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佳斌 石鵬飛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050011)
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藝術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將傳統的戲劇藝術推廣普及給年輕的群體,讓廣大青少年承擔起傳承弘揚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藝術的光榮使命。而以CG 技術為支撐的動漫、短視頻、微電影等數字音視頻藝術形式在當代廣受年輕群體的喜愛,在年輕群體中擁有廣大受眾。因此,CG 技術與傳統戲劇藝術的融合在今天無論對于傳統戲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還是對CG 作品本身的傳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統戲劇如何更好的在當代社會進行傳播普及是傳統戲劇當前面臨的重大困難。如今,新媒體、互聯網等高科技的傳播媒介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自身傳播賴以依靠的劇場、舞臺、民間社戲等傳統傳播方式和演出平臺正在因為時代的發展變化而日益遠離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因此,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當代觀眾更習慣于通過手機、網絡、電視等新媒體進行作品收看。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藝術與CG 技術相融合,可以利用CG 作品在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品臺的傳播優勢,促進傳統戲劇在當代進行更廣泛的傳播。
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自身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多年的藝術積淀中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藝術風格。當前我國以CG 技術為支撐的動漫、微視頻等作品受歐美、日韓等潮流時尚風格的影響,創作風格科技感強,也更偏向于西方風格的前衛時尚。中國的傳統戲劇藝術風格與動畫相結合的創作思路成熟已久,曾創作出《大鬧天宮》、《鐵扇公主》等優秀作品。因此,我國當代的CG 創作團隊從傳統戲劇中的藝術風格和審美元素中汲取營養,可以極大地豐富CG 作品民族化的創作題材與表現形式。
在當代,CG 技術的制作團隊和其受眾多為年輕人,他們對高科技、新技術的興趣正呈現著與日俱增的態勢,他們中很多人甚至成為了以動漫、微視頻、微電影為代表CG 作品的忠實觀眾。相反,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藝術正面臨著青年觀眾缺失、青年傳承人缺失的嚴重問題。另外,我們必須面對的實際情況是,當前備受年輕人喜愛和追捧的動漫CG 作品大多是歐美、日韓等國外的作品,展現的是國外的時尚和藝術風格,向中國觀眾傳遞的是國外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中國年輕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國外的文化和三觀。因此,CG 技術與傳統戲劇藝術融合,講好中國故事、傳承民族文化在當代青年人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就顯得更為迫切。CG 技術與傳統戲劇藝術融合,創作出一批符合當代青年人喜好的動畫、微視頻等作品,有利于讓年輕的群體了解熟悉傳統戲劇文化,有利于傳統戲劇文化在青年人中的普及,可以起到擴大傳統戲劇青年觀眾群體的作用。
如今,以動漫、微視頻、微電影為代表的CG 作品商業化運作模式日益成熟,且利益可觀,繁榮而規范的新媒體作品市場環境正在逐漸形成。除了吸引了大量從業人員和觀眾群體外,當前動漫、微視頻、微電影等新文化藝術形態的繁榮和市場前景的可觀也吸引到大量投資商的支持與青睞。與之相反的是,傳統戲劇藝術的演出場所和演出機會在當代文藝市場環境中越來越少,傳統戲劇藝術的研習、傳承、弘揚所需的經費也越來越難以通過文藝市場和商業化的運作來得以補充,傳承和發展傳統戲劇藝術的經費越來越依賴于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視以及相應的政策扶持。這種狀態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傳統戲劇藝術的正常發展和傳承,也將使得傳統戲劇藝術越來越吸引到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日益增大的年輕繼承人。CG 技術與傳統戲劇相融合有利于文化市場中創作經費通過CG 作品的商業化制作傳播模式向傳統戲劇文化傳播方向傾斜,為傳統戲劇文化的推廣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
從當前的文藝市場呈現出的具體現象來看,以動漫、微視頻、微電影為代表的CG 作品在創作和傳播方面比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藝術有著更大的優勢和更深的市場潛力,傳統戲劇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就需要更多的借鑒和利用CG 作品的傳播優勢。通過互聯網和手機、平析電腦等移動終端傳播的CG作品及其他新媒體音視頻作品在新科技的應用下,呈現出短平快的傳播特點,充分利用起了用戶和觀眾的碎片化時間來進行傳播。基于此特點我們可以看到,CG 作品往往具有時長短、節奏快、趣味性強、主題鮮明、看點密集的特點來與傳播方式和用戶的觀看習慣相適應。而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藝術則與當代新媒體CG 作品的這些傳播特點不同,傳統戲劇藝術一場劇目演出時間長、節奏慢、韻味雖足但趣味性弱,不適應新媒體的創作傳播規律,僅僅依靠機械的把傳統戲劇錄制上傳到互聯網的方式并不能使傳統戲劇藝術在新媒體平臺上得以廣泛的、充分的傳播。因此,傳統戲劇藝術與CG 技術相融合就更需要通過文藝創新來對傳統戲劇藝術來加以改進取舍,使之符合CG 作品的創作傳播規律,才能在當前的文藝市場環境下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和更好的社會、市場效益。
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藝術在服裝、化妝、道具、人物表情、人物動作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獨特的審美和精神追求。傳承弘揚和發展傳統戲劇藝術不僅僅是讓當代觀眾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可以觀看到某一出戲劇、某一場演出,也不僅僅是讓年輕一輩的傳統戲劇傳承人學著唱一段、演一場,更重要的是傳統戲劇藝術的獨特藝術魅力能夠讓當代觀眾所領會到、感悟到,并使之稱為當代年輕一輩的傳統戲劇傳承人樂于汲取營養、樂于傳承弘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為了CG 技術與傳統戲劇藝術能夠更好的融合,更為了傳統戲劇藝術能夠得以更好的傳承弘揚和發展,CG 作品的創作就應該有意識的、有方法的去更多更好的體現傳統戲劇藝術中的審美特點。
如今,傳統戲劇在青少年傳承人的培養方面面臨著很大的困難,這種狀況下,熟悉傳統戲劇藝術的戲曲工作人員往往是年紀偏大的群體,而且他們大多被冠以藝術家的稱號,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都較高。但CG 技術是近些年隨著新科技才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其從業人員以年輕人居多,與傳統戲劇的老藝術家相比,CG 行業與IT 行業的年輕人社會身份與社會地位偏低。因此,傳統戲劇與CG 技術相融合就需要傳統戲劇老藝術家和CG 團隊的創意人員、技術人員共同打破創作團隊中世代的壁壘和社會身份、社會地位造成的差距壁壘以及高科技日益發展下的技術壁壘。CG 技術團隊要懂得尊重傳統藝術,尊重老藝術家;傳統戲劇藝術家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尊重新媒體新技術的規律,尊重CG 團隊的青年技術骨干,真正把他們當做是團隊項目中共同合作的主創人員,而不是僅僅把CG 團隊的年輕人當做來給自己干活、聽自己差遣的小工。只有傳統戲劇藝術家和CG 技術團隊應共同建立起成熟默契的創作團隊才能創作出更好的文藝作品。
以CG 技術為支撐的動漫、短視頻、微電影等數字音視頻藝術形式與以河北梆子為代表的傳統戲劇藝術相融合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弘揚問題,更是新時代中國文藝發展的一種新思路和新嘗試。我們要看到,在新科技新媒體日益發展的今天,傳統藝術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只有傳統與現代、藝術與技術相融合,從業人員各顯其能、各盡其智,才能將中國文藝推向一個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