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威 謝 明 孟凡冰 馬少華
(西京學院,陜西 西安710000)
隨著生產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隨之不斷提升,對混凝土的需求和期望越來越不僅限于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強韌、耐久和粗獷的特性,越發地期望混凝土能有更多的變化和發展。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前沿科學技術被研究學者應用到混凝土的研發當中,這為混凝土的創造發展添加了更多的可能性,讓智能環保,輕質透光,多彩多樣也能成為它的代名詞。透光混凝土便是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新型混凝土,它的出現更是顛覆了人們對混凝土無法透光的傳統觀念,賦予了混凝土獨特的藝術魅力,這必將在混凝土發展史中留下濃重的一筆。
在2001 年,匈牙利建筑師Aron Losonczi 因為一件僅由玻璃和普通的混凝土兩種材料做出的藝術品而迸發出靈感,創造出一種新型的透光的混凝土- 透光混凝土。Aron Losonczi 還由光(Lighet),透明(Transparent)和水泥(Concrete)三個詞創造出“LiTracon”這個新的單詞用于表達透光混凝土。而后,意大利水泥集團在2008 年6 月開始針對目前的透光混凝土制作工藝存在的問題創想研發出一種新型的透光混凝土,即樹脂透光混凝土。該種的透光混凝土其最大的創新特點在于混凝土中的透光材料用樹脂代替了光纖,使透光混凝土更加輕薄,性能更加優良,并在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意大利國家館建設中成功應用,這一度引發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并掀起了我國國內對透光混凝土的研究熱潮。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很多研究學者在從不同的科研角度研究發展著透光混凝土的制作技術和制作工藝。
由特定摻量的光學纖維或塑料樹脂等導光材料以一定順序排列組合的方式植入混凝土基體中,使光線能通過光學纖維或塑料樹脂等導光材料進行傳遞,從而使人眼在背光處接收到光線,使混凝土透光,這樣就制作出透光混凝土了。
我們根據透光材料使用的不同,把由光學纖維排列組合的方式植入混凝土中而制作成的透光混凝土叫作光纖透光混凝土。該種透光混凝土以光學纖維作為導光材料,成本昂貴,而且光學纖維要在混凝土當中的有序排列和布設工藝也繁瑣復雜,更是要手工制作無法用機械自動化取替,所耗人工成本也很大。鑒于此些問題,有研究學者研發制作出一種新型透光混凝土,用樹脂取代光纖作為透光混凝土的導光材料,我們把這種用樹脂作導光材料的透光混凝土叫作樹脂透光混凝土。該樹脂透光混凝土制備時比光纖透光混凝土制備所需工藝簡單,成本低廉。
在光纖透光混凝土的制備工藝中對光纖的扦插定位和空間排序問題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和難點的地方。
3.1.1 光纖扦插方法
根據光纖透光混凝土制作過程中透光材料光纖植入混凝土工序的先后不同,可以把光纖透光混凝土的制作工藝分成先植法和后植法。
先植法是指預先將所需要的文字或者圖案等印刻在半硬固的塊體上,然后按圖形打孔,并將導光材料光學纖維或者亞可力棒從打好的孔植入塊體中,做完以后植入導光材料的的塊體放入按設計需要制作好的模具中,再將水泥凈漿或者是水泥細砂漿澆入模具內,然后灑水養護,等混凝土硬化到設計的強度后,再對混凝土制品進行切割打磨之后露出光纖光點,便成為可以導光的裝飾透光混凝土制品。有研究學者在先植法的基礎上對光纖植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優化的改良,根據光纖排列順序的不同、編織形狀的各異把先植法還可以分為平行排布法、光線布法、光纖模具法等,是對先植法的豐富。
后植法是預先制作好設計所需的模具,然后澆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半固化或者完全凝固后,在混凝土上復印好設計所需要的文字或者圖案等,然后沿著圖形形狀打孔,再把導光材料光學纖維或者亞可力棒依次從孔中植入混凝土內,最后對混凝土進行切割打磨制做成透光混凝土。后植法較先植法而言,制作工序簡單,相對容易實現,而且能準確的確定光纖植入點的位置,但是后植法制作出來的透光混凝土中光纖和混凝土粘結不牢固,光纖容易老化脫落。
3.1.2 光纖扦插工具
光纖混凝土的光纖排列植入工序繁瑣復雜,很多時候離不開人力的投入,需要手工對光纖進行排列植入,人工成本大,耗費時間長。因此,很多研究學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簡化光纖的植入,或者研制出一種光纖扦插植入的機械工具代替人力手工植入,做到機械化。經過不斷的努力,很多研究學者研制出有效的機械工具。
中國專利CN 103603458 A 公布了一種光纖透明混凝土的光纖纖維布設的設備工具,其運行原理是制造出設計所需要的光纖布置單元, 將布置單元按照所需要的形式疊放并固定安裝在一起,然后將若干個該結構并排安放在可拆卸的成型槽中,最后澆筑混凝土,灑水養護,脫模之后就可以得到透明混凝土了;中國專利CN 110541569 A 公布了一種布設固定模,用以現場澆筑透光混凝土;中國專利CN 209478540 U 公布了一種透光混凝土制作時光纖扦插的輔助工具,該工具大大地減輕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
在光纖透光混凝土中,光纖作為導光材料成本昂貴,而且光纖制作不簡便。所以有研究學者在發展研究中用透光樹脂作為透光混凝土的導光材料取代了光纖,從而制作出樹脂透光混凝土。樹脂透光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可以分為預制法和澆筑法。
預制法就是將有機玻璃、環氧樹脂、聚碳酸酯等透光材料預制成與模具規模相互匹配的透光樹脂析, 然后把反光油漆噴涂在透光樹脂析的表面,再把透光樹脂析有序地固定在模具底部;最后, 倒入水泥砂漿, 使透光樹脂析幾乎完全埋入砂漿, 但其上表面不能被砂漿覆蓋; 等砂漿自然固化后將制成的透光混凝土析提取出來;澆筑法則是在模具底部覆蓋上可壓縮材料,再將砂漿倒入模具, 塑料析一端插到模具底部另一端露出砂漿;隨后, 在砂漿半固化的時候, 把塑料析拿出來形成開孔并在內噴涂反光涂料;最后, 將透明樹脂注入開孔內, 讓樹脂和水泥砂漿一起固化, 固化完全后提取透光混凝土析。
科研人員在透光混凝土制作工序和透光材料的研究之余,還注重對透光混凝土的功能性的研究開發。有研究學者石從黎等人通過在透光混凝土內設置空腔并在空腔內填充保溫材料制作成保溫透光混凝土;有研究學者楊文等人通過把大量軟木顆粒加入混凝土中,然后澆筑制作得到了輕質透光混凝土;有研究學者周智等人通過在透光混凝土中加入光纖布欄制作出能實時監控混凝土內部變化的智能透光混凝土。
透光混凝土的應用功能還有很多,等待著研究發現。
透光混凝土終究因為它的制備工序的繁雜,成本的昂貴,制作條件的困難,使得透光混凝土的價格成本居高不下,傳播范圍和工程應用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簡化透光混凝土的制作工序,改良透光材料的植入方法,研制出植入透光材料的機械工具取代人力的投入,使透光混凝土的制作能實現現場化、流水化、機械化是透光混凝土研究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透光混凝土作為一個新生的建筑材料,它的生命時間還能短,研究和實踐都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在它現已表現的實踐應用中展現了巨大的潛力和光明的前景。透光混凝土的出現在傳統混凝土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生命力,為工程設計師們提供了更為自由的藝術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