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屬于目前全球范圍內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嚴重疾病之一,該病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旦發病基本無法逆轉。因此,對冠心病病人的發病規律進行研究是目前醫務人員以及病人的關注熱點。有研究報道顯示,冠心病屬于一種復雜的系統性疾病,主要是因多因素共同作用導致[1],不但與病人的年齡、性別、職業、體重、身高、生活習慣、家庭情況(有無子女看護)等情況存在一定相關性,同時與季節、溫度、濕度亦存在密切相關,且與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壓等各項身體指標亦有關聯[2-3]。本課題在合理假設的基礎上,運用MATLAB等數學軟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建立了冠心病發病與各項影響因素關系的數學模型。通過調查數學模型及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和關鍵指標,挖掘冠心病發病的規律,以期對冠心病高危人群進行預警和干預。
1.1 觀察對象 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接受診治的冠心病病人200例為冠心病組。納入標準[4]:所有病人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年齡>18歲;臨床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入院前接受過溶栓治療者;既往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史或心肌梗死病史者;臨床病歷資料缺失者;合并神經系統疾病或交流溝通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另取同期于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體檢的健康人員200名為對照組。冠心病組男145例,女55例;年齡47~82(62.39±9.87)歲;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61例,初中以上139例。對照組男139名,女61名;年齡32~75(54.32±10.2)歲;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65名,初中以上135名。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兩組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采用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自制的病例基本資料調查問卷采集冠心病組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空腹血糖、血脂等情況,應用MATLAB數學軟件中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對冠心病發病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兩組開始觀察后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保存于-80 ℃冰箱中待檢測。分別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以及放射免疫平衡法檢測冠心病組與對照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瘦素水平。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同型半胱氨酸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瘦素試劑盒購自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
2.1 自變量的編號、定義、賦值、單位以及數值等分布情況 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空腹血糖、血脂異常、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屬于冠心病發病的相關影響因素。詳見表1。
表1 自變量的編號、定義、賦值、單位以及數值情況
2.2 冠心病發病相關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可得: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空腹血糖、血脂異常以及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是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2。
表2 冠心病發病相關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3 冠心病組與對照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水平對比 冠心病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冠心病組與對照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水平對比(±s)
冠心病已成為全球性的嚴重心血管疾病之一,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冠心病的發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趨勢[5-6]。近年來,臨床上針對冠心病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臨床治療等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且已發現許多新的致病因子以及治療手段,然而冠心病的診斷和防治效果仍不理想,其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7-8]。由此,對冠心病發病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探討顯得尤為重要。其中MATLAB數學軟件具有較強的矩陣處理能力,可較簡便地應用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中[9-10]。本研究通過MATLAB數學軟件對冠心病發病相關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目的在于對冠心病的發生進行有效預防和治療。
本研究結果發現,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空腹血糖、血脂異常、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屬于冠心病發病的相關影響因素,且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可得: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空腹血糖、血脂異常以及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是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這說明了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空腹血糖、血脂異常、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可能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在臨床工作中應針對上述因素制定相關干預措施,從而達到降低冠心病發生或延緩病人疾病進展的目的。特別是對于年齡較高,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吸煙,且血糖與血脂代謝存在異常的社區人員進行重點關注,叮囑其定期來社康中心進行相關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冠心病,從而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改善預后的目的[11-13]。此外,冠心病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這與陳斌等[14-16]的研究報道相一致,提示了同型半胱氨酸與瘦素可能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析原因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過以下機制引發冠心病[17-18]:通過氧化作用釋放超氧陰離子以及H2O2,且其產物在促進一氧化氮降解的同時又會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從而使得血管功能障礙;其可通過促進內皮細胞釋放趨化蛋白以及白細胞介素-18等因子,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同型半胱氨酸可對機體血小板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有利于促進血管收縮以及血小板聚集,同時減少一氧化氮的合成、分泌,進一步達到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目的;同型半胱氨酸可通過增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自身的氧化能力,進一步對凝血酶的活性以及一氧化氮合成產生影響,從而促使脂質代謝障礙。而瘦素引發冠心病的機制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19-20]:瘦素有效增強交感神經興奮性,從而促使機體內的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促使血管收縮以及心率較快,增加了心肌耗氧量,繼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終引發冠心病;氧化應激在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高水平的瘦素會引發氧化應激的發生,從而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發生風險增加。這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思路,可能通過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瘦素水平進行檢測,從而為冠心病的早期診斷、治療以及預后評估提供參考依據。另有研究報道顯示,文化背景、經濟狀況以及自然環境均可能在冠心病的發生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本研究并未對上述相關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中應擴大樣本量,并將文化背景、經濟狀況以及自然環境等相關因素納入研究當中,從而為臨床冠心病的診斷、防治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采用MATLAB數學軟件對冠心病發病相關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現: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空腹血糖、血脂異常以及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增加了冠心病發病的風險,臨床工作中應針對上述因素予以干預,從而達到有效防治冠心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