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工作中針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仍以開通閉塞的血管作為治療原則,有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神經介入作為目前腦血管疾病中的一種重要的診療手段,在近年來的臨床工作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能夠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且在研究中發現,此種治療方法的臨床優勢在于能夠有效促進血管再通,從而確保了缺血的腦組織血流得到有效的恢復與重建,避免腦梗死范圍進一步擴大[1-2]。但結合以往研究發現,盡管對于急性腦梗死病人實施了動脈取栓治療,仍然需要配合相關治療方法,進一步確保病人的神經功能得到恢復,有效促進預后[3]。以往臨床工作中給予的低分子肝素治療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本研究在實施低分子肝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五蟲通絡膠囊治療,臨床療效較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急性腦梗死接受動脈取栓治療的病人,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4~68(52.19±2.54)歲;發病時間1~5(3.23±0.18)h。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5~73(54.29±3.92)歲;發病時間2~6(3.98±0.12)h。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第二屆全國腦血管病學會制定的關于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4];符合取栓標準;在取栓前10 d進行了溶栓治療;行CT診斷未見明顯的低密度區;發病時間在6 h內;經過藥物控制后,收縮壓<18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110 mg的范圍內。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均動脈取栓治療,采用Solitaireq支架取栓治療[5]。接受動脈取栓治療后給予常規治療。對照組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五蟲通絡膠囊(山西振東開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150718)治療,每日3次,每次3粒,連續口服14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血脂指標及隨訪3個月期間的繼發性腦出血率及血管再閉塞率。①分別于治療前(取栓前)及治療后(取栓后)3 d、7 d、14 d應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對病人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價,評分越高說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NHISS評分越低說明神經功能損傷越輕[6]。②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抽取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5 min,離心速度為3 000 r/min,采用真空吸管將上層血清液吸出后,放置在1.5 mL 的離心管內,采用全血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
2.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神經功能NHIS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3 d、7 d及14 d與治療前相比NHISS評分降低,觀察組治療后3 d、7 d及 14 d與對照組治療后3 d、7 d及14 d相比NHISS降低更加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HISS評分對比(±s)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2)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前TG、TC、HDL-C、LDL-C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TG、TC、LDL-C降低,HDL-C升高,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上述指標改善更加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比較(±s) mmol/L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兩組繼發性腦出血率及血管再閉塞率比較 隨訪3個月,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繼發性腦出血率及血管再閉塞率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繼發性腦出血率及血管再閉塞率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目前臨床工作中針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仍以在發病期間內的3 h溶栓作為治療的重點,但由于治療時間窗較為狹窄,使得部分病人錯過了有效治療時間,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發現在4.5 h內為病人進行治療仍然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為病人提供了生存機會[7-8]。據調查資料顯示,給予動脈溶栓治療的病人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仍有部分病人由于溶栓時間窗或者其他問題無法獲得較高的耐藥量保證血管再通率,甚至使得部分殘留比較嚴重的病人無法恢復血流,引起再次閉塞的情況,這就使得動脈取栓治療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9]。因此,對于急性腦梗死病人而言,在治療結束后配合相應的后續治療至關重要。以往臨床工作中通過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主要作用機制在于不僅能夠發揮與普通肝素相同的抗凝血酶活性的作用,對凝血酶誘導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及釋放等過程,產生突出的抑制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對內皮細胞釋放組織纖維酶原的過程進行促進,從而發揮強效的促進增強血管內皮細胞抗栓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此種治療效果仍然一般[10-11]。
臨床在低分子肝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五蟲通絡膠囊動脈取栓,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五蟲通絡膠囊具有充分的化瘀及通絡醒腦的作用,其中包含的土鱉蟲、地龍及水蛭等藥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蜈蚣及全蝎具有搜風去風及通絡止痙的功效;三七及藏紅花具有涼血活血、祛瘀通絡等功效;冰片則具有通絡開竅等功效,諸藥聯合應用能夠充分發揮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脂指標、擴張腦血管、促進緩解腦組織代謝、改善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等作用,在緩解病人預后方面能夠發揮諸多的臨床優勢,效果更加突出[12-14]。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通過不同的方法治療后神經功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更加顯著,且各項血脂指標改善比較明顯,經過隨訪3個月可見,繼發性腦出血率及血管再閉塞率較低,五蟲通絡膠囊的應用可充分發揮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顯著降低梗死后出血轉化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腦梗死動脈取栓治療后病人,在實施低分子肝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五蟲通絡膠囊,能夠促進改善病人的神經功能、調節血脂指標,同時也能夠降低繼發性腦出血率及血管再閉塞率,但仍需通過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以獲得精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