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靜
(安徽阜南縣第九小學,安徽 阜南 236300)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閱讀教學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然而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教學方法也比較傳統單一,無法發揮出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點睛作用。因此,為優化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效益,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對策,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不斷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閱讀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閱讀,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有效激發。閱讀所涉及的主題和內容都是非常豐富、廣泛的,有效的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描寫手法,并且能夠對文章的情感思想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從而在寫作練習的過程中文思泉涌,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比較低,因此對很多詞語的掌握都不夠全面,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新鮮的詞語,然而由于不能及時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在交流對話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詞語使用錯誤、話語順序顛倒等情況。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夠掌握詞語的含義以及段落語句的構造,可以在不同的語境中正確地對詞語進行運用。此外,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記錄一些好的詞語和句子,以此來加深印象,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在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實現了寫作能力的提高。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學好語文知識有助于提高其他科目的學習效果,這便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小學生的思維與認知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階段,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來說是比較弱的,很多知識點都不能準確地掌握,因此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仔細地分析文本內容,體會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中的知識點,讓學生在無形中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優化語文教學效益的同時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此才能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很多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中心,并未體現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的教育理念比較落后,不能對自己和學生的角色關系進行正確的定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低,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長此以往,不僅會抹殺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而且也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下,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是采取滿堂灌的閱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難以使師生間開展有效的交流與互動,自然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將學生的閱讀學習潛能充分激發出來。由于教師缺乏先進的教學方法指導,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效率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若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閱讀教學的點睛作用,必須要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字詞教學等不同的教學環節實現有機結合。然而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將閱讀教學獨立進行,在具體教學中只要求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朗讀和分析,這樣的閱讀教學方法難以提高整體的語文教學質量。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就必須對傳統灌輸式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的學習中來。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重,求知欲強,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都在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都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小學語文,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效。
比如在教學《夜書所見》這一首古詩時,由于古詩理解對小學生來說有著較大的難度,于是筆者采取了情境教學的方式來深化學生對這首古詩的理解。筆者根據這首詩的內容以及所塑造的意境從網絡中搜索了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以此來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感受,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詩中的情感與內涵。隨后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對古詩的理解與同學進行分享,并且提出自己的疑惑,與小組成員共同交流探討。這樣的閱讀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增進了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對于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得閱讀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葉圣陶曾經說過:“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就是學習國文的目標。”閱讀與寫作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而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如果教師能夠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實現有機結合,以讀促寫,那么學生在提升自身閱讀能力的同時必定也能實現寫作水平的提高。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文章的寫作方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內容進行詳細的講授,讓學生通過寫作手法來把握文章的內容、情感和結構。相應地,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手法,那么就能在寫作中對其加以有效運用,從而使自己的文章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出彩,情感更為動人。
比如在《畫楊桃》的閱讀教學中,通過講解,學生都明白了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這個道理。于是筆者要求學生按照這篇課文的寫作風格進行寫作,并對不同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技巧進行靈活運用,從而實現活學活用,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學習是講究技巧和方法的,正確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掌握知識,實現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升。很多小學生缺乏閱讀興趣,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學習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技巧,長此以往,不僅無法保證閱讀學習的效果,甚至還有可能對閱讀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為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優化語文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加強閱讀技巧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根據閱讀內容選擇恰當的閱讀方式,如精讀、略讀、瀏覽等,從而幫助學生快速地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情感思想。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圈化、批注、抄寫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僅圍繞教材內容來進行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教師必須對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拓展,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拓展眼界,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閱讀教學,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創新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關聯教學,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實現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也要加強閱讀技巧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將閱讀教學的點睛作用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