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碩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450000)
在新時期背景下,國家對于新能源的研發和應用十分重視,氫能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但氫能源應用存在難度高,成本高的缺陷,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氫能源產業的發展。但將其與鋰電池相融合,則可以促進二者實現共同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在新能源汽車中內置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形成混合能源結構,從而達成預期的目的。
氫能源產業鏈由多個環節構成,涵蓋了氫氣制造、運輸和應用的全過程,其中鋰電池就屬于重要的一環。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氫氣制備:氫氣制備的方式有許多中,現階段應用范圍較廣的制備方法包括化工原料制氫、電解水制氫、氯堿工業副產氫、以及生物和化學制氫等方法。氫氣存儲和運輸方式,與天然氣大致相同,分別為氣態、固態和液態等存儲方法,而運輸方式則以管道運輸為主[1]。
1.2 鋰電池的類型和應用: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目前混合能源汽車應用的電池包括兩種,一種是動力鋰電池;另一種為燃料電池。其中前者制作所需零部件和材料較多,但技術較為成熟,故應用較為普遍。而后者的應用范圍和方式較為狹窄,尚未實現大規模的普及。
1.3 氫能源產業鏈發展現狀: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制氫行業整體上呈現出上升發展的態勢,但優勢主要集中于上級產業鏈,據了解得知,自2010 年后,我國制氫量常年位于世界前列,在制氫方面,擁有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氫能源制備方式較為傳統,主要以礦產資源制氫和堿性電解水制氫為主,但是這種制氫方式,不僅會耗費大量的資源,還容易破壞環境,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安全事故。而國外發達國家,更重視新能源制氫技術的發展,而我國新能源制氫尚處在起步階段。氫運輸方面也同樣如此,國內外各具特色,總體而言,氫能源商業化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1.4 加氫站數量:據了解得知,截止到2018 年,世界上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國家是日本,總數量接近100 座;緊隨其后的國家是美國和德國,但兩國與日本間的差距卻十分顯著,共有加氫站102 座。統計資料表明,世界各國擁有的加氫站總量為380座,上述三國加氫站數量就占據了50%以上,由此可見,發達國家在氫能研發領域,尚處于領先地位,且這種地位在未來幾十年內很難被動搖。與之相比,國內加氫站數量較少,僅為23 座,但依然位居世界前列。
雖然氫能源屬于清潔能源的一種,且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但是其尚不具備商業化的條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應用便捷度不足,導致氫能源汽車在特殊條件下無法適用,存在十分嚴重的使用缺陷。具體表現為加氫站數量不足,全世界加氫站的數量僅為300 余座,且集中于幾個國家,由此可見,加氫站的普及和發展情況并不樂觀,致使與之相關產業發展受阻,這對于氫能源商業化發展而言,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2.2 氫能源性價比過低,雖然與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相比,氫能源屬于一種清潔能源,但其制備、存儲和運輸所耗費的成本較高,故性價比偏低,尚無有效的方法對氫能源應用成本進行控制。尤其是在分布式條件下,氫能源產業鏈的發展面臨著挑戰,其中氫氣無法實現普及應用就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控制氫氣成本,應成為相關產業重點研究的問題。
2.3 氫能源產業想要突破影響因素的限制,需要國家給予其政策上扶持。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政府對氫能源行業發展十分支持,在制定行業發展規劃的同時,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其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要求政府部門做好加氫站的建設,為氫能源行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氫能源行業的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逐步掌握關鍵技術,構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氫能源池機械動力系統技術平臺。在產業鏈配置上,我國相關行業建立了關鍵零部件的研發體系,包括供氫系統、變換器、燃料電池發動機等等。
國家能源集團于2019 年召開了會議,并與國內多家企業和研究機構達成了合作,并頒布了《中國氫能源及燃燒電池白皮書》,明確了我國氫能源和鋰電池未來發展的目標。
通過查閱資料可知,氫能會在未來成為我國能源體系的重要部分,其應用范圍也會涵蓋各個領域。
在氫能源的推動下,鋰電池行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通過查閱統計資料可知,截止到2017 年11 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接近75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超過50%,純電汽車在其中占據的比例超過90%,而混合動力汽車所占比重為9%左右。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實現了快速發展,與國家扶持政策存在密切的關聯,具體表現為2017 年1 月份,國家頒布了受補貼退坡政策,在這個政策的影響下,當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但伴隨著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其銷量逐漸回暖,最終于11 月份突破新高。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鋰電池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鋰電池產量大幅度提升,2016 年全年,我國鋰電池生產量超過了78 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其增長幅度超過了40%。并且這種發展趨勢,會在扶持政策和氫能源廣泛應用的背景下而長期保持。
筆者結合國內氫能源產業鏈發展情況,對鋰電池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做出了如下預測:
3.2.1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氫能源會在未來實現商業化和產業化的發展,在達成這一發展目標之后,有助于促進鋰電池行業的發展。在資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國家對于新能源的使用和發展十分重視,而氫能源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一種,故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氫能源進行研究,并推廣以氫能源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作為其重要組成的鋰電池,在產量和銷量上必然會增加,故鋰電池行業的規模會在未來不斷擴大,有望取代傳統的能源結構。
3.2.2 動力電池促進增長,市場占比不斷擴大。國家在近些年制定和頒布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其目的就在于扶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以預見,在未來氫能源將成為汽車的重要動力源,與之相匹配的鋰電池也會實現進一步發展。總體上來看,在不可再生能源枯竭之后,以氫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必然會成為主要能源。
3.2.3 新技術運用,可以促進顛覆性產品的發展。目前,技術是制約氫能源鋰電池發展的關鍵因素,但這種情況會在鋰電池應用范圍擴大的背景下得到改善。目前,鋰電池不僅在汽車領域應用,在軍事領域、新能源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受到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先進材料和制造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各種先進的產品涌入市場,推動鋰電池行業進入了百花齊放的時代。
可以預見,在高新技術和材料融合應用后,鋰電池產品會實現突破變革,可以打破加氫站不足、應用環境惡劣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產生的束縛。
綜上所述,氫能源的應用與鋰電池技術的發展存在密切的關聯,其中一方的發展,可以對另一方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從實際情況上看,氫能源使用尚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主要包括應用成本高昂,技術不成熟等,而鋰電池作為一種成熟的技術,可以彌補其不足。具體表現在新能源汽車上,新能源汽車如果僅將氫能源燃料電池作為動力來源,其動力無法得到保障,而鋰電池的應用,能夠使其動力需求得到滿足。因此,相關行業應加強對二者關系的整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二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