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景軍 方中明 程劍平
(貴州大學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25)
學科競賽在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熱情、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創新思維、磨練學生意志、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地位日益明顯。農學學科競賽是面向我院大三學生開設的實踐類專業知識競賽活動,主要考察學生對農學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理解能力和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建立和開展系統化的專業技能學科競賽以及探索多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知識競賽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實現科學合理的培養創新型人才新舉措,一直以來都是高校農林專業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作者對貴州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農學、園藝、植保和農資)學科競賽實施情況,以及農學學科競賽的課程內容設計、具體組織實施形勢和成績評價評定方式等方面進行有益探討,為高等院校農林相關專業學科競賽教學改革的提供參考。
(1)競賽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輕視實踐能力的鍛煉。新時代背景下我校農學類相關專業課程培養體系圍繞國家新農科建設需求也進行了大膽改革,加強了個性實踐、素質拓展和卓越農林實踐班等方面的建設,農學學科競賽課程也由原來的單純課堂講授和出題考試轉變成真正組織學生進行全院學生參加的競賽活動,競賽的題型有必答題、搶答題和自由發揮題組成,但競賽試題大多由理論知識組成,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部分不多,學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逐年下降。
(2)競賽題目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競賽題目多屬于純理論的知識,與實際生產生活脫離,競賽題目都是一些靠死記硬背的諸如農學概論、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等課程里面的知識點,能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培養開發學生創新能力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實踐競賽活動較少,學生參加競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此外,學生的農學相關專業技能匱乏和實踐應用能力不足,也是導致學生不愿意參加農學專業學科競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3)競賽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前幾年我校農學院各個系自行舉辦的學科競賽通常較為傳統和呆板,學生對參加農學相關專業的各類學科競賽沒有興趣;另外,以往學科競賽安排的時間多是周末或是課余休息時間,擠壓了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參賽過程占用了學生大量的休息時間,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甚至影響了學生的正常休息和學習。
(4)競賽多是走過場,起不到實踐作用。不少學生認為學科競賽是那些學習好的同學才能參加的項目,普通同學參加也就是走走過場,充當一下陪練。再加上有些學科競賽題目與學生課堂所學的知識嚴重脫節,大大超出了大多數同學應該掌握知識的范圍,涉及的農學專業知識不多,而且大部分題目偏難,考察的是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多數學生不適應這種比賽方式。
實行學業導師、專業導師和論文導師制度,每一個大學一年級新生都配備有學業導師,專業導師負責介紹學生到農學相關專業的各個實驗室參觀,培養他們“學農愛農”意識;鼓勵本科生二年級開始就走進實驗室,導師與學生之間實行雙向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導師和科研項目,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實驗;到了大三下學期再根據雙方的意愿和合作情況,確定學生是否繼續進行該課題。平時,導師的言傳身教以及高年級學生的帶頭和示范作用,點燃大多數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欲望與激情,通過參加各類學科競賽他們也確實感受到了競賽本身所帶來的樂趣。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參加學科競賽能不斷提升他們對所學專業的熱愛。
將一些略帶娛樂性而又不失專業性的競賽項目以第二課堂或興趣小組的形式引入到農學專業學科競賽活動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為輔助” 的學科競賽宗旨,參賽學生通過參與討論和解決各個競賽答題方法的全過程,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內在潛力和外在動力,反過來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各個指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不斷的互動和交流,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真情情況“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科競賽的題目難度和訓練水平,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中來。
平時注重引導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競賽活動,通過競賽實戰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科競賽指導教師應在平時的指導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引導和培養學生自己動腦子去思考問題,自己動手去解決學科競賽實驗過程發現的實際問題,建立學科競賽實驗教學與指導教師的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初步掌握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思維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創新農學專業學科競賽實驗環節的考核評價體系,堅持“實踐實操考核為主,筆試考查為輔助”的考核方式,增加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環節。以學科競賽推動實踐教學改革,以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學科競賽,使二者良性循環。將更多科研中經常遇到的諸如水稻和小麥的去雄工作,隨機區組試驗種植苦蕎麥,高粱和玉米的“三系雜交”和“兩系雜交” 實驗等實踐類比賽項目引入到學科競賽中,不僅突顯了學科競賽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使農學學科競賽走進“尋常百姓家”。
近幾年,我校農學相關專業學生陸續參加了多種形式大學生競賽活動,例如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全國大學生生物科學競賽等系列賽事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7 年我校農學院有四支隊伍喜獲“全國農科學子助力脫貧攻堅”暑期實踐活動優秀團隊;2017 年獲“第一屆西南片區農科學子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1 項、三等獎1 項;2019年我校農學院喜獲“第二屆西南片區農科學子創新創業大賽” 一等獎1 項、二等獎1 項和三等獎2 項。考研升學率37.6%,四六級過級率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