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新穎 袁源見 呂 丹
1.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科技處,江蘇南京 211800;2.江西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00;3.江蘇護理職業學院藥學與中藥學院,江蘇淮安 22300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撫養比快速增長。當前養老服務需求與養老資源供給出現結構性失衡,已不能適應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中醫藥是中國哲學思想和養生文化的精髓,具有醫療、預防、保健等方面功能,對增強人們體質、延緩衰老、預防老年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資源豐富。《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等一系列國家政策,提出要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如何挖掘好、發展好中醫藥,將中醫藥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
本文從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內涵、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優勢、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模式、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實例研究幾個方面進行歸納、分析及述評,以期為我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規范、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是中醫藥健康服務的分支之一,是一個新的概念。丁小燕等[1]認為是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是養老服務的補充,是將中醫藥在改善老年人亞健康狀態,防治老年病、慢性病等方面所具有的優勢融入到養老服務中,解決養老問題。黃國華[2]認為中醫藥健康養老即是融合了中醫藥的優勢資源的一種養老模式。吳宗輝等[3]及羅燕妮等[4]認為中醫藥自身具有的治療、康復及養生等價值,與醫養結合的理念一樣,是健康養老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醫藥健康養老即是整合照料式養老服務,通過醫療、養老、康復、護理等服務內容,竭力為老年群體提供全面、協調和持續的照料服務。
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具有獨特優勢。馬駿[5]指出中藥藥膳飲品等食療手段自古以來就是養生方式,群眾基礎好。岳頎等[6]認為雖然很多人不懂中醫藥,但能熟練地使用按摩、熱敷、火罐、刮痧等中醫療法,驗證了中醫藥適宜技術易于掌握與推廣以及服務內容豐富等。鄧雪枝[7]指出中醫的“治未病”理念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在健康養老中具有獨特的功能療效,簡便驗廉減輕醫療成本負擔。趙凱[8]的研究指出了中醫藥的“治未病”思想、養生保健方法,帶來多元經濟發展動力。童元元等[9]研究分析了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具有社會基礎廣泛性、治未病理念的適宜性、診治病種的針對性、方法技術的適宜性的優勢特點。嚴笑等[10]指出中醫藥防治疾病方面技術操作的優勢,方式有五禽戲、八段錦、針灸推拿等簡、便、驗、效的特點。我國中醫藥資源和養老資源配置不均衡、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一直存在,發展中醫藥健康養生服務能夠有效整合資源[11]。
劉小龍[12]對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模式進行SWOT 分析,指出當前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醫養結合”中醫藥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戰略。
周蔓儀[13]通過調查分析中醫藥健康養老發展可走的3 種模式:新建模式(中醫院辦養老院)、合作模式(醫院與養老機構聯手)、支撐模式(養老機構為主導自行投資醫院)。馬麗麗等[14]也對中醫醫療機構與養老院合作服務模式、中醫養生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以及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模式3 種模式的可行性進行了探討分析。
丁小燕等[15]對北京中醫藥健康養老啟用中醫藥健康養老呼叫熱線,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養老服務模式進行研究。李莉等[16]、王先菊[17]從供給側改革角度對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模式進行研究。王成利等[18]提出了中醫藥健康養老進社區、進家庭這樣一種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并從發展公共產品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在發展中應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
現有研究集中于通過對某一地區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現狀進行走訪調查,觀察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規模及效果,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探討完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對策建議;或是通過分析某一地區中醫藥在健康養老中的資源優勢,提出發展當地中醫藥健康養老的方法、方向。
鄧沂等[19]根據安徽省人口老齡化的特點,結合安徽省中醫藥健康產業現狀,提出了發展安徽省中醫藥健康養老的對策。樓唯君等[20]以浙江省余姚市為例,簡述了該市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現狀,分析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王先菊[21]通過分析河南省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探索河南中醫藥健康養老的發展模式、服務內容以及制度保障。張偉等[22]從云南省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出發,就中醫藥健康結合養老服務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實現機構養老模式創新,讓中醫藥養老服務進入社區和居民家庭,建立中醫藥養老服務示范區,提升中醫藥養老服務的服務水平,利用好云南的中醫藥資源更好地服務于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韓欣欣等[23]也從云南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及特征上進行分析,提出發展云南省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一些建議。胡凌娟等[24]從北京市養老現狀出發,就北京市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困難和出路進行了闡釋,并提出養老機構增強中醫藥養護功能,實現機構養老模式創新,讓中醫藥養老服務進入社區和居民家庭,建立中醫藥養老服務示范區,提升中醫藥養老服務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支持和研發有利于老年人群的養老和醫療保健產品等措施。楊思秋等[25]通過方便抽樣的方法對北京市老年人對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態度進行問卷調查,為提升健康養老服務水平提供參考。
在國外,中醫藥健康養老尚沒有直接研究,與健康養老相關的研究有 “醫養整合服務”“長期護理服務”“居家服務”“綜合服務”等[26]。對于健康養老的選擇偏好及服務模式上,Aykan[27]曾對美國老人養老模式選擇調查并進行單因素χ2檢驗和多元回歸分析,認為無子女的老人更容易選擇機構實現健康養老或接受家庭護理服務。對于“醫養整合”模式研究上,Henk 等[28]對英國的健康養老進行研究,指出整合醫養資源照料老年服務應當至少包括以醫療急救和照護、長期照料和社會照顧、老有所居、生活照料等服務,涉及管理體系層次的整合、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間的分工協作及個體所接受照料的綜合性等。Laura[29]對美國健康養老服務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指出,美國的PACE 計劃的對象是需要醫療照護的55 歲以上社區老人以及失能和半失能的機構老人。
中醫藥一直與健康相關,而明確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產業較晚,但學界已對此有一定研究。從其研究來看,成果較多,包括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概念界定、發展優勢分析、產業發展模式以及實踐探索等方面。但也存在些不足:如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概念界定不明晰,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產業定位不明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沒有統一標準與規范,當前服務品質不高[30]、秩序混亂[31];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政策支持研究力度不夠,專業技術人員準入、融資渠道、經營監管等環節缺少政策支持,供需失衡[32]、發展受限。
通過對已有相關研究分析可知,當前研究對其內涵與外延的范圍界定不明晰。本研究認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具有中醫藥治未病理念、診治疾病方法簡便、服務成本低、群眾基礎好、資源豐富、服務內容形式多樣等多方面特點,是中醫藥資源與養老服務的融合,將中醫藥防治疾病的理念與方法融入到家庭、社區、養老機構、醫療機構中,做到未病先防、持續療養、醫養融合。
國家宏觀層面已提出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但是在涉及融資渠道、人才及機構準入標準、服務規范化、法律監管等內容上的政策研究支持上尚缺,不利于產業化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缺少特色,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同時產學研沒有有效結合,相關成果沒有得到轉化整合到實踐中,造成資源浪費或利用不充分。因此,國家有關部門需要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發展研究制訂相關的政策,加大扶持、加強監管,營造良好的環境,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快速發展。
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大勢所趨。只有明確其定位,將中醫藥人文資源、自然資源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明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具體內容以及服務質量標準,才能實現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產業化發展。做好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標準化與規范化體系建設需要從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行業標準、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服務內容及質量、經營與管理等方面著手。