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恒星科技學院 王銳
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下的社會中,市場競爭形勢嚴峻,連帶著人才的競爭形式也很嚴峻,因此國家很重視各個階段的教育,而近年來我國各個階段的教育都在改革,以尋求更好的促進學生發展的方法,比如小學的新課改。而伴隨著社會生活速度的加快,對應用型人才的招收越來越多,因此很多高校都在向著應用型教學方向改革。
目前我國本科高校的電子專業分為電子信息工程學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這三個專業,而這些專業學的課程有很多,比如制圖、測量、電子設計自動化等,而這些課程的統一特性都是實踐性特別強,單純的學習很難掌握其精髓,因此目前很多高校的電子專業都在向著應用型課程的模式轉變,以下簡要介紹了幾個改革措施。
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目前我國本科高校很多電子專業的教學方向。很多高校電子專業都設有專業的實驗室,以尋求在教授學生的同時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比如電子測量的課程,書本上傳授的專業知識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但真正應用到實際活動中,遇到一些現實問題的時候學生很難靈活地應用或者解決,但實踐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老師不僅可以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同時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老師可以第一時間引導其尋求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甚至是告訴學生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防止學生下次再出現類似的情況。而傳統的只教授書本上的知識就不能做到這一點[1]。除了進實驗室上課之外,有的學校還采用了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比如學校承辦電子專業的實訓基地,學生通過在基地實習進行學習,再比如校企聯合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學校與企業聯合,學生進入企業的工廠中進行實習,然后學生同樣在實踐中學習。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理論上的知識,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這樣學生進入社會的時候可以更快地投入工作中,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社會中,帶動我國的經濟發展,促進國家的發展。
我國很多本科高校電子專業的任課教師與試驗教師都由同一位老師來擔任,因此很多老師既需要給學生上專業知識課,也需要跟學生一起上實驗課并對學生在實驗中遇到有關的問題給出回答,這樣是有弊端的。首先,一個任課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師同時帶幾個班還要既上專業課又要跟實驗課,精力是達不到的,這會導致老師課堂的效率低,不利于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強,但是有的學生實驗能力強,如果任課教師與試驗教師為同一位老師,老師會有先入為主的思想,他們會習慣性將學生理論課學習與實驗課的行為相結合,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得到客觀的實驗成績,因此,有的學生上實驗課的積極性就不高。實驗指導教師和任課教師分開擔任后,由于指導教師對實驗學生不熟悉,所有學生的實驗成績均按照一個標準給出,這樣的模式下,理論成績好的學生沒有了優越性,理論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沒有了心理落差,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都只有積極、努力才能取得好的實驗成績。結果表明,往往理論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實驗成績反而比較好[2]。這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目前,很多的本科高校的電子專業都在提升教學質量的道路上前進著,都希望自己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是應用型的人才,可以促進我國電子行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我國的經濟發展,而教材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和將任課教師與試驗教師的主要任課職能分開是高校電子專業學院的兩項改革措施,但目前仍舊是不完善的,希望可以不斷發展,從而促進各高校電子專業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