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河間市農業農村局 楊建民
加強農技隊伍推廣建設是農業工作中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農業技術推廣可以給農民提供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與實用技術。因此,有必要重點研究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建設,并針對當前農機推廣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幫助農民高產、高效的種植。
當前,在基層農業部門仍存在體系混亂的問題,缺乏整體性。現行的農技推廣隊伍是根據區域專業進行劃分的,這種運營模式會導致各部門處于分割狀態,難以進行整體的有效的協調,工作上也缺乏配合,未形成一種合力,導致工作上傳下達不通暢,農技的推廣宣傳也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在基層農技推廣隊伍中,往往會出現人才流失較快的問題,導致人才供應不足。一方面,基層農技推廣隊伍老齡化嚴重,大多數都是工作幾十年的在編人員。另一方面,由于基層單位條件有限,難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基層工作,或者是年輕人才無法在基層農技推廣隊伍中長期工作。這樣就導致人才流動性較大,并且大多數在編人員對新時代提出的農業新要求的理解并不到位。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應該是一批專業性較強、具有較高技術的專業人員。但隨著人員流動性的加大,以及每個人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出現混崗現象,使得一些人沒有精力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而對于新到崗的年輕人來說,更多擁有的是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也會導致農技推廣乏力,難以使廣大農民信服。
要想規范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確保其專業水平的提高,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首先要理順農技推廣隊伍內部的體制機制。將隊伍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人員歸鄉鎮政府直接主管,主要負責解答農民在日常種植中的問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另一部分人直接歸農業部門領導,主要負責科研與理論工作,專職推廣方面的工作。這樣可以使得每個部門都能各司其職,在自己職責之內發揮最大的價值。同時還應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定期地將兩個部分的農技人員聚集在一起,舉辦研討會,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與實踐經驗,有效地將二者結合,才能更好地將技術人員研究的農業知識和新技術推廣到廣大農民當中去,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針對人才流失較快的問題,應出臺相應的福利保障制度和設置相應的崗位,吸納更多的新鮮血液。
例如,首先應著重改善基層農技人員的工作條件和待遇,使農技人員的績效工資、福利待遇、保險等都有保障,這樣可以調動農技人員的積極性,并能保持人員的穩定性[1]。此外,還應該加大基層農技人員的引進力度,通過設置特殊崗位計劃,給予更多的物質保障來吸引年輕人才,彌補基層農技推廣隊伍中新生力量不足的問題。采用公開招聘考試的方式,著力在高校中進行選拔,尋找真正熱愛農業技術研究的學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在培訓期間給予一定的物質保障,使學生在學習技術的同時沒有后顧之憂。同時,建立一支預備隊伍,能夠在基層農技隊伍出現空缺時,及時補位,減少人才大規模流動后而帶來的崗位空缺。
現如今,在基層農技推廣隊伍中,往往會出現人才專業性不足的情況。一方面,在編的老齡化人員難以跟上如今農業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年輕的人員難以將理論較好地運用于實踐之中。針對這種情況,應加強培訓[2]。
例如,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聘用當地的村級專業農技人員作為向導,聯合專業的人才隊伍,共同推出適合當地的農業技術。這種方式能夠更易于當地村民接受,當地的專家就成了專業人才隊伍與村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此外,可以通過線上連線培訓的方式,每月固定連線省級專家做直播演講,組織農技人員觀看以便積累經驗,在觀看之后還要撰寫報告。同時,可以定期組織基層農技人員深入農村當中,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村民,慢慢使廣大村民用科學的方法去種植,而不是只憑借多年的經驗去種植,用科學的理論去武裝自己,從而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挑選農技人員時要審慎,并加強相關人員的素質培訓,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當地發展的科學策略,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各方合力共同實現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