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斐
(濟南市圖書館,山東 濟南 250000)
在當前大力倡導全民閱讀的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如何精準對接讀者的閱讀需求,打通服務壁壘,成為其新時代發展的課題。為此,公共圖書館要結合時代背景和大眾閱讀需要,積極探索聯盟協同服務模式,破解閱讀服務難題[1]。由濟南市圖書館發起成立的泉城圖書館聯盟憑借獨特的運行理念和服務機制,為公共圖書館開展聯盟建設和協同服務探索出全新的實踐路徑。
泉城圖書館聯盟是2019年濟南市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實事”項目,該聯盟的成立與建設也是濟南市公共圖書館整合優勢資源,推進區域內公共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和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經過精心籌備和試運行,2019年12月泉城圖書館聯盟正式成立,讀者憑借閱證便可以享受山東省圖書館、濟南市圖書館及濟南市高校圖書館等30余家圖書館、300余家社區分館的圖書文獻資源服務,實現了濟南全城圖書館的一體化融合。泉城圖書館聯盟以共建共享理念為核心,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獨立發展、分散建設的服務模式,通過協調采購資源、建立聯合數據庫和聯合開展閱讀咨詢等多種服務方式,形成了包含文獻信息資源和閱讀推廣服務等多項內容的一體化平臺。聯盟憑借技術優勢,整合閱讀資源,為大眾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實現了從各圖書館單一開展閱讀推廣向聯盟協同服務的全新升級。
公共圖書館是建設書香社會、傳播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關鍵主體。隨著大眾對閱讀的認可度與重視度不斷提升,如何為大眾提供更有效、優質的閱讀推廣服務,就成為公共圖書館參與聯盟建設、開展協同創新服務的迫切要求。建設泉城圖書館聯盟,提高了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實現了優質閱讀資源廣泛惠及大眾,提升了濟南市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泉城圖書館聯盟開展協同服務是濟南市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的發展趨勢,是提升濟南市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的必然選擇。在全民閱讀環境下,濟南市政府高度重視各圖書館協同發展,將建設泉城圖書館聯盟作為2019年“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通過前期調研、多次協調和專項論證,在深入了解公共圖書館運行情況和發展困境的基礎上,形成了詳細、系統的推進方案,為聯盟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2019年12月,各成員館代表共同簽訂了聯盟協議書,濟南市圖書館、駐濟高校圖書館等濟南地區30余家圖書館實現了跨館際資源共享、跨系統通借通還。建成后的泉城圖書館聯盟與泉城書房項目相結合,形成了覆蓋全市、服務大眾和全民共享的城市閱讀圈,實現了濟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質的飛躍。
目前濟南市各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理念基本一致,為聯盟建設提供了思想基礎。建設圖書館聯盟,開展協同服務是緩解優質閱讀資源分布不均衡的重要路徑,也是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有力舉措。作為全民閱讀環境下區域內公共圖書館提供優質服務的全新形式,各圖書館應充分認識到只有聯合發展,才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適應全民閱讀需要[2]。因此,泉城圖書館聯盟的建設運行得益于各成員單位形成的發展共識,通過各成員單位共同約定合作規則,凝聚發展共識,科學整合區域內優勢資源,創新協同服務模式,推進館際之間高效互助和協作發展,實現了區域內閱讀資源共建、共享的理想目標,切實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當前圖書館正在向知識服務、文化傳播的全新方向升級,除了要保持傳統服務,也要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滿足讀者廣泛、多元的閱讀需要。因此,為有效提高閱讀推廣活動的輻射力,推進閱讀資源共建共享共知,需要公共圖書館以聯盟的方式推進協同發展[3]。泉城圖書館聯盟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人力資源和場地設施,形成了覆蓋全濟南市的閱讀服務網絡,構建了強弱聯動、一體發展的服務新格局,為濟南市民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全新閱讀體驗,大大滿足了公眾的基礎閱讀需求,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質量。
泉城圖書館聯盟是我國首家異構系統下四級聯動發展的圖書館聯盟,從形成到運行得益于成熟技術的應用和有力支撐。在泉城圖書館聯盟前期籌備過程中,濟南市實地調研各圖書館的網絡環境、硬軟件設施和人員配備狀況,對聯盟成員館的負責人、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進行專項培訓,確保熟練掌握聯盟系統的操作方法和流程。此外,濟南市公共圖書館研發了基于NCIP協議的異構系統平臺,打通了各館際之間的技術壁壘,實現了各聯盟成員館的系統兼容和讀者隨時隨地借書還書,為有效推動聯盟建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技術可能。
