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娜
(偃師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偃師 471900)
推薦仔豬斷奶時間為“盡早”或“較晚”兩種方法,“盡早”一般為21日齡進行斷奶,“較晚”為35日齡進行斷奶。但是還要根據仔豬料的質量、仔豬的采食量、母豬的泌乳力、仔豬的體質量以及豬場的設備條件和管理能力綜合確定斷奶日齡,盲目斷奶也會導致仔豬死亡。一般仔豬體質量超過7.5 kg斷奶較為安全,體質量較輕的仔豬斷奶,死亡率較高。
正常情況下,仔豬5~7日齡具有采食行為,這時就可以補喂優質的乳豬料。雖然在斷奶前采食量少,但盡早補飼使仔豬提前適應飼料氣味,刺激腸壁發育,同時促進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對仔豬發育大有益處。盡管母豬的泌乳量在產后三周內一直呈上升趨勢直至高峰,但在第三周已不能滿足仔豬的生長需要,如果能盡早補喂優質乳豬料,會進一步提高仔豬成活率,充分發揮生長潛能,減少發生腹瀉的幾率。
母豬合理的采食及充足的飲水可以保證母豬在分娩后能為仔豬提供優質充足的奶水,保證仔豬在哺乳期間的營養。所以,渡過“斷奶關”母豬也是關鍵。應保證母豬充足飲水,合理采食,并且做好豬舍環境控制工作,以此來保證母豬的采食量。
斷奶后母豬離開會引起仔豬不安,母乳改為飼料,仔豬一時難以消化及適應,環境溫度的改變都會使仔豬出現應激。這些應激反應會使仔豬消化道絨毛大量破壞,采食量下降。所以在斷奶3~5 d內,一定要做到不換料,不換圈,不去勢,不喂驅蟲藥,不進行預防注射,斷奶時把母豬移出,仔豬在原位飼養,飼槽、水槽位置不變,保溫條件不變,在飼料中增加維生素的含量,提高仔豬的抗應激能力,半月后換仔豬料。
斷奶后,仔豬的飼養非常關鍵:①飼喂易消化,適口性好的優質營養教槽料,或者選擇優質的脫脂奶粉、乳清粉、膨化大豆、去皮高蛋白豆粕等原料自己配制仔豬料為其補料;同時,可以在斷奶飼料中添加酶制劑、酸化劑,提高仔豬的消化效率,在斷奶仔豬飼料中添加油脂,降低蛋白飼料的用量,防止蛋白水平過高引起的腹瀉和水腫病。②喂料一定要定時定量,少喂多添。一般可以在斷奶的3~5 d 內限量飼喂,平均日采食量為150~200 g,5 d 后實行自由采食,每天喂6 次左右,每次八成飽為宜。③供給充足、新鮮清潔的飲水。冬季一定要讓仔豬飲用清潔的溫水,在飼料中加入多種維生素和中藥保健產品,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增加食欲,促進生長。
在冬天及晝夜溫差大的春秋季節,初生仔豬應放在保溫箱中,保溫箱的有效溫度保持在32 ℃,以后每周降低2 ℃。防止潮濕是保溫工作的另一個重點,潮濕的地面不僅使仔豬易受寒,而且為細菌的孳生提供條件,同時還要注意避免“穿堂風”對溫度的影響,為以后仔豬斷奶打下良好基礎。
要加強對斷奶仔豬的調教、訓練,使其形成理想的睡臥位和排泄位,這樣可保持欄內衛生,又方便清掃;同時定期對豬圈進行清洗,打掃,消毒。
保證仔豬的占地面積及食槽、水槽分布情況。一般每欄保證在8~15頭之間,密度為每頭0.4 m2最為合適,保證5~10 頭仔豬分配一個水槽。同時根據仔豬的性別、大小及飲食狀況進行分群,使仔豬都能健康生長。
斷奶后,當仔豬采食與糞便一切正常后,進行豬瘟、口蹄疫、仔豬副傷寒等疫苗的免疫工作,每種疫苗免疫要間隔7 d進行,仔豬轉群后,用驅蟲藥驅除體內外寄生蟲。適當在仔豬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防止病毒性腹瀉和細菌性腹瀉的發生,確保仔豬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