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冰
(徐州工程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0)
思政課作為高校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高校學生確立正確“三觀”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對于高校人才的培養影響深遠。由于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當前高校的思政教學質量并未得到顯著提高。為了能夠適應新時期高校思政教學需求,許多高校在思政教學中引入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而且還提升思政課堂的教學質量,對于培養了高校師生的信息素養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為思政教育實現資源共享。傳統的高校思政教學模式是以課堂為主,以教材作為理論導向,整個教學環節被封閉在課堂中,學生的思政學習受到限制。在信息化教學的背景下,高校內的師生都能夠把高校思政課程的資源進行即時交流、共享,互聯網的不但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而且還可以不受空間與時間的影響進行即時地交流、互動,不再需要通過外出調研或者開會等費時費力的方式進行交流。
(2)信息化教學的運用實現了教學形式多樣化。按照調查了解的數據顯示,只要對學生提到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大多數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無趣”“灌輸”“固定化”,由此可見這種缺少新意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政學習素養,提高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是不利的。而利用信息化教學的教學模式后,能夠把一些固態化、文字化的思想政治概念轉化成為動態、直觀、具體的視頻、動畫,這對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積極性是極為重要的。除此之外,慕課、微課等具有良好互動性的教學方式淘汰了傳統“灌湯式”的思政教學機制,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同時,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加入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在教師的整合下把原本局限性的教學過程變得更加自由、活潑,對于擴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起到了重要作用。[1]
要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除了要具備一定的時代背景和實際教學需要之外,與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信息化教學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環境都開始向著開放、自由的方向發展并強調“教育共享”。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給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挑戰。按照大局觀的思維角度來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要以信息化教學模式作為背景,再深入探索如何接受、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通過各種思政教育資源的整合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這樣才可以受到高校學生的認可和接納,把高校的思政教育實效性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素質教育的滲透和發展,傳統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核心”的教學思想早已不復存在,但由于我國長時間地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高校思政教師仍然習慣性地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只重視學生的思政學習成績高低,對于是否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和作用并不關心,運用主動灌輸的方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思政內容。雖然這種方式可能對提高學生的思政成績會起到一定作用,但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義是極為不利的,更不要說形成獨立的思維模式。要徹底地轉化這種教學思想,教師要把課堂中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自己掌控,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后利用互聯網做一個小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方式等等,然后再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和生活中的實例,為學生設計出一些與熱門話題相關的內容與學生進行交流,或者布置一些課后作業,引導學生運用網絡的方式來找尋答案。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深化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對于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2]
信息化教學的趨勢下,國內各大高校想要提升思政教學質量,要主動了解現階段的思政教育發展情況,再運用信息技術來構建出一個完善、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以此來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1)加大高校校園環境的監管力度。高校內要構建出一個嚴格、完整的校園網絡安全管理機制,加大校園網絡建設和網絡安全管理的力度,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防止一些錯誤的、消極的、極端的思想流入到高校學生群體中而造成嚴重影響。除此之外,高校的網絡安全管理部門還要與所在地區的公安機關相互關聯、配合,對于網絡犯罪或者利用網絡侵犯個人隱私安全問題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高校方面也可以在邀請所在地區的公安機關、司法部門的人員到校園內進行講解如何避免網絡犯,以及面對網絡犯罪行要如何處理的方法,在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識的同時,共同維護校園網絡環境的安全。
(2)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構建一個功能全面的信息技術培訓平臺。在信息化時代中,信息技術更換代的速度快,為了提升高校思政教學的質量,高校要對高校思政教育人員的信息技術進行定期的培訓和學習,并且為他們構建一個高效的信息技術培訓環境,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信息技術培訓或者學習之后,所有的參與人員都要接受相應的技能考核,還要把這些考核的成績納入到個人績效之中來激勵教師,為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對于年輕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高校方面要加大培養的力度,這些年輕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未來的主力軍。最關鍵的是這些年輕化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在思想、語言表達方式等方面都容易與學生建立共同語言,而且年輕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他們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也相對較高,對于高校學生的影響也相對較大。年輕教師在把信息化教學技術引入到高校思政課堂中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教學中盡量運用信息技術來表達教學理念,以適應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思政學習需要。
與新時期的高校思政教學模式相比,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是以教材和課堂為主,教材中的許多案例早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時代特點,導致學生無法直觀、具體地理解思政教學中的概念,無法順利地把思政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學生如果長時間地處在這種被動的環境下進行思政教育,不但會影響到思政課程的學習熱情,甚至還會有一些學生產生了嚴重畏難、厭學等負面情緒,這對于提升高效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是極為不利的。在當前信息化教學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以外,還要擁有“良好的網絡輿情導向能力”“互聯網文化產品創新能力”“網絡輿論應對和處理能力”等。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高校思政教師要運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把具備生活化特點的、與當前網絡流行話題相關的內容引入到思想政治課堂當中,拉近師生的距離的同時引起師生之間的共鳴,為后續的思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由于傳統的高校思政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核心,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是圍繞教師而進行的,這種方式與新時期的大學生個性發展相互矛盾。因此教師在思政教學中也可以利用一些網絡平臺或者社交軟件(例如說QQ群、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等)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使用這些網絡平臺的時候要留意學生個人動態的變化,了解每個學生的近況并進行關懷,和學生共同探討時下一些熱門的新聞話題。通過這種方式不但為師生間的深入交流建立了一道愛和友誼的橋梁,同時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接受思政教育,可謂是一舉多得。[3]
教師的信息素養,通俗地說就是為了滿足新時期教學的需要,所掌握的一種信息品質和信息運用能力。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擁有良好的信息意識和道德素養,這樣才可以保障自身的道德立場堅定,為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要重視信息素養的提高,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互聯網查找相關的課件或者教學資料,把這些教學課件或者教學資料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歸納后引入到思想政治課堂之中,把原本無序、碎片化的信息內容變得完整,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極為重要的。當然了,想要達到這個目標要有一個健全的團隊相互合作,高校方面要按照不同學齡、不同專業課程的教師進行有側重地信息化培養,構建出一支互補能力強、專業素質好的師資力量,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做好充分準備。
綜上所述,想要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學質量,思政教師除了把“生本理念”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以外,還要通過確立信息化教學教育理念、重視高校信息技術建設、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組建專業素質高的師資力量等方式,才能夠提升高校的思政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