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67)
數字技術的更新、發展與應用,為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帶來了挑戰,同時也提供了契機。為了保證圖書館在數字環境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針對目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提出綜合性、針對性策略,進而構建符合數字化時代讀者需求的館藏體系[1]。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海量信息呈爆發式增長,數字時代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變化,處理信息的手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而具有信息存儲與傳播作用的圖書館,更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文獻資源方面有以下幾點變化。
一是數量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因為在數字時代網絡資源數量龐大、信息多且繁雜;二是載體類型多種多樣,主要指載體形式的多樣性,除了傳統的紙質文獻資源,又出現了光盤、視頻音頻資料、數據庫、個人數字圖書館等;三是內容逐步豐富,以數字資源為例,除了期刊、文獻、博碩士論文,還有科技報告、專利、會議等,信息出現多元化、個性化趨勢;四是質量參差不齊,數量的增多難免會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導致整體文獻資源質量良莠不齊。
數字時代圖書館在進行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發現了諸如館藏結構不合理、文獻資源質量差、文獻資源利用率低以及文獻資源重復浪費等問題。
數字時代,數字資源在突飛猛進的增長,雖然不能完全取代紙質文獻資源,但不可否認其更受讀者歡迎的程度。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圖書館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對文獻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導致圖書館館藏結構出現了不合理的現象。一是文獻類型結構不合理。數字時代部分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仍舊傳統落后,只保留單一的載體形式,紙質文獻資源所占比重過大。忽略了對數字資源、網絡資源及其他多種載體形式的文獻資源的采購和收藏利用。二是學科結構和內容失衡。文學類、社科類、娛樂類資源占了館藏的大半,專業類、學科類資源較少,特色類館藏寥寥無幾,可利用性低。三是文獻資源新舊比例不合理,品種少、復本量大。文獻資源陳舊,剔舊不及時,不能及時引進更新的文獻資源。這勢必會破壞館藏結構的系統性、多樣性和完整性。
近些年各高校圖書館的紙質文獻資源和數字資源都相繼出現了質量問題。其中紙質文獻資源質量問題主要源于近年來的各種評估,例如高校評估。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在評估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由于高校圖書館的生均藏書量和生均年進書量是評估的硬性指標要求,各高校圖書館為了盲目追求圖書數量使之與逐年擴大的招生人數相匹配,不得不突擊式大宗采購圖書,導致大量低價劣質圖書涌進了圖書館,造成圖書館整體紙質文獻資源質量下降[2]。二是不少圖書館缺少精品數字資源,因為優質的數字資源經過了先進的技術轉換獲得,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圖書館在經費逐年減少的情況下認為采購這樣的精品數字資源性價比并不高,優質數字資源在售賣中卻很難體現優質優價,因此出版社也不愿讓出版權給圖書館。
部分高校圖書館為了盲目達到量的指標,急于提高館藏量,采購了質量不高的紙質文獻資源,加之為充實館藏而放棄剔除過時、過舊圖書,導致這些圖書長期在圖書館內充當館藏量,從而使得圖書館利用價值低的圖書逐年增加,造成紙質文獻資源整體利用率低。數字資源相對于紙質資源來說雖然更容易被讀者接受和利用,但因信息量巨大需要讀者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挖掘和研究數據庫的具體使用方法,導致大部分讀者習慣于使用自己擅長的那一部分數字資源,而其他沒有被探索利用過的資源則一直處于閑置狀態,利用率低。
目前各圖書館都在大力開展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為了滿足讀者需求、充實數字文獻資源,就要采購一些知名的大型數據庫,但除了少部分圖書館實現了對個別數據庫的聯合采購外,大部分圖書館仍舊是一味地求大求全,自立門戶,花費大量的經費單獨購買自己需要的數字資源。但任何單個圖書館都不可能擁有所有的文獻資源,也不可能憑一館之力滿足用戶的所有信息需求[3],因此目前這種單獨購買的模式造成了資源的重復建設和嚴重浪費。資源重復浪費的表現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不同圖書館購買完全相同的數據庫資源造成的浪費。二是同一圖書館購買多個內容交叉重復的數據庫資源造成的浪費。三是同一圖書館購買的多個數據庫當中存在個別數據庫利用率低被閑置的現象而造成的浪費。
