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川 綿陽621000)
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在“能轉快轉,能轉盡轉,成熟一所,轉設一所”政策號召下,全國各地獨立學院積極響應,尋求新的發展,目前全國已有一部分獨立學院已經轉設為普通本科學校。借鑒已轉設成功學校的成熟經驗以及自身在轉型期工作體會,在實驗室建設有所突破,是在“轉設”評估驗收中獲得高分的關鍵。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以下簡稱城市學院)實驗室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前期階段(2006-2012 年),建校初期主要依靠母體學校展開實踐活動;發展階段(2013-2017 年),以依托行業辦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指導思想,實驗室建設全面鋪開,獲批省級實驗教學中心- 建筑節能工程中心,建設具有行業特色的綜合性實踐基地;提升階段(2018 年至今),在學校“提質升位”和轉設的環境下,我校改革實驗室管理體制,建設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促進校內實驗室資源優化整合,加大投入,強化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實驗室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顯著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全校圍繞“建筑節能行業”和“健康養老行業”兩大優勢行業,建設獨具特色的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了建筑節能工程中心,并依托此中心技術力量研制了業內領先的新型多源復用熱泵中央空調熱水系統,逐步形成成熟產品,一方面應用安裝到學生公寓,用以改善學生生活環境。響應國家號召,按照現代醫養護一體化健康養老新理念,建成上千平米健康養老實訓基地。學校在安縣城西校區重點打造了有行業依托的“智能建筑節能工程”及“健康服務業管理”生產性實踐基地,利用此基地,以改革畢業設計為抓手,以提升師生行業能力為綱,在新校區實行多專業學生在校最后一年的行業能力綜合訓練。讓學生在真實的工廠環境與生產流程中,從事技術研究、項目設計、裝備生產和工程施工,培養學生介入行業的全套學術能力,在這過程中,為學生開辟了科技創新創業的新天地。
2018 年,城市學院投入百萬余元建設經管學院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旨在構建科技含量高、涵蓋多學科、開放共享、運作高效、協同育人的綜合性實驗教學平臺。因此在實驗室設置、硬件軟件投入、環境建設等方面狠下功夫,著重實驗室與企業接軌。打破實驗室、實驗中心已有的建設機制和運行模式,全方位開放實驗室,推動“互聯網+”的實驗室管理模式[1],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管理的實驗室環境,實現教學資源全校共享,實驗室精細化、人性化管理。此中心的建立進一步提升了經管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也在同類高校經管類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獨立學院辦學經費基本上是自籌,在實驗室建設方面投入有限,因此需要借助外界力量,實現實驗室共建共享。為推進我校優勢專業的建設,城市學院與知名企業聯合共建“3D 全息投影聯合實驗室”、“虛擬仿真共建實驗室”、“航測大數據運算處理中心”等多個聯合實驗室,致力于打造具有行業特色的實驗室。此舉可擴展實驗室資源建設的新空間,企業投資經費、相關設備,雙方聯合培養人才隊伍,開展適合市場需求的培養,實現雙贏。
雖然全校實驗室呈現良好的態勢,但由于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專業的實驗室管理人員缺乏等現狀,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問題,主要有:
實驗室設備是開展實踐教學的支撐條件,有效管理實驗室設備,可實現獨立學院最小的投資獲得最大的效益。一部分實驗室設備存在閑置或者使用率低的現象。建校初期,實驗室建設方案審批沒有得到充分論證,高昂費用購置了一批設備,這些設備性能低,僅僅能做一些驗證性實驗,使用率低,大批量報廢重新購置又需要資金審批,程序相對繁復,設備閑置也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設備維修也是棘手的事情,一些設備損耗大,故障率高,多次維修后仍然存在問題導致無法使用。故障設備無法及時得到保修,影響教學進程。
硬件決定實驗室的基礎,而軟件決定實驗室建設的高度,工科類專業實驗室更多關注硬件部分投入,在實驗室環境維護、實驗資料完善、實驗室師資隊伍等軟件方面建設還不夠。
獨立學院實驗室在未來大有發展的空間,同時要順利通過轉設驗收,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方面淘汰老化的陳舊的儀器,引進滿足時代需求的新型儀器。另一方面實驗設備不能單純考慮外購,應該把開發獨立實驗條件作為突破口,建設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實踐教學推廣價值的自制實驗裝置,這些自主研發設備可以滿足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教學,減少了投資,提高教師科研能力。
3.2.1 將實驗室管理模式由人工管理逐步轉變為信息化管理,可購置相關實驗室管理軟件,搭建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實驗室智能門禁系統納入實驗室建設,可有效改變實驗室管理人員”門衛“角色,有效保障實驗室安全。
3.2.2 引入先進企業“7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節約”[2],可使實驗室環境變得更整潔干凈,學生操作過程中更加規范,降低教學過程事故發生概率,同時可有效改變實驗室管理人員整頓實驗室環境時間,讓實驗室管理人員跳出繁雜的日常清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2.3 充分發揮二級學院建設積極性
二級學院多專業交叉學科,在總體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優先建設優勢學科專業實驗室,打造工作坊、創客空間等創新形式實驗室,加快滲透綜合型、設計型、創新型實驗室和多學科的專業平臺實驗室建設。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類實驗室還應將新媒體技術如微課、慕課平臺、虛擬仿真平臺納入實驗室建設[3]。
3.2.4 精細化開放實驗課程
獨立學院在推進實驗室開放工作具有一定的困難性,一方面學生不愿意走進實驗室,特別是大三時期,考研、考公務員等因素,學生更多的愿意走進教室。另一方面學校推進第二課堂活動方面的激勵措施還不到位。因此在開放實驗室方面,在時間、空間、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上都進行改革,以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出臺課外科技活動的相關配套激勵措施;全面提升全校教師科研研發力度,讓有科研興趣的學生參與到教師課題組中協助老師做實驗。
實驗室建設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的擴招,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也要與時俱進,獨立學院實驗室建設應以實驗室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統籌規劃實驗室,促進學院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