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敏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重慶 400030)
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現在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熱點,也是難點工作。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之一,也是教師隊伍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學生的人生導師,也是學生的知心朋友。高校輔導員必須高效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與社會接軌。在這次疫情期間,對于如何做好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
高校輔導員應充分認識到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這樣才能開展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要充分認識到高等教育的良好發展與學生的成長成才都離不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充分認識到,只有做好了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廣大大學生的潛能才智,才能真正實現教師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光榮偉大使命。三是要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工作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凝聚人心和樹立正確“三觀”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四是要充分認識在疫情期間,大學生接觸到各種網絡輿論,各種社會不良信息與錯誤思想,心理上都有所改變。如果忽視了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他們就有可能被網絡上那些不良思想帶偏,出現各種問題。對此,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抓好學生安全、學習的同時,必須加強思想引領工作,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2]。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國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全國人民高度配合,我們在疫情防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為世界防疫工作樹立了典范。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愛國情懷是必須要具有的內在要求,這是不可缺少的。對國民而言,疫情防控期間我國所展現出來的強大綜合國力、社會動員力和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都是真實的愛國主義教育案例。這次疫情防控戰爭所反映的種種是實實在在、看得見、體會得到的,即便沒有宣傳,即便面臨著負面輿論的誤導,中國人民仍然能夠明辨是非黑白,還有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積極主動投身于這場“戰疫”之中,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愛國情懷[3]。
在國際疫情擴散,國內疫情得到一定控制,西方政客惡意攻擊等情況下,中國依舊秉承一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克服自身困難,積極主動向世界多個國家提供醫療專家援助、抗疫經驗分享、提供醫療物資等,無不說明了中國的大國情懷和大國擔當,用“中國溫度”溫暖了全世界,提升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
在疫情期間,由于對疫情的過度惶恐和長期封閉式管理都可能會引發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科學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防疫期間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經常與學生溝通,把防疫知識、黨中央的防疫舉措、居家隔離的重要性、專家的要求等結合起來,進行學生心理疏導,加強對學生心理的疏導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引導學生自己提升心理免疫力,消除心理焦慮。這一點需要經常與學生談心,輔導員要考慮學生在家“封閉”的心理狀態。在與學生談心談話之前,通過針對性網絡推文等內容做好鋪墊,觀察學生反映的事情以后確定談話主題和方向,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生活情況、學習狀況,共同渡過疫情難關。另外,線上教學的教師、學生都存在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輔導員要加強與任課教師之間的交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和日常情況。對于出現問題的學生,需要密切與家長聯系,做學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親近的人之一,很多輔導員有著與學生相近的年齡、相似的成長經歷、相同的興趣愛好等。作為大學校園里“年長”的學生,輔導員與大學生朝夕相處,是大學生的暖心哥哥、知心姐姐,應時刻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身心健康掛在心頭,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理解學生、服務學生,與學生建立濃厚情感。輔導員應充分發揮這一情感優勢,尊重學生,用平易近人的態度,真誠相待的行動,引導大學生向上向善,為大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