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蓓 王瑞芳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內鏡中心 2)普外科 洛陽 471000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是肝膽外科的常見病之一。隨著腹腔鏡、膽道鏡技術的普及開展,膽道鏡聯合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已逐漸成為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主要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017-10—2019-01間,我院對收治的48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實施膽道鏡聯合LCBDE,其中不置T管引流33例,效果肯定。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納入標準:(1)均有上腹痛、發熱、黃疸病史。(2)經上腹超聲、CT、MRCP等影像學檢查均確診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3)無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肺、肝等臟器及凝血、免疫系統功能不全。(2)膽管狹窄、畸形,并伴有肝內膽管多發泥沙樣結石。(3)合并急性膽管炎或膽源性胰腺炎。(4)有肝膽手術史和存在其他手術禁忌證。納入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29~71歲,平均38.50歲。病程1~11 a,平均2.64 a。膽總管直徑1.0~1.80 cm,平均1.35 cm。
1.2治療方法[2-3]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頭高足低左傾30°體位。常規四孔法探查腹腔。游離Calot三角,解剖出膽囊管、膽囊動脈施夾,切斷膽囊動脈。牽引膽囊管,分離并縱行切開膽總管前壁10~12 mm,應用取石鉗及水沖法取出結石。經劍突下Trocar將膽道鏡置入膽總管內,用取石網籃取出結石。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膽總管,膽道鏡探查確定結石取凈,明確膽總管下端通暢、十二指腸乳頭舒縮功能良好、無殘留結石,常規切除膽囊,放入標本袋中和結石一并取出。4-0無損傷縫線縫合膽總管切口。生理鹽水沖洗腹腔,Winslow孔置腹腔引流管從右腋前線操作孔引出并固定。排凈氣體,縫合切口。術后嚴密觀察引流管的引流情況。引流量<10~15 mL/d時拔除引流管。
33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病例。手術時間(106.22±17.80) min,術中出血量(39.70±12.60) mL,術后排氣時間(25.42±4.14)h。出現膽漏2例,經通暢引流,10 d后痊愈。住院時間為(6.82±1.16) d,均順利出院。術后4~8周行超聲和MRCP檢查未見膽管狹窄和結石殘留。術后均獲10~12個月隨訪,末次隨訪,未見結石復發。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和內鏡技術的不斷完善,以最小創傷使患者最大獲益已成為外科治療的主流趨勢。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術前或術后行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膽道鏡聯合LCBDE,是臨床最常用的三種術式[4-5]。LC+EST的局限性在于:(1)需分別在消化內科和肝膽外科進行兩次麻醉和手術,加重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2)EST可引起出血、十二指腸穿孔,以及急性胰腺炎等嚴重并發癥。(3)EST破壞了Oddi括約肌的抗反流功能,增加術后十二指腸乳頭狹窄、反流性膽管炎,以及結石復發的風險。因此僅作為急性重癥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患者解除膽道梗阻、引流化膿的膽汁、降低膽道壓力、迅速控制感染的手段[6]。
近年來,膽道鏡聯合LCBDE的臨床研究日漸增多,其主要優勢有:(1)應用膽道鏡進行膽總管探查和網籃取石,可直視膽總管、肝總管、肝內三級以下膽管,以及十二指腸乳頭的情況,可在取凈結石、保留Oddis括約肌功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減小對膽管壁的損傷。(2)可通過腹腔鏡的放大效應,使術野清晰顯示在監視器屏幕上,有利于精準操作。(3)對腹腔臟器干擾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疼痛輕和并發癥少,有利于患者恢復。(4)可同期行LC。
關于LCBDE是否留置T管,目前尚無統一意見。留置T管引流的目的為[7]:(1)引流化膿的膽汁、降低膽道壓力、迅速控制膽道感染。(2)預防術后發生膽漏和切口處狹窄。(3)術后行膽管造影,若發現殘留結石,可通過T管形成的纖維竇道行膽道鏡探查取石。但有研究指出,留置T管引流的患者需帶管出院4周左右,然后返院造影及拔管,故可造成:(1)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意外脫管所致的并發癥。(2)膽汁的大量丟失,可影響患者的消化功能、營養狀況,甚至引起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3)拔除T管時有發生膽汁外漏的可能。因此,為符合快速康復外科和微創理念,避免術后長期留置T管可能導致的相關并發癥,有諸多研究推薦不置T管引流[8]。
我們近年來對33例接受膽道鏡聯合LCBDE治療的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患者,術中未置T管引流。結果顯示,33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病例。術后僅出現膽漏2例,經通暢引流10 d后痊愈。住院時間為(6.82±1.16) d,均順利出院。術后復查超聲和MRCP檢查未見膽管狹窄和結石殘留;末次隨訪,均未見結石復發。表明膽道鏡聯合LCBDE術中未置T管引流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須嚴格掌握指征,對于有以下情況者,應置T管引流:(1)膽管狹窄、畸形,乳頭水腫、狹窄。(2)肝內膽管多發泥沙樣結石。(3)術中因種種原因結石無法取凈。(4)合并急性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的患者。我們體會,膽道鏡聯合LCBDE畢竟有一定難度,故需注意:(1)平時應加強基本功訓練,熟練掌握膽道鏡與腹腔鏡的操作技巧,尤其應具有熟練的內鏡下縫合技術。(2)對于個別術中難以取凈結石的患者,不必為提高取凈率反復進出膽道鏡網籃取石和鹽水沖洗,以免引發膽管黏膜損傷及壺腹部水腫。殘石可通過術后EST取出,或通過T管形成的纖維竇道應用膽道鏡取出。(3)需在小網膜孔常規放置引流管,以防發生膽漏時引發膽汁性腹膜炎。
綜上所述,膽道鏡聯合LCBDE不置T管引流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是安全、可行的,但需嚴格掌握適應證,并規范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