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珍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廣東 廣州 511430)
閱讀與寫作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屬于輸入,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吸收更多的寫作素材,為自己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寫作屬于輸出,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所閱讀過的語文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只有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才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比較差,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文本內容,他們往往難以理解與接受,結合小學生的這項心理特征、學習特征,教師可以引入繪本閱讀,通過繪本閱讀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寫作指導,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在選擇繪本內容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同時,還要和課本內容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富有韻律的繪本語言來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通過繪本閱讀引入更多的補白訓練點、空間訓練點,讓學生逐漸掌握更多的寫作手法,為日后的語文寫作奠定穩固的基礎。
繪本素材中的畫面較為精美,學生在閱讀繪本過程中,借助于精妙細微的繪本插畫,能夠提升小學生的事物觀察能力。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對細節的捕捉、聯想前后頁面之間的聯系,大膽去猜測故事情節,讓小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閱讀與寫作中去。其次,小學生在閱讀繪本內容的時候,會發現有趣的繪本故事需要學生去變換想象、觀察圖畫、閱讀文字,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腦海中重新建構故事情節。比如,在《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繪本故事中,講解的是一個名字叫蘿絲的母雞想要去散步,它具體的行程為:先穿過院子,然后繞過池塘、干草堆、磨坊、籬笆、蜜蜂房,最后回到家中去吃飯,雖然整個繪本故事只包含了44個字,但是能夠為學生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文字中沒有提及狐貍,在圖畫中展示了母雞蘿絲被狐貍盯上了,這些都需要小學生去聯想、思考,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去寫作。
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通常都是小動物或者兒童,其中設定的故事情境也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大自然或者實際生活場景,比如,《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大猩猩》《我家是動物園》等繪本故事都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小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閱讀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實現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的效果。繪本故事中的場景都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繪本的時候創設情境,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小學生寫出心里的話,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習作內容較為單一,通常都是寫一些“我們身邊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寫一寫大自然”等,這些枯燥的寫作內容,會讓小學生對于寫作存在一定的排斥、厭學心理。而在繪本閱讀中,繪本素材內容具體、形象,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征,把抽象的寫作知識具體化,從中掌握寫作的結構特征,幫助小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寫作方法。
素質教育理念下,在小學語文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理論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繪本中圖文結合的表達模式能夠留給小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需要調動起閱讀者的想象、思維、情感,以此來對空白處展開填補,這屬于小學生和文字、圖畫相互溝通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感悟故事情境期間,能夠擁有較強的情景體驗,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擁有更多的寫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育活動中,“寫人”屬于一項重要的寫作內容,但是在實際的“寫人”練習活動中存在較多的問題,有的小學生雖然熟悉這個人,但是卻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或者是對于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不到位,影響了整體的“寫人”文章質量。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繪本閱讀引導學生學會“寫人”。比如,在閱讀《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繪本內容的時候,其中可以開展具體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練習,把事件描寫與心理活動描寫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掌握心情變化的寫作技巧,以此來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通過猜心理、抓神態、看動作來“寫人”,比如,在《母雞蘿絲去散步》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設定如下寫作目標:通過閱讀繪本,選擇一個合適的場景,結合想象來展開補白說話練習;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態、動作展開描寫,讓故事具體化,并且嘗試修改故事;激發學生的寫作自主性與積極性。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投入到繪本閱讀中去,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敘事對于小學生來講屬于一項難度比較大的寫作任務,并且敘事類的文章在教材中占據了一半的比例,是教師需要重點訓練的寫作內容。小學生在寫記敘文的時候,往往都會大概描述一下事情的發生過程,導致故事情節籠統而簡單、缺乏特色,很容易出現記流水賬的寫作模式,學生寫出來的記敘文缺少情節波折、不夠詳細、缺乏真實情感等,這些都會影響整體的寫作質量。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學會敘事。一些較為優秀的敘事文,作者會融入較多的反思、想象、感受,讓敘述更為真切、具體,同時,敘述的過程要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這些都可以在繪本閱讀中去感受。比如,在閱讀《媽媽,你好嗎》這本繪本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設定如下教學目標:通過繪本閱讀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自由表達內心中的真實想法;在寫作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想象與感受,讓情感更加的真切與豐富;結合自身的真實想法給父母寫一封信,詳細表達自身情感。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一個問題:“同學們知道母親節是幾月幾號嗎?”通過這個問題,讓小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在學生的暢所欲言過程中,引入繪本內容,讓學生學習繪本中故事情節的詳細化、豐富性,引入到自己的敘事寫作中去,提升小學生的整體寫作質量。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形象思維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抽象思維中。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想象力比較豐富,但是在傳統的寫作教育活動中,教師卻忽略了學生想象較為豐富的特征,而是讓學生墨守成規地展開寫作,導致小學生寫出來的故事暗淡無光。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繪本閱讀來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寫出豐富多彩的故事。首先,繪本內容非常豐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來構建、理解、猜想故事情節。比如,在閱讀《小豬變形記》這本繪本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假如你是小豬,你想要變什么呢?”然后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想象空間。當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還要繼續提問:“你為什么要變成他?需要怎么變呢?”這些提問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寫作方向。當閱讀完繪本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仿寫練習,讓學生把“如果我會變”作為寫作主題,構建一個完整的寫作支架。
在繪本閱讀和寫作教學融合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不能夠片面地評價學生寫作質量,改變以往把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觀點表達較為清晰、朗讀故事口齒清晰、表達能力較強;有的學生推理能力、猜測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具備較為豐富的想象力;有的學生繪畫能力強,可以結合繪畫來表達自身真實的想法;有的學生書寫非常工整等。以上都可以成為教師評價學生的標準,教師要學會多角度、多方式地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多多肯定、鼓勵、表揚學生,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繪本閱讀、寫作教育活動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師生之間共同構建和諧、高效的寫作課堂,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日后的寫作奠定穩固的基礎。除此之外,繪本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小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讓學生擁有較強的自主寫作意識,教師要展現出一個指導、評價作用,成為學生的傾聽者。
總之,在小學語文寫作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學會科學、合理引入繪本閱讀,通過搜集趣味、實用的繪本素材,提高學生參與閱讀與寫作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在語文繪本閱讀活動中,不僅能夠拓寬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面,同時,也能夠讓小學生學習繪本素材中的寫作技巧、寫作方法等,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次,繪本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能夠讓學生自主投入到寫作中,而教師要善于對學生實行有效寫作指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加以改正,形成良好的習作習慣,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寫作奠定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