數字時代圖書館在進行文獻資源建設時,可通過優化館藏結構、提高文獻資源質量、堅持為用而藏、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等來解決以上出現的幾點問題。
一是加大數字資源的采購力度。數字時代,傳統的紙質文獻資源仍是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滿足讀者最直接便利的信息資源,也是資源共建共享的基礎,是圖書館提供數字文獻資源的保障[4]。但部分讀者不具備隨時到館的便利條件,因此圖書館應適應數字時代的到來,在紙質文獻資源建設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加大數字文獻資源的收藏,這樣才能滿足讀者多方面的需求,隨時隨地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服務。圖書館加大數字資源的采購力度,通過逐年增加數字資源,開發多種載體形式的文獻資源,日積月累地調整圖書館館藏結構。其中數字文獻資源通常包括紙質文獻資源的數字版、普通數字資源如光盤等、網絡數字資源和數據庫等。二是保證合理的學科結構,根據讀者需求,統籌規劃專業性資源和娛樂類資源的采購計劃,隨時調整學科和專業文獻資源的比例,突出特色館藏。三是及時剔舊更新,保證讀者能利用最新的文獻資源。
不論是紙質文獻資源還是數字資源都應提高質量、重視精品、以內容為王。不可否認,紙質文獻資源仍是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改變目前紙質文獻資源質量差的現狀首先要注意在采購紙質文獻資源時嚴把質量關,要堅持紙質文獻資源的精品化,堅持以內容為王,圖書館應讓精品的文獻資源成為廣大讀者的閱讀核心。其次在數字資源方面,由于目前數字資源數量巨大且增長迅速,質量良莠不齊,圖書館員要在數字資源的搜集、篩選和傳播中起主導作用,專業的圖書館員應在對數字資源正確評估的基礎上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數字資源,各個圖書館在未來也應爭取通過合理的定價模式,讓版權方把最好的資源授權給圖書館,服務于廣大讀者[5]。
在進行文獻資源建設時要摒棄“重館藏、輕利用”的觀念,要為用而藏。在紙質文獻資源的館藏建設過程中,除了提高質量,還應對讀者進行文獻資源利用調查,形成報告,根據調查數據,獲取讀者對文獻資源利用的閱讀興趣、方向、傾向性等。在進行文獻資源采購時,應充分考慮讀者的閱讀需求,從趣味性和實用性兩個角度出發采購貼近讀者實際閱讀情況的文獻資源,提高圖書館紙質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在數字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除了采購幾大知名數字資源,還應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能夠為讀者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字資源,同時還要考慮到讀者的檢索習慣,數字資源利用的便利性等。只有堅持為用而藏,才能在藏和用的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數字時代,數字資源大多以大型數據庫的形式存在,而由于數字版權保護的原因,數字資源成本在不斷提高,這就需要有新的共享機制來共同分擔數字資源管理、服務、利用的成本[6]。同種類型的圖書館如高校圖書館之間、公共圖書館之間可以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除了自己需單獨購買的一部分文獻資源外,尋找共同需要的文獻資源,進行聯合采購。即幾家圖書館共同采購一個或數個數字資源,共同使用,供應商確定總價,采購人協商價格比例。聯合采購的優勢是采購的價格比單體采購要低,特別是對于一些有需求但通過常規采購而不能獲得資源的圖書館來說,能夠以低價獲得資源[7]。因此通過聯合采購的方式可減少經費的支出,這樣既能避免重復浪費,又能實現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
數字時代圖書館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為圖書館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嚴峻挑戰。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數字資源的發展壯大對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圖書館只有抓住契機,在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順勢而行,通過不斷豐富的文獻資源來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使之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才能使圖書館具有持續的競爭力而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