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程教學部 馬晶照
關鍵字:增加課時;融合教學目標;情景再現
從由美國緬因州訓練實驗室研究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中,我們可得知,當學生進行“填鴨式”學習時,由老師傳授、通過自我閱讀、利用聲音及圖片等學習方式,在兩個星期后能存留下的知識量不及當時汲取的一半。但若通過團隊學習、自主實踐等雙向學習方式進行理論研究,就可極大地提高知識留存率。高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傳統教學模式中由老師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不再符合教育大背景下的根本任務,如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找到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是高校教師需始終踐行的奮斗目標。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教學的方式方法也在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影響下不斷改革創新,如參觀教學法、任務驅動法、項目制教學、慕課等,都是影響較大的教學模式。
其中項目制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項目制教學是在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后,再進行系統地學習,其根本還是以學生更高效率地學習知識為大方向的;第二,項目教學法的成果公開展示環節,通過讓學生把研究成果向外界闡述,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論是在對項目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反思,還是在開啟下一個項目之前的研究拓展,項目制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從書本轉換成實際運用的過程,體會到學習帶來的趣味;第三,項目制教學具有真實性,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身邊出現的實際問題出發,再融合理論,緩解了大學教育與實踐脫節的最大矛盾點。
通過對大學語文課程中項目制教學應用實踐的研究,發現了以下問題:一方面,大學語文不是實際應用型科目,它在生活中的運用較為隱性,具體的學科知識不會直接呈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與之相符的事例很難被找到并融入。另一方面,教學課時安排相對較少,而語文學習是需要長期投入精力及時間的,所以這就又與語文要求的綜合型能力無法匹配,導致教學改革寸步難行。
想要推進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進程,首先要解決的是:一方面,尋找與語文專業知識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從內心轉變對語文學習的看法。另一方面,增加大學語文課程課時。只有處理好這兩大重點難點問題,項目制學習在大學語文中的應用工作才能順利開展。
在大學語文項目制教學中推行“學研寫演”的教學模式,其實就是對情景劇教學模式不斷豐富、升級的效果,課堂教學依舊作為關鍵性環節。
“學”,針對新課標選定的經典篇目在課堂中進行以表演為主的任務型學習,教師不再對知識點進行細化講解。
“研”,結合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大學語文知識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探討,做到因材施教。最后通過小組協作的模式,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詳細解答。
“寫”,在大學語文教育教材中,會存在一些較難理解的經典文章,可以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編。結合當下的流行元素,用能被學生更好接受的教育教學方式進行知識傳輸。
“演”,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解讀經典文學篇章,可以增強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對經典文學中難理解的篇目進行情景再現,如話劇、歌舞、影視劇等表演形式。
大學語文教學目標旨在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不斷擴充、強化。在語文學習中合理運用與之對應的方法策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重難點。
“學研寫演”在以下四個方面可以與大學語文教學目標相融合:第一,達成大學語文教學知識目標,通過“學”的環節,提高學生對經典文學著作中所體現的道德修養、審美情操等思想內容的認知。第二,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研”的環節,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信息搜集、理解、應用的能力。在語文課程中應用的學習方法能夠做到融會貫通。第三,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寫”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轉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枯燥”的刻板印象。第四,“演”的環節,增加了大學語文教學的課時,對于語文的學習,學生不再受空間、時間的影響。
綜上所述,“學研寫演”的教學模式讓大學語文項目制教學突出了課時不足和缺乏實踐論證的窘境。所以,“學研寫演”模式與大學語文項目制教學相融合,是一個促進大學語文教學體系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