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薇
(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泰興 225400)
打造面向專業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旨在加強專業教學服務,使學生能通過語文知識學習,更高效地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故而,在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時,要注重以專業為導向,建立教學方向明確、教學特色突出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創設語文樂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樂學氛圍下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使社會各行各業企業越來越重視選拔和任用擁有豐富理論與技能的勞動者。這也要求中職學校要注重培育學生的專業技能,以便其在畢業后能快速跟上企業發展步伐。特別是要強化基礎學科與專業學科的教學結合,使學生既具備基本素養,又擁有強悍的專業能力。具體到語文學科層面來看,加強語文與專業的結合,既能豐富語文教育資源,又能培育和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人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同時,語文具有較強的人文影響作用,能輔助培育中職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在畢業后更快適應專業崗位的需求。所以,中職學校在部署語文教學工作時,要注重以專業為導向開展中職語文教學,不斷完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
語文教材是中職生學習語文知識理論,掌握個人發展技能,提升個人核心素養的關鍵載體。所以,若要實現“語文+專業”,使語文內容逐步內化為中職生的專業素養,切實夯實中職生的專業學習基礎,必須先編制面向專業的中職語文教材。而專業的中職語文教材的編制,需要注意下列要點:一是堅持必需原則與夠用原則,剔除枯燥無用的語文內容,增設能力培訓環節,為學生認真學習和掌握專業理論、技能奠定基礎。二是將專業活動必備素養轉變成具體文本主題,使語文教材能及時契合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例如,設置責任、敬業、誠信等主題,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專業學習聯合起來。三是調研中職生的平均認知水平及認知能力,高度明確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以便語文教師能針對性備課和設計相關教學活動。四是教學內容須具備時效性、趣味性以及實用性。例如,在編制“烹飪專業+語文”的教材時,要盡可能地從期刊上、著作上、網絡上收集整理和烹飪有關的素材,包括但不限于“中國歷史名人與飲食文化”“佛教對我國飲食文化的影響”等,從而使學生能橫向、縱向深刻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
面向專業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應具備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方能引導教師積極采取措施,同時培育學生的語文和專業素養,夯實學生的專業發展基礎。在這方面,建議中職學校積極開展語文綜合實踐調研,分析語文課程內容與專業課程的相結合要點,再針對性設立多元化或多層次教學目標。具體來看,可采取以下步驟:一是設計“中職學生學習與專業”主題,邀請各專業老師、學生參與大規模的主題討論,進而由大到小,逐步細化“語文+專業”教學主題,形成關于中職學生能力、人生閱歷、專業課內容、專業教學方法、學習心理培育、興趣愛好發展等具體的主題。二是以中職語文學科組長為領導,帶領語文老師采用網絡、圖書館、出外參觀等方式篩選最終的“語文+專業”課程主題,進而確定各主題的微觀目標,再集中統一形成達到中職語文的宏觀大目標,以為中職語文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指導。
中職語文課程重在培育和增強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得以將語文知識真正應用到當下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中,成為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而要實現這點,首先要求中職語文老師必須具備面向專業的語文教學意識。具體到語文老師的實踐工作來看,主要有:一是中職語文教師須主動適應和參與教育體制改革,依據體制改革方向適度提升或降低課程難度,激活各專業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熱情;二是中職語文老師要樹立專業導向意識,主動出擊,深入了解各專業的基本特征,再設計相適應的語文教學活動。例如,中職語文老師須掌握營銷管理專業的銷售特征,選擇和應用相關課文元素設計營銷活動,包括但不限于“我賣促銷品”活動等,并在活動過程中指導學生控制語言表達速度、措辭、交流方式,掌握表達技巧,從而培育其專業精神。僅當中職語文老師具有這種面向專業的教學意識,其才能更好地參與語文教學模式建設,提高以專業為導向的語文教學水平。
中職語文是中職生個人語言表達能力、綜合素養培育的重要學科,但直至當下,仍有大部分中職生未意識到這點。部分中職生甚至認為中職語文學習對自身專業發展并無任何輔助作用,是不實用的學科,以致其嚴重忽視語文的學習。所以,在建立面向專業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時,中職學校,特別是中職語文老師必須積極強化學生對“語文與專業”關系的認知,使之意識到中職語文課程學習對專業發展的現在與未來影響。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中職語文老師可對比“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與“哇,好美!”兩種稱贊語,引導學生認知語文語言表達的學習,對其個人素養及專業影響作用。特別是營銷專業、旅游專業、管理專業等的學生,其深刻認知“語文與專業”關系,將語文能力應用在專業上,能大幅提升其綜合素養。
1.面向專業,因材施教
專業不同,中職語文學習要求不同。故而,在實踐教學中,中職語文老師要了解學生專業特性,依據專業特征開展針對性教學。具體來看,首先,中職語文老師要從學生專業出發,調研、了解并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再由此出發,采用合適的方法訓練中職生的專業能力。例如,引導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語文課程內容時,可針對護理專業學生需與病人溝通交流的特性,著重培育該專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之能順暢地和病人溝通,了解病情,穩步有序地展開護理工作。例如,設計口語表達主題訓練,要求學生分組合作,介紹自己和家鄉,進而逐步過渡到向病人講解住院須知等多項內容,循序漸進地培育學生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實踐證明,基于學生專業特征因材施教,更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使學生深刻感知到語文課程內容的適用性與實用性。
2.創新情境,體驗專業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是活潑的、熱情的,不喜枯燥乏味的內容,尤其是枯燥的語文文章和古詩詞等,故而其語文學習激情相對不足,難以靜下心細細品味課文中所提及的各種人生經歷,提前了解與之專業有關的思想行業方式。這也要求中職語文老師要突破傳統講授式教學方式限制,采取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例如情境體驗等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3.理論與實際結合
中職語文并非是純理論課程,相反,其技能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多于理論內容。因此,在建立中職語文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式時,中職語文教師要重視理論與技能結合,積極提煉與學生專業契合的元素,不斷“活化”課程內容,間接夯實學生的專業能力基礎。例如,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培養需求,模擬設計招聘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將語文課堂上學到的語言表達技能應用到招聘活動上,使學生能換位思考,了解招聘者、應聘者的真實需要,進而為其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基于語文理論與技能,加強專業實踐應用,有利于真正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效果。
綜上,“面向專業”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的建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從全局出發,總體發展。對此,中職學校須做好以下工作:編制面向專業的中職語文教材、設立面向專業的中職語文教學目標、加強中職教師面向專業的語文教學意識、強化學生對“語文與專業”關系的認知、豐富中職語文的教學方式。唯有堅持中職語文教學“面向專業”,中職學校才能更好地落實職教目標,為社會輸送基礎能力強、專業實力扎實的優質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