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平禮
(重慶市育才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1520)
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學生厭學情緒更濃,教學效率自然不會高。為此,本文對中職學校機電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掌握學生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差別教學,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從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中職畢業生[1]。
由于中職學校在家長和社會中認同度不高,在這樣的形勢下,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對學習不感興趣,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中下;且行為習慣,上課紀律也較差,玩手機、說話、睡覺時有發生。教師上課講解內容之前要花一段時間維持班級紀律,這樣就降低了教學效率,難以完成教學任務。
男生大多都選擇機電這個專業,男生的特點是好動、多話、有個性。但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學生厭學情緒更濃,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不會高。
根據教學模式和中職學校實際情況,提升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效率迫在眉睫,重要性具體從以下方面加以說明: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時承擔著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職責,既能突出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也能更好地做好中、高職之間的銜接。
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所需技能與他們在校所學的專業技能有密切聯系,專業教學效率的提升,充分體現以“行知合一、能力為本”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通過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確保他們在學習完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實踐等課程后能學以致用;具備對機電類產品的生產、調試、維修等技能,并養成終生學習意識,從而增強機電專業學生的競爭力。
理論源自生產實踐,學生應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教師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行知合一”,具體到機電專業學生,教師教學時應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應用聯系起來。可在學習理論之前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在生產實踐中讓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再回到學校課堂講解理論知識,這樣學生就能將理論聯系實踐,“行知合一”,提高學習興趣及動手能力。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教師在課程教學上應有意識地創設競爭場景,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可以讓學生分組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發表小組看法;教師量化考核小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并進行評價總結,小組的總分就是每個人的平時成績,實現學生全員參與小組競爭。因為每個學生都想表現自己,都想拿高分。最終促使學生掌握知識,完成課堂教學任務[2]。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感興趣。”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將一些較深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轉變成淺顯易懂容易掌握的內容,盡量與工作和生產實際相結合,凸顯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分層次要求: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應加強對其學習深度和廣度的拓寬;對于中等生應加強綜合能力的訓練;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則應加強基礎知識過關訓練,使其學有所得,不斷進步,從而增強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這樣,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也會積極預習后續知識并鞏固所學知識。學生的學習有了動力,相應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提高[3]。
目前,中職教學與傳統教學區別不大,還是沿用之前的教學模式,致使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對此,中職教師應不斷學習先進現代教育技術,并科學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技術、慕課、微課等教學手段,讓課本上空洞生硬的知識更加淺顯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從而提高機電專業的教學效率。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并利用團隊合作或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使學生學會“學習”。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既能提高教學效率,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掌握學生個體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差別教學,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從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中職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