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健 李秋明 張 華 楊佐君
(北京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北京 102206)
目前新農科教育面臨農業的全面升級、農村的全面進步,農民的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新要求和新挑戰,如何提高農科教育的質量、實現農科的轉型跨越式發展,著力解決國家“三農” 問題,是每一個農科專業要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農林高校必須探索和解決的重要議題。
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2019 年6 月28 日,全國涉農高校共同發布了“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明確了新農科創新發展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的目標任務。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新農科的建設中主要任務,創新型農業應用人才是農產品質量的提升、農業競爭力和效益的提升的內生動力,是助力新鄉村建設,實現農業的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2018 年1 月,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 個本科專業類、587 個專業,這是我國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專業認證將是評估高校辦學能力的重要方法。我國工科專業認證開展,極大進了工科專業建設的規范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已經開展數輪的審核評估強化“學生中心、成果導向和持續改進”三大教育理念。重點關注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社會需求的適應度,人才培養的保障度,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審核評估推進了人才培養多樣化,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專業認證和審核評估的組合評價將構成高等學校專業建設導向和健全專業動態調整的機制,也是保證和提高高等學校專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新農科的創新發展要求與專業認證標準和審核評估的要求不謀而合,共同助推高校人才培養的變革。在此背景下,我校對標專業認證和審核評估標準,開展了內涵發展大討論,提出改革思路和措施。
現代農業的全面發展需要的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為手段的OBE ( 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是專業認證的重要教育理念。轉變觀念提高師生對新農業、新鄉村的認識,全面啟動的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改革。
(1)明確培養目標定位,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北京市的發展定位,明確北京農學院動物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北京對新農科人才的需求是能為北京菜籃子服務,能為首都居民的宜居生活服務,能為首都的科技發展中心服務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從這三點出發建設高質量的核心素質課程體系,構建以傳統養殖動物醫學課程為基礎,加強寵物醫學特色的課程建設,以實踐技能訓練為依托、構建競賽模式的技能評價新方式,增加實習實踐的設置,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
(2)加強學習過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審核評估和專業認證要求教學管理制度精細化、規范化。教育部取消了清考制度,并提出“大學生增負”的要求。建立能力和知識考核有機結合,改革單一化的考試評價體系,形成多樣的、行程性的考核體系。例如基于“雨課堂”應用的通過增加課堂考核、課后復習、課前預習、拓展學習等內容為大學生“適當增負”,并將其納入考核體系,使行程性考核占比不低于30%,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習。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訓練、實習訓練,提高實踐技能及畢業論文質量,同時嚴格執行論文查重制度、建立學生專業預警和退出機制,嚴把出口關,從制度層面保障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3)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疲憊,倒逼課堂教學的改革。慕課、在線課程等應用資源的多樣化,使學生獲得知識途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書本和本校的課堂,而網絡的海量信息,也使學生面臨信息的篩選、對自我的把握的嚴峻挑戰。動物醫學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就是自主學習能力,在新的培養方案中不僅要求教師課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要在新的課堂改革中推廣應用,課程測試、隨機提問等方法是提高學生的抬頭率有效方法,加強課程思政、任務型學習、課前課后的考核作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不僅為其獲得終生學習能力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新農科人才服務。
在新農科建設宣言中明確了,創新人才的分類培養目標。國際化創新型農林人才、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和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我校動醫專業定位為復合應用型人才,以此為目標開展以專業實踐、科技創新和實踐基地為載體的多樣的實踐教學,開展校內多課程參與的實踐競賽、創新創業類專題學習交流活動,深化創新素質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在科技競賽中成長,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
隨著“互聯網+”觀念的融入,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正逐步取代傳統育人模式,建立構建“政府—學校—企業”的協同創新育人模式,實現“多方合作、產學共贏”勢在必行。
動醫專業現有二十多個校外基地,涉及市內大中型動物醫院,北京市及國家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京科研院所等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基地活動。學生實踐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體系,從低年級的動物養殖場與動物醫院的見習到高年級的動物醫院、企業、機構的實習,使學生實地感受、感知動物醫學管理體系。每年專業基地實習完成后,要舉辦本科生專業報告會,分享基地實踐教學成果,激勵學生積極參加本專業相關的研究,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動物醫學專業的發展取決于教師隊伍的人才儲備。動醫專業認證標準為本專業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動物醫學專業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有較高標準。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是工作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已有教師的全方位的交叉融合發展,重視課堂教學,健全教師考核機制,實行師德和教學質量的“一票否決”制。
(2)強化教學條件建設。我校現擁有的“國家級動物類試驗示范中心”積極開展實驗教學中心和創新創業中心建設,根據專業認證標準要求,要保證資金持續投入,特別是在新的數字化仿真教學中心的建設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強專業教學實驗室等教學條件建設,包括教學設施、圖書信息資源的數量與功能等方面內容,也包括教材體系建設,及學科教學實驗室和公共基礎實驗室條件建設,保障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條件不斷更新、完善。
(3)強化質量督導制度建設和實施。督導制度有利于教風、學風的監督改進,也是審核評估中強化教學質量的督導評價體系的建設要求。構建平時督導與定期督導相結合,專項督導與綜合評定相結合的督導體制,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全過程進行持續的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形成持續改進機制,并建立問責糾偏措施,促進教風和學風建設。真正達到質量保障體系的持續改進的目的。
以“安吉共識”為“新農科”建設的導向,以審核評估和專業認證為抓手,深入理解北京市對現代農業對人才的需求,明確我校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構建新動物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和專業建設,注重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能力的培養,持續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為中國“三農”事業的發展培養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