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輝,王國輝
(1.西華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西華466000;2.西華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近年來,隨著西華縣惠農政策的實施,肉羊的養殖方式逐步從傳統的散養模式轉變為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在封閉的飼養條件下,如果管理不到位以及對一些常見疫病預防不及時,可暴發或繼發疾病。綿羊妊娠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該病多發生于妊娠最后一個月或分娩前2~3 d,影響母羊的繁殖,一旦發生該病,若診斷和治療不及時可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探討綿羊綜合征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運動或放牧的時候常常離群呆立,對周圍環境的刺激不敏感。角膜反射消失,視力減退,瞳孔擴大,出現意識混亂。瘤胃遲緩,磨牙,反芻次數減少或停止。眼結膜黃染或蒼白,呼吸淺快,脈搏快而弱,呼出的氣體有丙酮味。嚴重的病例后期可出現運動失調,不愿意走路或走路時步態不穩,沒有目的走動,還有的病例做轉圈運動,肌肉震顫或痙攣,小便頻繁,大便少而干燥。
可視黏膜蒼白、貧血和黃染。腹腔液體多。肝臟腫大,呈土黃色,有明顯的脂肪變性。胃腸黏膜有出血點或條狀出血斑。腎臟腫大,也有脂肪變性等病理特征,并伴有黃色條狀出血。腎上腺腫大,皮質變脆,呈土黃色。
舍內外溫濕度差異大、長途運輸、飼養密度過大、飼料突然改變、氣候驟變、舍內通風不順暢等因素引起的應激反應,特別是以上因素作用于懷孕的母羊,是促使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此外,缺乏運動也與此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
妊娠后期的母羊飼養單一、營養不足或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尤其是低脂肪、低蛋白的飼料,且碳水化合物供給不足,易發生妊娠腸毒血癥。另外,妊娠早期飼喂過胖的母羊,到妊娠后期突然降低營養水平也容易得此病。膘情好的母羊在優良牧草地上放牧,由于運動不足或突然減少攝入的飼草數量,也易患這種疾病。飼養期間如果缺乏精飼料,或者冬季放牧時牧草不足,長期饑餓,均易發病。
有些養殖戶為了追求利益,缺乏科學配種技術,對未成熟的母羊進行過早配種,由于母羊身體各個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也容易發生該病。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妊娠毒血癥的發病率逐漸增大,主要是養殖方法不當,預防不科學,診斷和治療方法不合理造成的,給養羊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對該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一旦發生該病,及時治療是關鍵。為了給病羊提供機體必須的糖原和肝臟機能,可用葡萄糖150~200 ml 加0.5 gVC,靜脈注射。同時還可肌內注射大劑量的維生素B1。另外,還要配合注射地塞米松25 mg 或氫化潑尼松75 mg,并口服葡糖糖、乙二醇和注射鈣鎂磷制劑,存活率可達85%。單獨使用類固醇的存活率不高。若病羊出現酸中毒癥狀時,可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溶液30~50 ml。還可以使用促進脂肪代謝的藥物,例如肌醇注射液,同時注射VC。另外,也可以應用當前比較熱門的中藥療法,因為中草藥具有不產生耐藥性、無殘留和低毒副作用等優點,臨床上可以用黃芪、白芍各30 g,白術、熟地、砂仁各25 g,柴胡、枳實各20 g,川芎、當歸、黨參各30 g,炙甘草15 g等中草藥,全部研磨成粉溫開水調服,按1只母羊1 d 1次,連用3 d。
無論采用哪一種治療方法,如果治療不明顯,都要及時采取人工引產或剖腹產。娩出胎兒后,癥狀大部分會減輕,但如果已臥地不起的病羊,多是預后不良。因此在患病的早期,越治療早效果越好,治療同時還要加強飼養管理水平,提供均衡營養飼料,加強護理,做好保暖和降溫等措施,可以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同時還可以促進機體恢復健康。增加碳水化合物飼料的數量,如塊根飼料或優質青干草,并給予蔗糖、甘油或葡萄糖等含糖物質,對治療該病具有較好的輔助左右。
預防該病的關鍵是合理搭配飼料。對妊娠后期的母羊,必須飼喂營養充足的優良飼料,保證母羊所必需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對于臨產的母羊,每當降雪之后、長途運輸或長途運輸時,補充胡蘿卜、青貯或甜菜等多汁飼料。對于完全舍飼的母羊,應當每天驅趕運動2~3 h,每次不少于半小時。在冬季牧草不足時,放牧母羊應補適量的青干草及精飼料。注意天氣變化,天氣炎熱時要及時通風降溫、天氣寒冷時要盡快采取保暖措施,減少發病機會。另外,還要控制好飼養密度,保持舍內通風良好,定期搞好舍內外環境以及運動場的環境衛生以及消毒,消滅傳染源,減少發病機會。定期檢查妊娠母羊的健康狀況以及及時檢測其尿中的酮體水平,一旦有異常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若發現病死羊只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水資源、草料等,避免羊群感染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