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滿 卓緣圓 葉楊陽 黃小樂 楊卓欣 寧 艷
1.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廣東深圳 518028;2.深圳市中醫院針灸科,廣東深圳 518033;3.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廣東廣州 510405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于1935 年由Stein 和Leventhal 首次對其進行報道[1],是影響育齡女性生殖內分泌的常見疾患。我國患病率在6%~15%,有時甚至高達20%[2],是以高雄激素血癥(HA)和胰島素抵抗(IR)以及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癥(HI)為特征的生殖內分泌代謝紊亂綜合征。PCOS 臨床表現為月經紊亂,伴有持續性排卵障礙以及卵巢多卵泡改變,其所導致的不孕問題在無排卵性不孕中的占比為75%[3],已然成為世界生殖醫學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針刺治療PCOS 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即通過調控激素水平、改善機體代謝、增加排卵率等途徑來實現[4]。本文將探討以調任通督法為理論指導、針灸為手段,治療PCOS 的臨證思維,茲探析如下:
PCOS 屬西醫病名,中醫古籍文獻尚未發現相應病名。基于其主要臨床表現,可以隸屬于“月經后期”“閉經”“不孕”等范疇。《黃帝內經》首見閉經描述,稱其為“女子不月”“月事不來”。《素問·上古天真論》言“腎氣盛,天癸至,任通沖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此為婦人受孕之機制,不孕最早記載亦見于《內經》。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提出“月水不利無子”“月水不通無子”“結積無子”等病因病機。根據古今文獻挖掘,PCOS 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失調、情志失暢等諸多病源所致[5]。PCOS 先天不足的基本病因病機為腎虛,主要致病因素為痰濕,痰濕影響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功能乃PCOS 發病的首因。臨證上主要是通過腎氣不足及痰濕來論治。痰濕閉阻胞宮,導致經行不暢。《竹林女科證治》中指出“形肥飲食過多,而過期經行者,此濕痰壅滯,軀脂逼迫也”和“形肥經少,此痰凝經隧也”。《名室秘錄》提到:“痰氣盛者,必肥婦也……難以受精。”《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云:“不孕之故傷任沖,痰飲脂膜病子宮。”都提出痰濕閉阻胞宮,導致不能攝精成孕。羅頌平[6]認為腎精不足,元陰虧虛,可使沖任失養,無以下注胞宮,引起月經后期、閉經等,陰損及陽同樣可影響整個機體代謝能力,導致排卵障礙。《傅青主女科·調經》中認為“經水出諸腎”。明確腎陰為月經的重要物質基礎。《醫學正傳》提出“月經全借腎水施化,腎水既乏,經血日益干涸”。如果腎水不足,沖任脈失于濡養,可致月經后期或閉經。《校注婦人良方》云:“有腎虛精弱,不能融育成胎者。”提出腎虛精弱可致不孕。
由此可見,中醫學認為,脾胃受損,聚濕生痰,痰濕下注胞宮又或先天稟賦異常,癸水不足,天癸乏源,以及腎虛精虧、沖任不足是PCOS 的根本所在,督任沖三脈元氣損耗,督陽不振,任不通沖不盛導致PCOS基本病機。
李中梓《醫宗必讀》中提出“先天之本在腎”,強調:腎藏精生髓,上通于腦,下泌天癸,沖任之本,系胞之處,月經之本,主生長發育,主生殖,為水火之臟,是為生命之源,先天之本。《難經二十難》中指出,督、任、沖三脈同源,皆源于“胞中”先天精氣。“任脈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上關元,至咽喉,別絡唇口”[7],統司男女“天癸”,主宰人體陰陽之氣化,任脈脈氣耗損,致女子“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而“督脈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腦”[8],因此可見任督二脈是一個聯系人體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橋梁。