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夏薇
(福建省福安一中,福建 福安 355000)
近年來,隨著愛國與進步社會環境的優化,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高中語文的教學情況,語文教學作為開展其他學科的基礎與前提,承擔著傳承中華千年文化的光榮職責,語文學科中的作文教學能夠體現學生的價值觀與價值導向,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文學素養。然而,如今的教育結構顯然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無法高效有序地進行作文學習,實現教學的實用性。因此,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創新與實用性進行研究具有必要性與緊迫性。
作文教學是語言文學的研究重點和基礎,寫作對漢語閱讀的理解和語言思維的塑成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提高高中作文教學的創新性和實用性是教師當前教學的主要任務。然而,當今高中的作文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目前大多數語文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主導課程的進度與課堂的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被充分激發。其次,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內容較為單一,教師普遍采取范文解析的模式,通過講解相關的范文例文,再布置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這種刻板的教學方式較難調動起學生的興趣,久而久之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隨著學生課業量的增加,教學作業的增多,這種方式使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由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底蘊悠遠,漢字具有很大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重視該問題,結合語文內涵的解讀與教學方法的創新,探討提高教學實用性的切實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高考的題目構成與類型正逐步轉型,難度分布有所調整,在語文寫作考試模塊中,傳統的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題目形式正逐漸脫離出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的選擇范圍,新式的作文命題形式,如新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等逐步占據了出題形式的主導地位,因此,傳統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改革已較難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師應當在原有的教學內容中,尋求突破與進步,保留傳統教學中有效的實用性教學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實現教學方法與內容的創新。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適應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發展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設備會使寫作教學更加實用。在向學生闡述作文題目與要求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演示文稿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文題目的背景和推薦使用的文章結構。例如在進行2018全國一卷作文“時光瓶留給2035年的18歲青年”的寫作訓練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帶領學生回憶中華民族的現代曲折經歷與辛酸歷程,總結當前時代的蓬勃發展與對未來的展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打開自己的情緒,對作文進行思考并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進而使學生能夠自主地規劃寫作的內容與基調,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同時,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小組協作討論的學習方法,小組的成員有些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而一些成員的寫作能力卻相對薄弱,合作小組學習可以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幫助,學生的思路與想法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相互融合與交互,全面提高和開拓所有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思路方向,因此,老師應當關注小組劃分,并組織一些小組活動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在高中日常學生作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基礎的寫作課時,應當注重對作文方法的教學。首先,老師需要教授學生基本的閱讀題目的技巧,使學生能夠靈活快速地捕捉關鍵要素,把握作文的主流方向,使學生能夠靈活地使用人物典故與至理名言,自主地進行文字的積累。教師應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文學技巧與文化知識底蘊,確保教學時能夠正確嚴謹地為學生進行拓展與沉淀知識。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發現寫作范文之間的共性與優點,以便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掌握文章寫作節奏的變化與足夠具有吸引力的寫作技巧與辯論思維,使學生在教學課堂中實現語文素養的逐漸養成,促進教學實用性的發展。
在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明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是教師組織備課的必備環節,對于高三學生,課堂的氣氛在枯燥的沖刺備考階段是引導他們發揮充分思考能力的強大動力,符合學生心理認知標準。確保課堂流暢進行的前提是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教學氛圍中,高中的學生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到作文的教學任務中。例如老師可能在教室設置作文榜,張貼學生的優秀作文,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和課下生活中隨時看到高分作文,進而發現文章中的可取之處,加深學生對優秀文章內容的敏感度與熟悉度。其次,教師從多個角度尋找增強學生課堂效果的方法。例如對于高一高二的學生,教師可以聯合學校,進行有獎征文大賽,再通過期末評優等獎勵措施,使學生能夠踴躍參與進來,通過靈活開放的不限題材與不限字數,使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動手進行隨筆,將負擔轉化為一種解壓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寫作能力的培養。
作文是高中漢語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語文教學是學生語文素養與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將素養與方法教學作為重點,案例與情境教學不僅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可以使學生對程序化的日常教學產生心理共鳴,使自身情緒能夠產生波動,促進學生寫作文章時的情感與訴求的表達。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任務設置合適的情境。例如在進行與家庭有關的主題作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進行敬老院的志愿服務活動,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身臨其境地感受老人的世界,體會不同的人生,進而產生作文素材,使學生能夠將作文的構思真正與生活相結合,使創作出的文章更有溫度,更加能夠反映生活的冷暖人情,突出學生的情感表達,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的人格塑成與優良品質的塑造,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
綜上所述,語文作文教學是高中學生漢語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升學與自身文學素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促進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融入時代特色,緊跟高考改革的步伐,教師應該優化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建情境,使學生掌握較好的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教學的創新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