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登敏
(蘭考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蘭考 475300)
羊肝片吸蟲病的病原體是肝片吸蟲,其形狀似柳樹葉,自膽管中取出時呈棕紅色,固定后變為灰白色。體長20~35 mm、寬5~13 mm。雌蟲在膽管內產卵,卵順膽汁流入腸道,最后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呈橢圓形,黃褐色,長120~150 μm、寬70~80 μm,前端較窄,有一不明顯的卵蓋,后端較鈍。在較薄而透明的卵內充滿卵黃細胞和l個胚細胞。卵在適宜的生活條件下,孵化發育成毛蚴,毛蚴進入中間宿主椎實螺體內,再經過孢蚴、雷蚴、尾蚴三個階段的發育又回到水中,成為囊蚴。羊飲水時吞食囊蚴而感染該病。
該病呈地方性流行,肝片吸蟲的中間宿主為椎實螺。河流、山川、小溪和低洼、潮濕沼澤地帶較易發生,未經常規驅蟲的羊群感染率為30%~50%。特別是在多雨季節,以每年的夏秋兩季為主,此時椎實螺繁殖極多,散布甚廣,因此這些季節是椎實螺感染肝片吸蟲幼蟲的重要季節,也是羊感染肝片吸蟲的季節。北方以8~9月,南方以9~11月感染最嚴重。
急性型僅偶見于羊。病羊有輕度發熱,被毛粗亂,食欲下降,腹脹,有時腹瀉,精神沉郁,黃疸,貧血,常常引起大批羊特別是羔羊死亡。糞檢時查不到蟲卵。
慢性型較為常見,病羊食欲不振,此時蟲體已寄居于膽管內,臨床表現為貧血,黏膜蒼白淡黃,逐漸消瘦,被毛粗亂,精神沉郁,便秘與下痢交替發生,糞便呈黑褐色,眼瞼、頜下水腫。懷孕母羊往往發生癱瘓,甚至流產,母羊泌乳量顯著減少。最后常因極度衰竭而死亡。
肝腫大,出血、質軟,包膜上有纖維素沉著;肝實質內可見數毫米長的暗紅色蟲道,蟲道內有凝固的血液和幼蟲,并有腹膜炎病變。
主要呈慢性增生性肝炎,在肝組織被破壞的部位呈現淡白色索狀瘢痕,肝實質萎縮,褪色,變硬,邊緣鈍圓,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膽管肥厚、擴張呈繩索樣突出于肝表面;膽管內有磷酸鈣和磷酸鎂等鹽類的沉積而使內膜粗糙,刀切時有沙沙聲;膽管內有蟲體和污濁稠厚的液體。病羊出現消瘦、貧血和水腫現象,胸腹腔及心包內蓄積著透明的液體。
①定期驅蟲。北方每年春季和冬季各驅蟲l次;南方地區因常年放牧,每年可驅蟲3次。②處理糞便。羊的糞便要堆積發酵,利用生物熱殺死蟲卵。③滅螺。結合農田改造、水利建設、草場改良等填平低洼處,使椎實螺失去孳生條件;藥物滅螺,可選用1:50 000的硫酸銅溶液或20%的氨水。④飲用清潔水。要飲自來水、井水或流動的水,不到沼澤、低洼處放牧。
羊肝片吸蟲的治療,主要是應用藥物消滅羊體內的成蟲或幼蟲,根據蟲體的各發育階段,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法,常用藥品有:①硝氯酚(拜耳9015):驅除成蟲有高效,劑量可按羊每千克體質量4~6 mg,一次口服或每千克體質量1.5 mg 肌肉注射,對成蟲效果良好,對幼蟲需增加到4~8 mg/kg 體質量,一次口服,可殺死幼蟲80%~90%。②丙硫苯咪唑(抗蠕敏):用于驅除成蟲,按羊每千克體質量20 mg,1 次灌服。③丙硫咪唑:按每10 kg 體質量l mg,1 次灌服。④肝蛭凈:對肝片吸蟲l 周齡幼蟲和成蟲均有效。劑量為羊10 mg/kg 體質量,灌服。⑤碘醚柳胺:對肝片吸蟲6 周齡以上的幼蟲和成蟲及其他體內外寄生蟲均有較好效果。劑量為7.5 mg/kg 體質量,灌服。⑥氯氰碘柳胺鈉(佳靈三特):對肝片吸蟲及其他體內外寄生蟲均有良好的驅殺效果。劑量為5%氯氰碘柳胺鈉注射液,羊5~10 ml/kg 體質量,皮下或肌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