任、督二脈為腎所司,均起于胞中;任脈行于身前,為諸陰經之海,陰津精血皆灌注于任脈,而上通于腦;督脈行于身后,為諸陽經之會,主氣亦主陽,循脊髓入腦。《素問骨空論》中提出,任、督二脈同生殖、發育的關系緊密,《奇經八脈考》“其脈起于腎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橫骨圍之中央”[9];文中提到的“胞中”位于人體少腹部內,其位置大約于兩腎之下到少腹橫骨中央,乃男女藏精氣之所,相當于現代醫學中生殖系統及其內分泌腺;王冰有云“胞中者,謂男女丹田之通稱也,在女子為女子胞,在男子即精宮”[10];沖、任、督在婦女生理、病理上相配相資,構成中醫婦科理論的核心部分[11]。沖、任、督、帶對女子月經、生殖、泌乳等生理功能的調節作用,現代醫學認為與神經-內分泌系統相關[12]。有學者提出經絡中樞理論,認為人體任脈系統是由內胚葉的腸管系組成,督脈系統是由神經系統及皮膚的外胚葉組成。丘腦下部-腦下垂體系統支配的自主神經系統乃人體五臟六腑之所屬,認為是任、督二脈的上極,亦屬于經絡中樞系統范疇[13]。當任、督二脈失常可引起人體陰陽平衡失調,氣機逆亂,痰瘀內生,導致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功能失常,是PCOS 發病主要原因[14],同時任、督二脈與PCOS 兩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最后形神俱病。因此,任督二脈的生理功能與PCOS 病因病機有著密切的關聯。
中醫學認為,先天腎虛精虧、后天飲食失制、沖任不足等都是PCOS 的致病因素。PCOS 的病變部位雖與五臟有關,但主要在腎、脾、肝三臟,更重要的體現在腎-天癸-沖任-胞宮軸上。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可見任、督脈二脈的循行路徑和肝、脾(胃)、腎三臟密切相關[15]。任脈的循行分布,在《黃帝內經》中有記載,《素問·骨空論》:“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7]任脈絡脈的記載,則見于《靈樞經脈》中:“任脈之別,名曰尾裁,下鴻尾,散于腹。”在任脈循行線路上,和六條陰經均有直接或者間接的交會,足三陰經循行是從足走腹胸,其在關元穴、中極穴同任脈交會,手、足三陰經于胸腹部和任脈關聯,奇經八脈之沖脈與任脈同起于胞中并通過會陰、陰交交會,陰蹺脈交貫沖脈,陰維脈于天突、廉泉與任脈交接,因此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的循行分布,提示督脈的循行連系于腦、腎等臟器。《難經·二十八難》原文記載:“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素問·骨空論》篇中記載:“督脈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纂間,繞纂后,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于目內目此,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蓋下至纂,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8]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與督脈交接于大椎,帶脈出于督脈,陽維脈交接于督脈之風府穴、啞門穴,因此督脈為“陽脈之海”,督脈乃和腦關系最為緊密的經脈。任脈統司全身陰精,督脈統司全身陽氣,任督二脈總司諸陰諸陽,兩脈交會共司周身陰陽,通調全身十二經脈、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
任、督二脈循行路線直接或間接與PCOS 的病位(腎、脾、肝)關聯。由此可見,調任通督針法對于PCOS的治療是從任、督二脈入手。選穴多選取任、督脈及肝脾腎三條陰經經脈上的穴位,取任脈的關元、中極,肝、脾、腎三經交會穴之三陰交穴,取督脈的中脘、關元、中極,此外還有經外奇穴卵巢、子宮穴以調補胞宮。這樣配穴可達到治肝腎、調沖任的目的,維系機體陰陽平衡,調節月經的正常來潮[16]。
