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媚 賀 為 邵丹丹 譚婉婷 曾玉恩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腦病內科,廣東珠海 519015
全腦血管造影術是一種通過股動脈穿刺插管進行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的檢查手段。近年來,腦血管病發病率逐漸升高,然而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全腦血管造影術已經廣泛運用于臨床,成為腦血管疾病診斷最常見、最權威的“金標準”,以及實施神經介入治療的重要基礎[1-3]。相比于CT、MRI 等檢查手段,全腦血管造影術能夠更全面、清晰地了解血管形態、走形、分布,從而確定病灶所在位置,以保證臨床治療準確實施的特點[4]。尿潴留是腦血管造影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5-6]。研究數據顯示,有32.2%的全腦血管造影術患者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難,其中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7]。由于部分患者術后不能及時適應臥床排尿的生活狀態,甚至出現緊張心理,從而容易繼發排尿功能障礙問題[8]。而長時間的尿液潴留容易引起腹部脹滿、尿路感染、穿刺點滲血或滲液、周圍皮膚血腫等并發癥。為切實提高患者術后排尿功能,幫助患者在術后早期能順利排出尿液,降低導尿率,減少并發癥,減輕患者痛苦,優化患者治療體驗,提高患者總體滿意度。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探究系統化護理干預對全腦造影術后尿潴留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腦病內科住院且計劃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的患者共265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133 例和對照組132 例。觀察組:男82 例,女51 例,年齡27~84 歲,平均(59.25±11.75)歲;對照組:男80 例,女52 例,年齡28~83 歲,平均(59.18±12.4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其他基礎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實施全腦血管造影術圍術期常規護理,內容主要包括:①術前:手術知情同意、注意事項告知;②術中: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表情變化;③術后:進行穿刺處護理、病情觀察、飲食護理、活動監督以及疼痛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全腦血管造影術圍術期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系統化護理干預。系統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2.1.1 加強心理護理 對全腦血管造影術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穩定其情緒。由于部分患者對手術不太了解,可能會產生抵觸心理,本研究在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生活習慣及性格特點的前提下,及時與其溝通交流,耐心解答他們心里存在的疑惑。告知患者本次手術的目的,介紹以往成功案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邀請曾經做過該項手術的康復患者以親身經歷講解手術過程及其感受,或者在術前帶患者參觀手術室,使其提前熟悉手術環境。另外,向患者介紹本次手術的責任醫生和護士,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關系,以解除患者思想顧慮,緩解緊張、焦慮情緒。
1.2.1.2 加強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依從性、緩解患者心理負擔[9]。在術前責任護士應當主動與患者交談,介紹全腦血管造影術的相關知識。例如,詳細講解手術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術前需要提前做好的準備工作;術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術后臥床休息和肢體制動的時間;告知患者術后有可能會出現尿潴留現象,及其有效地預防或緩解方法。
1.2.1.3 加強床上排尿訓煉 在術前兩天向患者說明床上訓練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強調如果術后發生尿潴留可能會引起尿路感染、腹脹、頭痛等并發癥,而術前排尿訓練可有效降低尿潴留事件的發生,以爭取獲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指導患者進行會陰部肌肉鍛煉,并訓練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進行排尿。具體方法:囑咐患者平臥,當感到有排尿意識時,把提前準備好尿壺放置于尿道口,讓患者自主排尿,每天反復練習多次,以患者能熟練掌握且排尿通暢為度。若經長時間訓練仍無法排尿,可采用聽流水聲的方法進行誘導排尿。排尿訓練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盡量回避,給患者營造輕松、舒適的環境。
1.2.2 術中護理
讓患者平臥,根據手術相關要求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并提前告知患者手術過程中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囑其在術中如有身體不適,及時反饋給醫護人員。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表情變化,并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安撫其緊張情緒。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放松心態,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1.2.3 術后護理
在完成全腦血管造影術之后,叮囑患者臥床休息12 h,期間觀察術口有無滲血、滲液以及血腫情況出現。鼓勵患者在術后4 h 之內多飲水,以加快造影劑的排泄。患者應在術后3~4 h 進行首次排尿,且尿量應在200 mL 以上。若術后4~6 h 雖出現膀胱充盈、脹滿且有尿意,但未能通暢排出尿液,則采用流水聲誘導、中藥熱敷、腹部按摩等方法協助其排尿。若經過誘導排尿或術后超過6 h 仍未能自行順利排尿,則通過留置尿管進行導尿的方法,以減少其膀胱尿潴留,防止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排尿功能分級(排尿功能完全恢復者為排尿正常;排尿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甚至需要他人協助才能順暢排尿者為排尿一般;排尿困難,需要通過實施導尿才能順利排尿者為排尿困難[10])、并發癥(頭痛、穿刺點瘀斑、局部血腫、腹脹、尿路感染)發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護理服務和護理效果兩項,患者可對每項作出滿意(10 分)、基本滿意(5 分)、不滿意(0 分)3 個等級的評價。若15<總分≤20 分則為整體滿意,10≤總分≤15 分則為整體基本滿意,0≤總分<10 分則為整體不滿意,總體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人數×100%。
采用SPSS 22.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尿潴留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排尿功能總體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排尿功能比較[例(%)]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其他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對治療效果的總體滿意度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全腦血管造影術是一種較為安全的腦血管疾病檢查手段,它通過往頸部血管注射造影劑后進行攝片的方式,觀察腦部各類血管的形態、分布及走向。由于術中痛苦小、術后恢復快,全腦血管造影術目前已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成為了與CT、MRI 優勢互補的重要檢查手段[11]。全腦血管造影術作為一項新興的診療手段,雖然目前逐漸在臨床廣泛應用,對幫助腦血管疾病患者重獲健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它的使用仍然會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出現,由于腦血管造影術是有創性的,并且為防止穿刺局部形成血腫,患者在術后常常被要求絕對臥床及下肢制動12 h 以上,而排尿體位的突然改變,或者精神情緒的不穩定均容易引起排尿困難[12]。如果潴留在膀胱里的尿液不能及時被處理,便可能會誘發尿路感染、腹部脹滿疼痛、血壓升高、腦出血以及癲癇等一系列并發癥,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13]。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例)
研究數據顯示,在所有行全腦血管造影術后尿潴留患者中,因心理精神因素及不適應體位改變引起排尿困難的占較大比例[14-15]。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床上排尿功能訓練,術中多給患者鼓勵,安撫其情緒,術后通過理療、流水誘導等方法協助患者排尿等護理干預措施對全腦血管造影術后尿潴留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6-19]。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在全腦血管造影術術后的4 h 內增加飲水量可有效預防尿潴留[20]。本研究通過對全腦血管造影術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與常規護理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排尿功能明顯得到改善,尿潴留及其他常見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同時,觀察組治療總體滿意度也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P <0.05)。
綜上所述,在全腦血管造影術圍術期實施系統化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排尿功能,降低尿潴留率,以及預防尿路感染、腹脹、頭痛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系統化護理措施操作簡單、無創無痛,既深受患者喜愛,又能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腦血管疾病相關治療方案有效開展,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