在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泉城圖書館聯盟以閱讀共享、優勢互補為核心,按照統一標準,實施協調管理和共建共享,引導濟南市圖書館與縣區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的相互協作,形成了符合地域特征、具有館際特色、覆蓋全濟南的現代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了有濟南特色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通過發揮協同服務優勢,泉城圖書館聯盟加快了濟南市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建設的進程。
濟南市圖書館積極吸納多元力量,完善聯盟建設,構建了高效便民的公共圖書館協同服務新機制。泉城圖書館聯盟以濟南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為依托,吸納了高校圖書館、社區分館等多元社會力量,通過發揮先進技術的支撐優勢,形成了濟南區域內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機制和服務體系,實現了圖書館館際閱讀資源的共建共享和圖書通借通還,為滿足大眾閱讀需要、推進科技創新搭建了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優質公共閱讀資源均衡流通,逐漸形成了廣泛覆蓋、惠民利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4]。泉城圖書館聯盟通過探索協同服務模式,為新環境下區域公共圖書館開展互聯互通服務做出了有效示范。
濟南市圖書館為夯實協同發展基礎,推進共建共享,為讀者提供了優質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泉城圖書館聯盟堅持開放協同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文化輻射和服務作用,各成員單位通過資源互通、協同運行,精準收集和研判讀者的閱讀需要,組織開展了形式新穎、互動性強的閱讀推廣活動,全面提升了服務效能,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優質的閱讀資源,使公共圖書館發展成為讀者自主探索知識、自由開展閱讀和均等享有閱讀權利的公共文化場所。泉城圖書館聯盟憑借統一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服務平臺優勢,使讀者可以均等享有優質便捷的數字資源服務、“云閱讀”服務和經典圖書分享會等各類閱讀推廣服務。
泉城圖書館聯盟各成員館通過發揮全民閱讀“主力軍”的積極作用,用聯盟化手段服務大眾化閱讀,加強優質公共閱讀品牌建設,詮釋了“書香濟南”的文化內涵。泉城圖書館聯盟是我國第一個異構系統下,省、市、區、社區四級圖書館聯動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通過發揮資源協同優勢,開展多視角合作,為讀者提供個性化閱讀、零門檻借書和“書來書往”圖書交換平臺等多種創新性服務,充分滿足了讀者的個性化閱讀需要,塑造了良好的服務品牌,未來必將成長為有濟南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目前泉城圖書館聯盟已成為濟南市區域內開展公共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紐帶,為“書香濟南”的品牌塑造提供了新平臺。
圖書館屬性不同,館藏資源必然存在差異。泉城圖書館聯盟有效整合閱讀資源,精準對接大眾需求,打通了圖書館之間互借互還、聯合書目等業務壁壘,加大了區域之間公共圖書館的協作力度,為讀者帶來了立體、鮮活的閱讀體驗。濟南市圖書館從以讀者為本、服務立館的理念出發,使用全流程自助借還系統,為讀者提供了圖書智能定位、精準查找和高效借閱等優質服務。讀者憑讀者證,可以到泉城圖書館聯盟內各成員館和資源庫中享受閱讀,體驗通借通還。通過建設泉城圖書館聯盟,將濟南市省、市、縣區和社區四級圖書館納入公共閱讀服務機制,實現了圖書館服務的全面覆蓋,解決了不同圖書館讀者的認證難題,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多種閱讀服務。
泉城圖書館聯盟立足技術條件,消除了聯盟協同壁壘,推進了圖書館聯盟成員之間順暢對接、穩定運行。首先,濟南市圖書館技術人員對各館網絡、圖書借還等設備的運行情況、各館借閱系統的相關參數等技術信息進行實地了解,解決館際之間通借通還系統參數不統一等問題。通過對事先設計好的調查問卷問題進行指標化,由各館工作人員具體填寫,為有效實現圖書館聯盟系統的統一運行奠定了基礎。其次,濟南市圖書館全面了解各館技術人員的配備狀況,構建持續性技能培訓體系。對聯盟運行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的事項、技能要求提供針對性建議,通過建設聯盟技術人員服務QQ群,及時、高效地處理聯盟運行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最后,以總分館制建設工作為基礎,將Interlib系統中的6個獨立集群全部納入圖書館集群的通借通還體系。通過對系統數據進行加密傳輸、備份恢復,構建安全管理機制,穩步推進泉城圖書館聯盟建設。