現代醫學中PCOS 作為單獨的疾病,現代研究證實,PCOS 的發病與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的失衡關系密切,PCOS 導致內分泌紊亂,雄激素升高,優勢卵泡發育抑制等[17]。根據PCOS 的中醫病因病機,我們認為治療原則應重在調理陰陽平衡以調經。通過氣血調理,陰陽平衡,沖任疏通,促使異常的月經恢復正常[18]。任督二脈所出同源,腎之所主,統司周身經脈,任主胞胎,督主統陽,“調任通督法”通過任督二脈主生殖及與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關系[19],依據任督二脈調和陰陽的功能及任督二脈循行和主治,前后配穴,陰中引陽,陽中引陰,調理陰陽,循環往復,維系陰陽相對平衡[20]。“調任通督針法”治療PCOS,選穴含任脈的關元、氣海、中脘、中極穴同督脈之命門穴[21]。關元位于臍下腎間動氣之處,氣血化生之源,乃十二經脈、五臟六腑及生命活動原動力[22]。《針灸大成》記載:“關元主月經不通,絕嗣不生。”關元乃足三陰經與任脈之交會,小腸募穴,主藏魂魄,此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該穴能調理足三陰經以及沖任脈,同時主血主胞之疾[23];氣海穴,為人體元氣之海,定位于任脈之上,關元之旁,與關元穴合用固腎益氣。《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載:“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載:“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此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之功。中極穴乃任脈和足三陰經交會穴,調理任脈以及足三陰之經氣,治絕嗣不生[24]。《針灸資生經》云:“中極治婦人斷緒,失精絕子。”中極為腎肝脾、任脈之會,膀胱之募,主陰血,與關元同為“婦人斷緒最要穴”[19]。中脘穴乃胃之募穴、腑之會,具有疏通中焦氣機、補中益氣、疏理中氣功效,針對痰濕內生所導致之不孕癥、閉經等疾患,針刺中脘穴具有健脾化痰、化瘀除濕的功效[25]。命門為督脈穴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類經圖翼》云:“一云平臍、用線牽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絕子。”調任通督針法通過任督二脈穴位通調任督二脈,化生、調節、補益、傳輸臟腑的氣血津液,以充養腎精,疏經通絡,達到理氣和中、祛痰除濕、平衡氣血陰陽的功效,最終改善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功能[26]。同時中脘、關元、中極均為募穴,滑壽注《難經》記載:“募,猶募結之募,言經氣之集于此也。”中脘穴位于中焦,為三焦之樞紐,通暢三焦氣機,具調理中焦脾胃之功;小腸募穴關元、膀胱募穴中極,兩穴位均位于下焦,元氣所聚之處,具有調理下焦氣機、培腎固本之效[27]。上述募穴不單調整三焦臟腑氣機升降,亦可治療臟腑病癥,諸穴合用改善PCOS 的癥狀。臨床對照試驗證實,通過調任通督針刺法治療的腎陽虛型的PCOS 不孕患者治療后月經周期較前縮短,子宮內膜最大厚度、雙向基礎體溫、排卵、妊娠例數增加[28]。采用調任通督法選穴及通過穴位埋線操作,治療后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LH/FSH、睪酮(T)水平較對照組明顯下降,且治療組在改善子宮內膜厚度和宮頸黏液性狀上優于對照組[29]。采用調任通督針刺法結合枸櫞酸氯米芬促排卵,結果顯示其排卵率、改善子宮內膜厚度及宮頸黏液性質優于單純藥物治療的對照組[30]。通過“調任通督針刺法”可使患者A 型子宮內膜所占比例均增高,血清LH 水平均較前下降,排卵率增高[31]。
綜上所述,盡管近年來針灸治療PCOS 的內分泌及代謝紊亂方面具有改善作用,但在排卵障礙及妊娠率低等方面能存在許多的不足。臨床上雖通過調任通督法治療PCOS 已取得療效,證實了任督脈的生理功能、循行、主治等均與PCOS 有著密切的聯系[32],但以任、督二脈上選穴為主治療PCOS 標準方案仍較少[33],臨床數據需進一步完善;且基礎研究中關于任脈以及督脈治療PCOS 的機制研究尚未闡述明確;以上都是今后需要強化的部分。先前臨床試驗驗證調任通督法論治PCOS 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通過實驗研究進一步揭示其發病機制,進一步探索針灸治療PCOS 的選穴規律或臨床經驗總結,豐富針灸治療的研究內涵,為PCOS 的臨床論治提供另一條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