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健
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之一,在中老年和女性中的發(fā)生率更高,大約占全身骨折的4%~5%[1]。肱骨近端骨折是創(chuàng)傷骨科治療的重點之一,該骨折分型復雜,治療的方法較多樣化。本文選取本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40 例肱骨近端骨折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臨床療效較為滿意,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1 月本院收治療4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臨床和X 線攝片明確診斷。其中男17 例,女23 例;年齡19~79 歲,平均年齡52.5 歲;均為閉合性損傷,其中墜落傷7 例,車禍傷14 例,跌傷10 例,砸傷6 例,其他原因3 例;骨折類型:斜形骨折20 例,橫斷骨折9 例,粉碎骨折11 例;合并橈神經損傷7 例,合并肩關節(jié)脫位5 例,合并其他骨折和損傷6 例。按Neer 分類法,其中Ⅱ型12 例,Ⅲ型20 例,Ⅳ型8 例;傷后就診時間0.5 h~7 d。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鎖定加壓鋼板進行治療。采用基礎麻醉下肌間溝麻醉,向內牽開暴露頭靜脈,取三角肌與胸大肌間入路,盡可能不切開關節(jié)囊(必要時切開)[2],確認旋轉肩袖是否破裂或撕脫。注意保護骨折片上的組織、關節(jié)囊、肩袖血運,骨折間接復位,應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鎖定鋼板(LPHP)安放于肱骨近端下方5 mm,結節(jié)間溝后緣遠側5~10 mm 處固定,骨缺損患者采用植骨,C 型臂骨折復位良好,確認鎖定釘長度,骨折遠端為皮質骨可用鎖定螺釘,旋轉肩袖破裂或撕脫患者用5 號普迪思可吸收線將岡上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固定在接骨板的縫合孔上,檢查固定是否可靠。反復沖洗創(chuàng)面,逐層關閉切口[3]。術后3 d 患者開始行腕、肘關節(jié)功能鍛煉,術后2 周開始行肩關節(jié)擺動鍛煉,術后3 周行肩關節(jié)上舉鍛煉[4]。定期復查X 線片。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切口愈合情況、愈合時間。隨訪6~12 個月統(tǒng)計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感染、骨不連、畸形愈合、骨壞死、無內固定松動、斷裂。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評定采用Neer 標準[5]:功能30 分、解剖復位10 分、運動限制25 分、疼痛35 分,術后總評分≥90 分為優(yōu),80~89 分為良,<80 分為一般。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4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獲得隨訪6~12 個月,術后無感染發(fā)生,切口均一期愈合。無骨不連、畸形愈合、骨壞死、無內固定松動、斷裂情況發(fā)生。臨床愈合時間為3~5 個月,平均(3.5±0.7)個月。肩關節(jié)功能優(yōu)28 例,良8 例,一般4 例,優(yōu)良率為90.0%。
鎖定加壓鋼板的優(yōu)點主要為:①螺釘與鋼板對骨質疏松患者可達到堅強固定的標準,具有成角穩(wěn)定性[6];②無需對鋼板進行精確的塑形,根據(jù)肱骨近端解剖形態(tài)設計;③操作簡單,鋼板體積小,手術創(chuàng)傷小,更符合微創(chuàng)原則,減少軟組織損傷;④螺釘與鋼板鎖定,避免了動力鋼板出現(xiàn)的螺釘在鋼板中擺動現(xiàn)象,有更好的抗彎曲和扭轉力,有利于早期功能鍛煉,減少螺釘松動的發(fā)生率[7];⑤因鎖定孔的存在,螺釘與鋼板形成植入體內的外固定,保留了骨折的血運,鋼板和骨面不產生壓力,降低了骨膜的損傷[8]。使用鎖定鋼板時應注意以下問題:①檢查關節(jié)囊、肩袖是否損傷,有損傷要妥善修補,盡量減少剝離骨折附著的軟組織,特別是后內側的軟組織,伴有大小結節(jié)的骨折,一定要將其復位固定,這對維持肩關節(jié)穩(wěn)定、恢復肩關節(jié)功能、早期行功能鍛煉很關鍵;②以遠端對近端的原則進行復位,術中復位時使肩關節(jié)外展或內收,遠端肢體內旋,注意大結節(jié)止點骨塊常向后上方移位,對嚴重內收型骨折的復位最為困難,術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內收畸形,術中不必追求過分的解剖復位而破壞關節(jié)面平整和損傷血運,盡量保持肱骨頭關節(jié)面的完整[9,10];③術前應常規(guī)攝3 個方向至少2 個相互垂直的X 線片,多用C 型臂X 線機正位透視才能判斷復位情況。術前對骨折的恰當評估非常重要,必要時作CT 平掃及二維、三維重建[11]。注意避免螺釘突出肱骨頭關節(jié)面;④在放置鋼板時注意螺釘不宜穿過肱骨頭軟骨面,近端不要超過肱骨大結節(jié)上界,盡量采用間接復位,術中如何進行復位在術前要有幾個預案,保護肱骨頭的血運非常重要,接骨板不要高于結節(jié)最高點,以防術后產生肩峰下撞擊。注意保護關節(jié)囊和與大小結節(jié)相連的軟組織,注意大結節(jié)不能上移[12-14];⑤對骨質疏松及骨缺損進行植骨,以填充骨缺損和保持復位的穩(wěn)定性,使骨折不愈合率和肱骨頭缺血壞死率降低。植骨起骨誘導和骨形成橋接作用,術中適當植入自體或異體骨既能起支持作用,對于骨質疏松或骨折壓縮明顯的若局部有骨缺損植入自體或異體骨,增強螺釘?shù)谋Ю?有利骨折愈合。復位不理想患者不必過度的強調解剖復位,不要損傷腋動脈及其分支,術中盡量不切開關節(jié)囊,保護肱骨頭的血供,以免加大對骨折端以及附近組織的損傷,防止肱骨頭的缺血性壞死[15-17];⑥術后功能鍛煉對肩關節(jié)功能的最終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確指導患者行適當?shù)墓δ苠憻?愈合過程中形成大量瘢痕組織,造成肩部結構破壞,導致肩關節(jié)僵硬。患者術后逐步開始鍛煉,制定個體化方案,應遵循以下原則[18-21]:a.根據(jù)骨折愈合程度及時調整康復方案;b.循序漸進,必要時減少運動量或暫停手法訓練等,切忌求快求高;c.隨時處理治療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
綜上所述,采用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是符合生物用合理的接骨術,短期療效滿意,特別是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為首選治療方法,可早期進行肩關節(jié)功能鍛煉,遠期效果尚需進一步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