公共圖書館構建聯盟協同服務是適應全民閱讀環境的新舉措,也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方式。在構建聯盟協同服務模式時,需要堅持政府主導,各聯盟成員館凝聚發展共識,充分發揮智能技術的保障作用,推進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實現各成員館資源的有效應用,使圖書信息和主題推廣活動等各項服務、資源在協同發展中不斷增值。
受定位、規模和經營特征等因素影響,公共圖書館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運行管理模式和特色服務。因此,在組建公共圖書館協同服務聯盟時,需要達成共識。首先,要形成適宜聯盟內各成員館的運行機制,確保聯盟規范、穩定運行。要充分考慮基層圖書館的資源、技術和人力等現實因素,探索切合實際的運營模式。其次,要秉持不忘初心,堅持為大眾提供優質服務的共同使命,消除聯盟協同服務難點。公共圖書館構建聯盟協同服務模式屬于全新探索,在推行過程中,勢必存在諸多現實問題。為此,要以“為大眾提供優質服務”的理念為指引,積極應對復雜的新問題。最后,堅持平等協商,確保聯盟內各成員單位的平等權益。要以平等協商理念凝聚發展共識,充分考慮基層圖書館的實際運營能力和基本訴求,發揮聯盟協同優勢,盡可能減少基層圖書館的工作負擔,為聯盟穩定運行提供強大的基礎保障[5]。
在公共圖書館參與聯盟建設提供協同服務時,技術服務是難點,也是提供優質服務的保障。泉城圖書館聯盟成功建設的重要法寶就是解決了異構系統下的技術問題。因此,當前構建公共圖書館聯盟協同服務時,要結合聯盟實際,重點解決技術難題。首先,要重點解決硬件設備問題。通過對聯盟內各成員館的網絡設備、圖書館借還設備等硬件設備進行全方位了解,重點解決基層圖書館借閱設備更新淘汰問題,補齊硬件設備短板,夯實聯盟協同服務的技術基礎[6]。其次,要重視解決“軟件”問題,要做好日常運行過程中的技術支撐工作,通過開展常態化的技能培訓,及時消除圖書館聯盟協同服務中的技術難題。要設置專門機構,配備專業人員重點關注圖書館聯盟系統的日常運行狀況,確保聯盟協同服務質量。最后,要有超前意識,結合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趨勢,充分考慮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要求,將圖書館未來發展與技術創新相融合。要強化安全防范意識,切實做好協同服務系統的數據安全,保護讀者信息隱私。要重視提升網絡服務能力,加強與5G通信技術、無線網絡技術的融合力度。要利用智能技術對書目條碼進行識別與分配,推進圖書智能定位和智能查找,為讀者提供便捷服務和優質體驗。
公共圖書館聯盟需要政府來主導完成,通過發揮有關職能部門的主導地位和協調優勢,加快各成員單位相互協作,完善協同服務體系。第一,要以高質量履行職責為基點,高效發揮服務職能。建設書香社會,推進公共閱讀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要求。在新環境下,需要相關部門集中研究大眾的閱讀需要,了解區域內現有公共文化資源,在堅持為大眾提供優質閱讀服務的基礎上,整合區域內公共圖書館資源,確保公共圖書館聯盟協同服務質量[7]。第二,要結合國家相關要求,指導聯盟制定管理規范和服務標準,為公共圖書館聯盟開展協同服務提供支持,通過正確引導和持續投入,實現圖書館聯盟的穩定發展。第三,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行政職能提高聯盟凝聚力,通過合理使用行政指令,打通圖書館聯盟協同服務壁壘。要重視指導聯盟形成科學的管理架構和清晰的流程規范,加強監管力度,完善服務體系,使公共圖書館形成高效協同、規范有序的運行機制[8]。
泉城圖書館聯盟的建設與穩定運行是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積極創新,也是為發揮公共圖書館最大服務效能理念下的有效嘗試。因此,聯盟協同服務,要以創新服務模式為指引,探索適應公共圖書館聯盟的運行機制。首先,要成立協調組織,明確分工職責。通過成立專門負責聯盟日常運行的職能部門,為公共圖書館聯盟穩定運行和日常管理提供保障。該機構負責對聯盟工作的運行狀況進行定期總結,及時查找聯盟協同服務的不足。其次,要完善資金投入機制,通過定期撥付費用,為聯盟協同服務提供持續動力。通過實施“強帶弱”“中心協同”的服務模式,有效解決基層公共圖書館實力薄弱、運行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最后,針對讀者個性化閱讀需要,開發聯盟增值服務。通過發揮數據挖掘技術收集讀者的科研需要,提供知識服務。在聯盟平臺內設置用戶交流子平臺,使讀者通過平臺深化交流,提高用戶黏性。通過發揮公共圖書館聯盟在科研、人才和數據等方面的優勢,將科研數據和信息資源轉化為增值知識產品,擴大圖書館影響力[9]。
泉城圖書館聯盟是在濟南市文旅局、教育局指導下,由濟南市圖書館發起,以濟南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為基礎構建的國內首家異構系統下的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作為濟南市圖書館“共享時代”建設的重要成果,泉城圖書館聯盟以平等、免費和無區別服務為理念,涵蓋了濟南地區13家公共圖書館和多家高校圖書館、300余家社區分館資源,通過搭建聯盟技術平臺,實施“辦證通用”“就近借還”和“藏書共享”等規則,大大提升了濟南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區域公共圖書館聯盟建設,提供協同服務做出了有效嘗試。同時,也需要認識到泉城圖書館聯盟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在管理規范、業務流程和系統兼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別是山東省少兒圖書館尚未加入聯盟,未來仍然需要在具體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