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虹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江盤鎮中心小學,甘肅 舟曲 746300)
語文是門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性學科,其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關鍵組成內容,尤其是習作教學,更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從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獲取與生活相關的寫作素材,有助于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引導其積極思考,使其真正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小學生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會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能有效調動小學生的習作積極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真正感受習作的魅力。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被有效調動起來,其會充分參與到習作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習作教學活動中,使其自主建構習作知識體系,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與此同時,通過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學生能真正發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從而提升自身的寫作素養。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教學中的關鍵組成內容,其在考試中占的分數比重較大,且由于作文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學生的習作水平在某種意義上折射出了其語文素養。由此可見,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價值。當前,小學語文習作課程由于缺少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再加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課外閱讀量少,語文知識積累較少,造成習作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針對性不強,造成學生在寫作中思路難以有效拓展;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導致其寫作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其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習作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缺少支撐點。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為缺少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造成學生習作水平比較差。鑒于此,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觀念,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應用到習作課堂中,為學生營造真實的習作環境,以此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
當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不想寫、不會寫、不知道如何寫的問題。其中“不想寫”是因為感覺寫作課比較枯燥,長此以往,失去了對寫作的興趣;“不會寫”是因為學生缺少寫作思路,缺少寫作技巧,造成學生出現不會寫的情況;“不知道如何寫”是因為學生詞匯知識有限,缺少對生活中的細節觀察,寫作素材積累得不夠,造成學生寫作水平不高,長此以往,不利于小學習作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真正提升自身習作素養的原因是學生缺少內在學習動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其創新性思維得不到有效鍛煉,導致學生的習作素養始終難以得到顯著提升。此外,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少獨立思考的意識,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造成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缺少創新性。
小學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要想提升小學習作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調動小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讓小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升習作教學的實效性,其中可以從以下策略入手:
小學語文教師在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以此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拓展自身的語文視野,豐富自身的語文習作內容,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素養,從而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鄉下人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應用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感受真正的“鄉下景色”,讓學生感受鄉下的小河,感受鄉下春天的清新、夏天的微風及晚霞、秋天的勞作……然后,教師可以布置以“鄉下人家”為主題的習作作業,這樣在學生收集到豐富的寫作素材后,其寫作水平會得到明顯提升。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實現習作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通過將小學生習作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為小學生建構起良好的習作平臺,真正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習作素養。教師在習作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此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習作素養,并對其進行適時指導,讓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形成完整的習作知識體系。比如在《我的動物朋友》的習作練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寫作素材,比如牛、羊、小狗、小鴨等,讓小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通過結合本節課的練習,將小學生真正置身鄉村生活中,去感受鄉村生活的純真與美好,顯著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適時點撥,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此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建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學生樹立良好的習作自信,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體會與感悟,豐富小學生的習作素材。在小學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手段開展具體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并安排學生完成相關任務。這樣,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能將教學與生活有效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習作經驗的積累。比如在習作練習《我的“自畫像”》中,教師可以從“自畫像”入手為學生建構良好的教學情境,指引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互動,豐富學生的寫作思路。應用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學生能夠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豐富自己的作文內容,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習作素養。
為了確保小學習作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效果,應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有針對性地鍛煉小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其真正感悟生活的趣味性,改善小學生寫作過程中“天馬行空”的情況。比如在《繁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察“鄉村夜空的繁星”,帶領學生感受鄉村的自然風光,讓其真正感受鄉村生活的獨特魅力。在活動過程中要指引學生獨立思考,并組織學生開展相關話題的寫作。這樣通過多元化的生活體驗,學生能感受到鄉村的風土人情,以此深化學生的生活化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豐富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小學生認真觀察生活,能有效拓展其詞匯視野。鑒于此,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協作氛圍,這樣才能真正拓展學生習作空間,深化其生活化體驗,讓其真正感受到寫作的趣味性,從而提升小學生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