,使學生對難以理解的內容有更深的印象。實際講課教程中,概念性的、文字性的、容易理解的內容要一帶而過;把大部分的時間留下來與學生一起分析、討論、研究教材上難以理解的核心內容和知識點;要讓學生真正把握住教材的精髓。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主動學習的能力。真正將課堂交給學生。
實踐證明,在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討論問題的時候,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是非常高的,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加上教師適當的引導,就能觸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思維活力。課堂時間再有結余,可以和學生一起做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應用。在教學過程中讓理論指導實踐,讓實踐去驗證理論,這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枯燥的理論知識只能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實驗教學必須加強;而且要大量地增加“設計型”和“創新型”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探尋知識,用知識去創造勞動成果,在勞動成果中享受學習的快樂。這樣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才能。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加強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活動以及社會服務活動”。學生做科研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創新、創造能力。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人的思維比較活躍,精力非常充沛。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大學生投入到科研中,既能發揮大學生思路活躍、反應敏捷的優勢,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實踐證明,大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對促進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高科技時代和現代化建設對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全面推進創新教育的重要舉措。
考核方式要改變以往單純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總評成績的考核模式,要引入課前預習、課堂表現、實驗實踐、課后作業等過程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能力、素質進行全面的考核。

圖1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組織結構圖
經過探索與實踐,我們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歷屆“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山東省機器人大賽及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國家一等獎1 項,省級一等獎8 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1 項。
本文針對我國的教育、教學現狀,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要想有創新型的教育行為、先有創新型的教育觀念的觀點。教學改革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深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