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宇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 浙江杭州 311100)
小學階段正是為學生打基礎的關鍵時刻,在這一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參與運動,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還要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學生能主動參與體育運動,促進自身身體素質的發展。將趣味田徑項目融入小學體育課堂,能夠激發學生對田徑項目及體育運動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運動[1]。
趣味田徑項目是由國際田聯總部于2005年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等發育特點制訂出的一套以短跑、耐力跑、跳躍、投擲等項目為內容的活動游戲,其項目內容與傳統的田徑項目基本相同,但與傳統田徑項目相比,趣味田徑項目更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田徑項目上降低了項目動作的難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學生參與趣味田徑的意愿更加強烈,從而逐步讓田徑項目成為了一種學生樂于參與的運動,引導學生在享受趣味運動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最終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2]。
趣味田徑項目是一項團隊氛圍濃厚的項目,其中的許多環節都需要團隊合作來完成,如平地接力跑、障礙接力跑、雙人賽跑等,這樣的項目內容也決定了項目本身團隊氛圍濃厚,在課堂上開展趣味田徑項目,引導學生參與田徑運動,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發展。
與傳統的田徑項目相比,趣味田徑項目在教學輔助器材上也做出了很大的優化,傳統的田徑項目中有許多項目都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投擲標槍,傳統的標槍不適合小學階段學生使用,容易發生危險;短跑跨欄接力,傳統的跨欄也有著一定的危險性,影響學生的運動安全。趣味田徑項目針對這些危險性大的項目作出了優化與調整,將標槍的槍頭改成了塑料或其他柔軟材質,能夠更大系數地保護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運動安全,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相較于傳統田徑項目枯燥、單一的項目開展方式,趣味田徑項目有著更強的趣味性及更加靈活的教學開展方式,能夠改變傳統體育課堂上的枯燥乏味,加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讓小學體育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趣味田徑項目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趣味田徑項目中,參與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例如,在體育課堂上,傳統的田徑項目都是圍繞跑道或者直線進行跑步練習,對于學生來說枯燥乏味,教師可以改變學生的練習方式,在直線跑環節加入游戲中才有的障礙物設置,障礙物不需要太高,但是學生只能繞過障礙物,不能直接沖過障礙物,否則就算“失敗”,需要重新再來,將游戲中的元素搬到課堂之上,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穿梭類型的跑步練習,將學生分為甲乙兩組,兩組分別縱列排隊,每人之間間隔兩米,乙組跟隨教師做出統一的動作,不能隨意挪動位置,甲組隊員則是保持距離在乙組中進行穿梭,碰到乙組隊員后需要重新返回起點開始,甲組全部完成后結束,甲乙組分工調換,乙組開展穿梭跑,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靈活,能讓學生的參與意識更強烈,激發學生對趣味田徑的興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3]。
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開展離不開教學輔助設施的支持,而與傳統田徑項目相比,趣味田徑項目最大的區別就是弱化了教學輔助工具的專業競技成分,讓田徑項目變得更適合學生,教師在開展趣味田徑項目教學時,應根據實際教學的需求為學生開發新的教學工具,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降低趣味田徑項目的難度,弱化其中的競技成分,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例如,在進行投擲練習時,教師可以讓這個項目更加“接地氣”,讓學生自己制作投擲物,用紙張作為原材料,制作“紙棒”,進行投擲練習,加強田徑項目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投擲比賽,比一比誰投擲的更遠。在進行蛙跳、兔子跳練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為自己的頭上制作頭飾,如蛙跳就用紙制作青蛙的頭部掛件,兔子跳就用紙制作一對兔子耳朵,弱化其中的競技氛圍,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趣味田徑項目之中,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其他學生有著一定的個體差異,身體素質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時,若是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為學生制訂統一的運動標準,進行統一的運動項目,學生個體在課堂中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就會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開展分層體育練習,滿足個體的需求,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400米跑步測試,記錄測試結果,大致掌握學生身體素質,在進行蛙跳練習時,教師將學生進行分層,為學生制訂幾個區間的鍛煉目標,“能夠連續完成15個標準蛙跳”“能夠連續完成25個標準蛙跳”“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自由選擇加強蛙跳練習”,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狀態進行鍛煉,充分滿足學生個體的鍛煉需求,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項目,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之中,但想要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教師不僅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運動,還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運動,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運動,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讓學生一直保持運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例如,在課堂上,教師開展趣味田徑項目,教導學生田徑技能與知識,在完成一個階段的教導后,教師可以在學校范圍內組織開展趣味田徑運動會,讓學生根據自身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報名,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能夠利用好自身的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運動的練習,深入掌握運動技巧,在參與的過程中享受田徑運動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4]。
趣味田徑項目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教學,在保護學生運動安全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對學生有重要意義。教師應深入探索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將趣味田徑的趣味性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