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張 哲
1.廣州市花都區婦幼保健院 (胡忠醫院)兒科,廣東廣州 510800;2.廣州市花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廣東廣州 510850
肺炎支原體(mycoplaa pneumoniae,MP)是兒童呼吸道感染常見的致病因子,常導致間質性肺炎的發生,近年來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肺炎支原體已成為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體,占據兒童肺炎的10% ~ 66%,且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1-2]。研究[3]表明,肺炎支原體感染可累及機體多個功能系統,其發病機制主要是通過誘發機體產生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臨床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咳嗽、咳痰和濕啰音等,若未及時有效治療可長期遺留支氣管擴張性病變、肺功能異常,嚴重者可致壞死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4-5]。目前臨床診斷支原體感染性肺炎主要是通過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及血液學指標,但都缺乏相對特異性,有研究表明兒童支原體感染性肺炎臨床表現具有年齡相關性[6-7]。本研究即利用我院病例資料,擬探討不同年齡段兒童支原體感染致肺炎的臨床特征,擬為臨床早期診斷支原體感染提供依據,有利于及時的干預和保證良好的預后。
選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支原體感染致肺炎兒童患者98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 個月~14 歲;(2)均經臨床確診為支原體感染;(3)有典型呼吸系統感染癥狀、體征。排除標準:(1)患兒及監護人不同意參與研究;(2)患兒有先天性疾病或遺傳性疾病者;(3)合并有其他病原體感染者;(4)入組前2 周有服用抗生素或激素史者。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所有患兒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納入研究的患兒依年齡不同被分為兩組,≤3 歲組(51 例)和>3 歲組(47 例)。兩組患兒性別分布及分娩方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基線資料比例
詳細采集所納入研究的患兒相關臨床資料,包括基本信息、臨床癥狀、體征,患兒入院即進行完善的輔助檢查,包括血常規、血生化、胸部X 線片、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測檢查,詳細記錄患兒肺部相關癥狀體征、血液檢查指標(包括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CRP 值)、胸片肺部表現(累及肺葉、胸腔積液、胸膜增厚)。以3 歲為年齡界限,比較分析兩組患兒上述指標的差異。
研究中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歲組患兒咳嗽咳痰、喘息及喘鳴音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3 歲組患者,呼吸音減低發生率顯著低于>3 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而發熱、胸痛胸悶及肺部濕啰音的發生率相比,兩組患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比較[n(%)]
≤3 歲組患兒淋巴細胞顯著高于>3 歲組患兒,而血CRP 值則顯著低于>3 歲組患兒,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兒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組患兒血液檢查指標比較

表3 不同年齡組患兒血液檢查指標比較
?
兩組患兒肺部影像學特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不同年齡組患兒患兒肺部X線檢查結果比較[n(%)]
支原體是兒童肺部感染常見的病原體之一,除影響呼吸系統外,還可損害心血管、泌尿、消化、皮膚及免疫等多系統,對患者健康造成較大威脅[8]。近年來研究[9-10]表明,支原體是社區感染性肺炎致病發生率最高的病原體,且在兒童人群中的發病率尤為高,并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支原體所致兒童肺炎臨床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咳嗽、咳痰、喘息,查體可見肺部濕啰音、呼吸音減低等體征,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對患兒健康將造成嚴重威脅,亦可發展為難治性支原體感染[11-12]。
兒童支原體感染性肺炎缺乏特異的癥狀和臨床檢驗指標,故對其早期診斷成為治療的最大障礙,早期篩查和確診是提高患兒預后的重要因素。有研究[13]表明,支原體感染致肺炎患兒的臨床特征與患兒年齡呈現一定相關性,因此在診斷此類疾病時應將患兒年齡作為一項指標來綜合考慮。本研究中兒童支原體感染仍以學齡前期為主,這與已有研究[14]結果一致。本組患兒臨床表現以咳嗽咳痰、發熱為主,且≤3 歲組患兒咳嗽咳痰、喘息及喘鳴音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3 歲組患者,呼吸音減低發生率顯著低于>3 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這表明患兒年齡越小咳嗽癥狀越重,考慮與嬰幼兒咳嗽反射較為敏感有關。關于支原體感染致肺損傷的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15]表明可能存在呼吸道上皮粘附機制、直接入侵和相關免疫反應等機制,而其中誘發自身免疫反應是目前研究比較熱門的方面。本研究中,≤3 歲患兒淋巴細胞數顯著高于>3 歲組患兒,而CRP 值則顯著低于>3 歲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這表明兩組患兒支原體感染致肺炎的機制可能存在差異。
綜上所述,不同年齡段支原體感染致肺炎的臨床特征各不相同,可能與疾病發生機制不同有關,臨床可以此為依據進行早期診斷和針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