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亞玉
(紹興財經旅游學校 浙江紹興 312030)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伴隨著中職學生的成長,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職學生對手機或電腦等智能產品是相當熟悉的。而在近幾年智能手機功能逐漸強大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時間花在瀏覽網頁或游戲上,加之網絡對其的誘惑,假期學習時間少且質量差。
在互聯網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升級步入云教學時代,而作為培養新時代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更應當成為時代發展的踐行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師都會使用微信、QQ等軟件作為師生交流的平臺,教師不僅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答疑,也能推送教學資源,如微課、試題、參考資料等。但以這些方式推送教學資源后,教師無法確定學生是否已查收相關文件及信息,無法判斷學生是否看過上述學習資料,并按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或拓展,且最終的學習成果也無法以量化的數據形式進行清晰的反饋,從而影響學生之后的學習任務布置與推進[1]。
傳統教學模式下對課堂學習效果的評定一般分為過程性考核和期終考核兩部分,而假期學習效果的評定幾乎是只基于結果的考核。大部分同學在假期中沒有設定階段性的計劃與目標,呈拖沓散漫式的學習模式,待假期將結束開始瘋狂趕作業。筆者認為,在假期中學生整個學習活動的參與情況才應該是我們考核和評價的重點,對每一位學生在假期中的階段性表現應有詳細的記錄,根據個體特點及整體情況及時跟進和調整假期學習方案。
針對上述中職學生假期學習情況的各方面分析,我們更應該冷靜思考與理性分析,找出解決措施,提升中職學生的假期學習質量。
基于以上問題,引入“釘釘”平臺,很好地破解了以上諸多問題。“釘釘”是一款集辦公與教學于一體的免費平臺,在電腦端和智能手機端都可以便捷登錄,而釘釘功能中的“釘釘班級群”幾乎覆蓋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利用“Ding消息功能”發布學習資源和學習任務;通過在線課堂進行實時互動式教學;依托“釘釘家校本”功能,以任務為導向切割學習任務清單,鞏固升華知識點,還可進行分組、投票、二維碼測試、線上直播討論、答疑、作業展示,測試等。基于“釘釘班級群”平臺的學習活動形式多而巧,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且能及時掌握消息的結果反饋,與其他軟件相比,更適合學生假期學習。
釘釘的一個特色在于隨時Ding一下 ,并且使用者發出的每條消息,都會在下方顯示“已讀”或者“幾人未讀”,可以隨時跟蹤他人有沒有看到“釘”的狀態,顯示未讀數,和未讀的人。對于沒有查收消息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將內容以電話錄音或短信的方式一對一發送到對方手機上。Ding消息也會保留在手機中,便于用戶隨時收聽。較于QQ或微信等通訊軟件,釘釘更便于教師將班級公告、學習任務單等消息及時通知給所有學生,對于沒有查看消息的學生還可以多次通知提醒,可精準掌握學生查收消息的詳細情況,不僅信息的及時性能得到保障,更能提高工作效率[2]。
以往大部分教師普遍采用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或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微課視頻等學習材料,然卻無法監督學生完成情況。“釘釘直播授課”這一功能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能在某一約定好的時間段開始在線授課,通過屏幕分享的方式,可播放提前準備好的微課視頻,也可播放PPT進行遠程授課,還可通過互動面板或連麥方式進行實時互動、在線答疑。若學生無法在約定好的時間內進行聽課學習,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通過直播回放進行學習。無論是在線聽課還是直播回放,釘釘都能詳細記錄觀看成員、未觀看成員及回看成員,并以直觀的數據對學生學習的時長進行量化統計,便于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對之后學習任務的推布置與推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且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能更科學、全面[3]。
作業打卡這一模式早已屢見不鮮,然采用較多的方式是通過QQ群、微信群或藍墨云班課等軟件進行拍照上傳。雖這類模式也能將學習任務階段化,學習成果可視化,但對成果的統計需耗費大量時間,也很難便捷地對每位學生的作業進行實時批改、點評,并將結果及時一對一地反饋給學生,而釘釘中的家校本功能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將每天或每階段的學習任務單通過家校本進行發布,選擇在線提交,規定好提交時間,發布成功之后即能查閱提交學生名單與未提交學生名單,還可對未按時提交的學生進行一對一提醒。除布置任務查看完成率這些功能,家校本還能對學生的作業進行一對一點評,對作業中有誤的知識點可圈點標明,且可在錯誤點旁注以文字說明,若是優秀的學生作業,則可將其設置為優秀作業,系統自動將其分享于班級群,供其他學生借鑒學習。家校本從發布學習任務,到詳細統計學生提交情況,再到實時批改點評,一對一反饋結果,一連串的功能不僅解決了教師難以進行針對性批改、點評、量化的難題,還能通過優秀作業推動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通過“釘釘”在提升中職學生假期學習質量中的應用實踐,發現“釘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學生假期學習質量,能對學生學習過程即時做出科學、智能化的評價、激勵和反饋,有利于引導學生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總之,面對信息化變革浪潮,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積極作為,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的教學能力,采用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學習專業知識,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實現差異化的教學、個性化的學習、精準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